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 騏 深圳報道
2月27日是招商銀行(600036)最后47.99億股到期解禁的日子,由于當天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實際解禁日期也順延到3月2日。失去招行的中國A股如斷線的風箏,盡管工商銀行發動金融股護盤,但上證指數仍然沒有保住2100點的關口。
下周一,招行股票將實現全流通,也取代中信證券成為兩市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作為兩市定海神針,解禁之后,招行股價何去何從,已成為市場近期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2月25日午后,市場陷入一片恐慌之時,招行拔地而起,20多分鐘時間,就有5個多億的資金去買招行,該股一度沖擊漲停。招行大幅拉動金融股人氣,挽救滬指命懸一線。
大非不減反增
“大股東對我們非常支持,”招行董秘蘭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不但不會減持,還要進一步增持。”
據悉,招行董事長秦曉此前在香港透露,盡管在全球金融海嘯中,招行股價短期仍面臨下跌壓力,但母公司招商局集團將繼續增持招行股份。
秦曉強調,母公司增持招行是因為看好該行長遠發展,該行在內地各商業銀行中,非利息收入比重最大,對存貸的依賴程度較同業少,故其各項營運指標目前仍然表現良好,受金融風暴影響不大。
據了解,招商局集團主要通過旗下子公司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晏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楚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持股招行。這三家公司分別持有招行17.82億股、4.33億股和3.79億股,占本次解禁股份額的54.05%。
至于剩下的10家大小非,據了解,它們都是國有企業,且與招商局集團關系密切,在當前價位減持的可能性也不大。“股東整體上對招商銀行都很有信心,只有極少數股東有點兩難,不想出股票,但公司資金鏈又有點緊張。”蘭奇此前對媒體表示。但業內人士分析說,隨著近期銀行信貸的松動,招行小非的資金鏈緊張問題應該已有所緩解。
“從去年的經驗看,全流通對招商銀行股價的影響不大,可以用穩定來形容。”蘭奇最后表示。
據了解,招行上一次大規模解禁是在去年2月27日,當天有90家大小非持有的25.32億股限售股解禁,解禁當天招行以30.52元跳空高開,然后一路上漲,收盤時漲幅高達4.92%,成交6215.2萬股,演繹出一波“很紅很暴力”的解禁行情。
機構明減暗增
基金四季報顯示,招商銀行依然是基金第一重倉股,共計有155只基金持有招商銀行。這些基金的合計持股數量達到24.33億股,占流通股比例達33.58%,持股市值總計達到295.85億元。但這些數據均比三季度末有所下降。
去年四季度,基金共減持7.61億股銀行股,與此同時,又增持了7.88億股。其中,減持數量最多的銀行股是招行,增持最多的銀行股也是招行。機構之間的分歧或許是招行近期漲幅一直落后于其他銀行股的原因。
盡管基金公司一季度買賣招行的數據一時看不到,但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瑞銀集團已于1月8日以13.891港元的每股平均價,增持了約541.73萬股招行H股,共計7525萬元,增持后其持股比例由早前的7.95%增至8.15%,此后它仍有增持。
“目前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對銀行股的配置大多仍為低配,這些機構對銀行股的逐步增持本身就將推動銀行股10%以上的漲幅。”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認為。
招行全流通后,由于其在指數基金中所占權重增加,指數基金將被動增持招行。此外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月份已發和將發的新基金總和達到了14只,創下了近2個月新基金發行的新高,這其中偏股型基金就占了六成以上。發行完畢后,如無意外,招行也將成為這些新基金的最愛。
各方激辯估值
“公司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國際化步伐邁得過快、收購永隆銀行操之過急等給公司帶來了一定的潛在損失;而且香港市場國際化程度較高,在接下來的第二波境外危機沖擊中,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不過,公司的品牌價值仍在,如果處理得好,未來仍有機會,因此維持對招行的謹慎增持評級。”伍永剛分析說。
“目前銀行業動態PE在10倍左右,PB約為1.8倍,而我們給予銀行業的目標估值在PE13.5倍、PB2.3倍,招行應當享有的估值至少應該在行業平均水平之上。”伍永剛表示,“實證分析表明:歷次經濟金融危機底部區域買入銀行股,均將明顯跑贏大盤。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在股市底部區域基本探明后,買入銀行股乃至金融股,均將獲得明顯超過大盤的收益率。”
“這一個半月海通、太保、金風的強勁漲升,招行與H股的溢價在招行大小非解禁前的再次拉大,均再次說明:大小非絕對是個偽命題,它們是去年中國熊的替罪羊。”深圳同威董事總經理李馳認為,“招行創新高是百分之百的事,只是什么時候創新高的問題。你買招行這一點意義上肯定沒有錯,招行從20多元跌到1元,你只要相信它能漲到40元以上,就不用怕套的過程。”
“招商銀行解禁前后將呈現何種走勢?我們認為,如果市場繼續強勢,則招行對市場影響不大;如果屆時市場調整,則招行解禁前后可能對市場形成一定影響。招行解禁前的走勢很可能弱于行業,但解禁后如超跌,可能吸引投資者介入。”國泰君安報告如是認為。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