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學毅
政府支持+股東注資+第三方入主
從去年底到今年2月,不到兩個月時間內,滬深兩市先后有5家暫停上市公司恢復上市,而且表現搶眼。這些幸運兒在煉獄中華麗地一轉身,又挺立在了資本市場。在整個“烏雞變鳳凰”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上市公司大股東及相關第三方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是ST股創造“翻身”奇跡的重要推手。
首先,當地政府有擔當。ST有色(原ST聚酯)最為典型。
由于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虧損,ST聚酯于2007年4月被暫停上市。截至2006年12月31日,ST聚酯負債接近7.2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100%。作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ST聚酯如果退市,其直接影響是海南省國資委持有的8136萬股國有股權價值將化為烏有,造成國資的大量流失。ST聚酯的整體重組由海南省政府和省國資委主導。為完成信達(最大的債權人)債務重組,海南省國資委還專門投入了5000萬元資金。
此前,政府救助ST股也經常出現。2007年5月25日起暫停上市的ST化建(原ST秦豐),靠著省政府撥付的6000萬元財政補貼,業績勉強盈利;2008年12月,承德縣人民政府同意豁免承德縣財政局對*ST帝賢享有的部分債權,共計5000萬元,以支持公司的破產重整工作;S*ST圣方獲得了牡丹江市財政局財政補貼款200萬元,以保證公司的正常運行;*ST方向則收到丹東市財政局給予公司財政補貼2000萬元等等。
其次,公司大股東全力以赴。ST華龍、ST賢成最為典型。
ST華龍2月17日表示將啟動資產注入。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興銘現正積極準備資產注入,將中昌海運的全部干散貨海運業務資產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注入華龍集團。而在此前的2007年12月,ST華龍實際控制人上海三盛宏業投資集團將旗下的海洋運輸業務注入上市公司。ST實達第三大股東長春融創受讓萊德持有的國有法人股,令公司變身成為房地產企業。
ST賢成大股東注入6.9億資產的重組方案更令人關注。ST賢成擬以每股不低于3.41元的價格,向其控股股東國新公司增發2.02億股股份,購買其旗下4個礦業和煤炭資產,該部分資產總價值約6.9億元。
再次,第三方注資意在長遠。SST閩東最為典型。
支持SST閩東股價大幅上漲的動力來自于中華映管,臺灣第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出手救援SST閩東,隱藏著中華映管在大陸做大液晶面板產業的夢想。未來華映有望在大陸建設6代線或者更高世代的面板生產線,而通過入主SST閩東,不僅可以擁有一個上市融資平臺,更有望從大陸對臺資企業總額高達1300億元的貸款中分得一杯羹,以投資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興業證券認為,在大陸投建面板廠不僅可以縮短供應時間,節約成本,也能更快響應下游大陸整機彩電廠商的需求,為臺資面板廠贏得更多的商機。另外,液晶模組已經由傳統的IT類領域向消費領域過渡,市場空間很大,有足夠的挖掘潛力。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