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湖高新在年報中披露獲得園區獎勵3375.6萬元,但東湖開發區一副主任表示并不清楚。而東湖高新在襄樊和長沙園區分別投資的兩個企業,其賬面利潤也呈現為幾十萬元負值,而按會計學常識,如果其中任何一個企業獲得三千多萬的獎勵,其賬面利潤應該顯示為正值。
本報記者 白寶玉
如果有人被處罰,則常常是灰頭土臉、諱莫如深;但如果是被獎勵,則常常是趾高氣昂、到處宣揚,深怕世人不知道。
但位于湖北武漢的上市公司東湖高新(600133)則不是這樣的,對于它在2008年因園區開發取得的3375.6萬元這樣一筆大額獎勵款則是“諱莫如深”,好象不愿將這樁幸福往事讓公眾分享,甚至至今沒有信息顯示東湖高新何時何地獲得這筆巨額獎金。
東湖高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語焉不詳,閃爍其詞。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東湖高新如此難言了?
疑問一:為何不披露被獎詳情?
2月26日,東湖高新公告了其2008年年度報告。在去年,東湖高新共取得4625.55萬元的利潤總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86.64萬元。但讓投資者大跌眼鏡的是,如此高利潤的重要貢獻竟然是來自一項營業外收入“園區開發獎勵款”,僅該項獎勵款一項就高達“3375.6萬元”。
東湖高新“3375.6萬元的園區開發獎勵款”來的不但突兀而且也很突然。在東湖高新去年10月29日披露的三季報中的合并利潤表中,在營業外收入一欄中,無論是第三季度還是去年前三個季度都未發生任何收入。此后直至東湖高新在今年的2月26日的2008年年度報告披露,卻并未對有關大額獎勵的任何預告或者說提示。
在上市公司東湖高新的網頁上,也沒有關于“3375.6萬元園區開發獎勵”的條款,除年報披露外的任何進一步的信息披露。
3月4日,記者撥通又東湖高新證券事務部的電話,一位接電話的女士表示,公司董秘李雪梅與證券事務代表周京艷皆恰好不在,自己只是公司的員工,不是證券事務部的員工。但當記者問到,東湖高新是否獲得東湖高新開發區的“3375.6萬元的獎勵”?上述東湖高新的員工答道,“這些問題我可能不太清楚”, 但可以將本報記者欲采訪的問題記錄下來并予以轉達。
疑問二:當地政府網站為何無此項記載?
3月5日,東湖高新董秘李雪梅對記者表示,“你去看我們的年報,所有的問題你都到我們的年報中去找信息。我們都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關于年報的情況都到年報中去尋找”。
但在東湖高新2008年年報中,記者并沒有找到其何時何地獲得這筆獎金的信息。更令人驚奇的是,在武漢市政府網站和當地媒體中,關于這筆獎金根本沒有提起過。
按照正常慣例,東湖開發區對東湖高新的這種重大獎勵,當地媒體早就鋪山蓋地報道了。但遺憾的是,事情并不是這樣。
疑問三:審計機構有何難言之隱?
據了解,東湖高新2008的年報是武漢眾環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審計的。在審計期間,重點實施了存貨、固定資產的實地抽盤,應收款項、應付款項、銀行存款和銀行借款的函證詢查,以及對賬面反映情況進行初步核實等基礎性工作。
奇怪的是該會計師事務所并沒有對東湖高新巨額的3375.6萬元園區開發獎勵款的來由進行“函證詢查”。
為了進一步求證該筆獎勵款的來由,3月5日本報記者又致電眾環會計師事務所負責東湖高新2008年報審計的二位注冊會計師劉均、姚舜。一位與姚舜同一辦公室的女士向記者表示:“求什么證啊,向企業去求證,我沒有時間”。 另一會注冊會計師劉均則建議記者直接問東湖高新,因為他不方便在未經公司同意許可的情況下直接透露信息。
疑問四:大股東為何說自己不清楚?
東湖高新的第一大股東,同時也是控股股東的凱迪電力(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代碼為000939)恰好也是上市公司。凱迪電力持有東湖高新29%的股權,因而也將東湖高新的經營情況合并到其2008年年度報告中。但凱迪電力知道東湖高新“3375.6萬元園區開發獎勵款”的來由嗎?
本報記者3月5日又致電凱迪電力證券事務部。凱迪電力證券事務代表張蓉芳對記者表示,這個是它們那邊的事情,要問他們那邊。她個人是不清楚的,至于其他人清不清楚,她是不清楚的。
疑問五:開發區為何也不清楚獎勵一事?
上市公司東湖高新的總部即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簡稱東湖開發區),東湖開發區則在1991年即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一般來講,如果東湖高新獲得東湖開發區開發獎勵款的話,則應該是所處的東湖開發區獎勵的。但東湖開發區會給東湖高新獎勵3375.6萬元呢?
3月4日,記者致電東湖開發區一副主任。這位副主任對記者表示,對于上市公司東湖高新獲得3375.6萬元的園區開發獎勵一事,她表示并不清楚,建議記者聯系一下園區內的上市辦,因為這是對上市企業的獎勵,上市辦畢竟有很多合起來的(獎勵)很多,她也說不清楚。
記者又撥通了上述副主任提供的電話號碼。另一位“主任”當即表示,“這個你問(上市)公司吧,這個以上市公司董秘的意見為準,這個問題比較敏感,我這兒也不是一個授權的部門、也不是管委會的新聞宣傳部門,我不便回答你的所有問題、任何問題”。
當記者又表示可否給一下園區新聞宣傳部門的電話,這位主任則表示,“它更不知道了”、“更不清楚了”,最后還是建議記者“以上市公司董秘的意見為準,這是最大的渠道”。
此后記者又致電武漢東湖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對方在聽完了記者的問題后,并無任何表示,只是建議記者去打另一個電話予以求證,另一個電話號碼卻是空號。
疑問六:東湖開發區無錢還債有錢發獎?
退一步來講,即使東湖開發區要給東湖高新獎勵,但東湖開發區有錢給獎嗎?
縱觀東湖高新歷年年報,可以看出東湖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還欠東湖高新公司數千萬元,而且有的欠款還拖欠數年。僅截至2008年末,在東湖高新應收帳款中,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欠東湖高新4244萬元,占其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高達51.08%,欠款時間一至五年。在其他應收款注1中,東湖高新披露:期末余額中應收政府部門欠款金額為392,397.51元。主要系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欠款。當然,這還不包括東湖高新給開發區預付的土地出讓金4122萬元。
其實,在東湖高新2000年-2007年年報中,投資者都可以看到,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對東湖高新的欠款都高達數千萬元。東湖開發區有錢給東湖高新獎勵3375.6萬元,但無錢還帳,這符合常理嗎?
而且,如此重大的獎勵,東湖開發區網站上卻無任何宣傳表示,似乎與此無關。
北大一位教授也認為,東湖開發區如果有錢獎勵,干嗎不用這筆錢去還東湖高新的欠款,這不符合常理。
疑問七:其它園區獎勵推測也難成立
除了東湖高新本身有園區開發的業務外,東湖高新還有二個全資子公司——襄樊東湖高新投資有限公司與長沙東湖高新投資有限公司具有園區開發的業務性質。
難道襄樊東湖高新投資有限公司與長沙東湖高新投資有限公司會獲得園區開發獎勵嗎?
襄樊東湖高新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東湖高新以現金出資3,000萬元,擁有其100%權益;長沙東湖高新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5 月,東湖高新以現金出資5,000萬元,擁有其100%權益。這二個全資子公司2008年度皆納入東湖高新的合并范圍。但截至2008年末,襄樊東湖高新投資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196,162.26,長沙東湖高新投資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571,878.95。
如果上述二者稍獲補貼,則不可能出現虧損。
另外一個城市的開發區負責人也認為,對園區內虧損公司進行獎勵,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帶動某一行業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但根據東湖高新的公開資料,該公司僅是一個從事園區建設相關的產業,與拉動國家高新技術發展也無關。
疑問八:“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真的嗎?
本報記者接受東湖高新董秘李雪梅女士的建議,再回頭仔細閱讀了東湖高新2008年年報。
記者發現,3375.6萬元園區開發獎勵赫然列入政府補助的種類中,是一項“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3月5日,記者在武漢市政府網站中,沒有搜索到與東湖高新獎勵有關的任何信息。
記者隨后又在湖北省政府網站中,也沒有搜索到與東湖高新獎勵有關的任何信息。反而搜索到一條2008年7月10日對東湖高新的“處罰”報道。據該報道稱,“昨日(7月9日),武漢市氣象局開出首張防雷罰單。武漢東湖高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處以2.9萬元罰款。”
東湖高新做為一個公眾上市公司,竟能如此悄無聲息地獲得3375.6萬元巨額的“政府補助”,實屬蹊蹺。本報記者也采訪了諸多可能與東湖高新“3375.6萬元的園區開發獎勵款”有關的人士,但無人能向記者解釋清楚該筆款項的來由。誰又能說清楚東湖高新“3375.6萬元的園區開發獎勵款”的來由呢?
請知情者致電本報010-82031724,或發郵件到zhangxu200547@126.com。
相關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