|
蘇江 鄭世鳳
3月9日,國元證券(000728.SZ)公告稱,由于證監會核準公告已過6個月有效期,因此公司此前公布的非公開增發方案自動失效。
“我們也一直在擔心這個事情,現在時間到了,沒辦法只得放棄。”國元證券一位內部人士9日下午表示,“雖然放棄了,但是不發還是不行,今年還要想辦法往前走;下一步可能會采取其他的方式,現在已經在做準備了。”
增發“過期”
2008年4月28日,國元證券公告稱,將以不低于每股19.88元的價格發行3億-5億股,按照公司當時的計劃,擬將募集的不超過120億元“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和補充公司營運資金”。
該增發方案于2008年6月19日獲證監會發審委審核有條件通過,國元證券在當年9月10日拿到證監會的核準批文。
不過,國元證券拿到批文當天17.04元的收盤價已低于增發底價19.88元;盡管此后公司股價在2008年10月初一度越過19.88元,但截至3月9日報收于14.01元,增發核準批文的6個月期限也已經消耗殆盡。
事實上,國元證券增發的尷尬“過期”并非個案,不少公司股價在方案公布后不久就跌破增發價。不過據記者了解,按照監管層的態度,上市公司在拿到核準批文后如果重新申請調低增發價格,可以不必重新排隊直接走綠色通道,一般來說1-2個月內就可以重新獲得增發核準。
“由于保險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可以參與券商增發,而其他機構手上的現金流充裕的則比較少,之前找到了一些有意向的,但他們近期在資金方面也面臨一些困難;再加上6個月期限也到了,公司只得放棄這次的增發。”上述國元證券內部人士坦言。
“雖然定向增發時間期限失效,但公司方面肯定會再采取別的融資途徑,比如采取公開增發等方式,否則國元借殼上市也沒有什么意義了。”一位接近國元證券的上海投行人士透露。
另據人士透露,國元證券未來重新啟動的募資計劃投向并不會發生變化,“主要還是增強承銷業務、優化經紀業務網絡、擴大資管規模和增資香港公司等。”
國元證券發布業績快報稱,預計其2008年凈利潤將達到5.24億元,較之2007年下滑77%。
該不該再融資?
除了A股成交額銳減外,導致眾多券商業績2008年業績分化的另一因素是資金運作收益的差異。
銀河證券的統計顯示,目前已經公布2008年未經審計報表達45家券商資金運作收益較2007年的下降幅度達82%。以東方證券為例,其凈利潤由2007年的43億元變為2008年的虧損近9億元,公允價值損失更是超過了31億元。
目前,證監會針對創新業務的開展對券商凈資本規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竟只有充足的資本金才能用來應付市場面臨的信用、流動性、運營和訴訟等風險。
以融資融券業務為例,此前參與融資融券測試的10家券商凈資本規模都在50億元以上,這反映出該業務試點資格主要根據券商資本金規模決定。
去年以來,除國元證券外,包括長江證券、東北證券和太平洋均陸續公布了非公開發行預案,但由于市場持續低迷使發行一度陷于停滯。
和國元證券增發因時效過期失效相比,截至3月9日,長江證券、東北證券和太平洋的收盤價分別為12.25元、19.77元和13.22元,均低于原先擬定的16.83元、25.66元和18.93元的增發價。
以外,一些未上市券商也在希冀通過IPO的方式進行融資從而提升自身的資本金。
除已經過會的招商證券和光大證券之外,目前包括西部、國泰君安、華泰、國聯等券商均開始了IPO計劃。
“我了解的情況是,對于已經過會的兩家券商,監管層希望能夠考慮到近期以來市場的下跌,適當下調融資額度。”上海一家券商高管近日透露。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對于券商急于提高資本金的做法持否定態度,“監管部門希望從凈資本的角度進行監管,來達到提升券商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但如果眾多券商良莠不分都來市場圈錢,則有違監管的目的。”
上述人士繼而指出,“之前有券商借牛市之機獲得大筆融資,但募集資金絕大部分并沒有投入到公司營運中,而是用于投資之用;再比如,去年虧損的太平洋也跟隨其他上市券商一起拋出再融資計劃,這值得反思。”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