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顏金成
本報訊 一邊是馬應龍(600993)舉牌,一邊卻是上海復星減持。產業資本關于羚銳股份(600285)的分歧若隱若現。
今日羚銳股份披露,公司日前接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通知,其于2008年12月4日至2009年1月20日期間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掛牌出售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200.7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減持后,尚持有公司股份7460148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72%。羚銳股份今日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2008年度業績同比下降幅度超過50%。
與上海復星的減持不同,此前馬應龍選擇了舉牌羚銳股份。
自2008年9月10日起至10月17日,同行馬應龍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公司1003.6萬股,占總股本的5%。由于羚銳股份的大股東持股比例相當低,截至6月30日,其控股股東信陽羚銳發展有限公司持有股權比例只有9.44%,馬應龍一舉躋身二股東之位。馬應龍董秘李加林此前公開表示,之所以通過二級市場舉牌羚銳股份,主要是公司認為羚銳股份價值被市場低估,具備戰略投資價值。另外,羚銳股份的部分產品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與馬應龍之間存在一定的互補性。
上海復星似乎有自己的看法。此前,上海復星對羚銳股份的持股比例曾高達11.72%,但近期以來,上海復星大量減持羚銳股份,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上海復星所持的羚銳股份只占到總股本的6.72%。就在上海復星減持羚銳股份之時,“復星系”的復星醫藥則通過其控股公司增持在紐交所上市的同濟堂藥業。
業內人士認為,不同的產業資本對不同的標的有各自的看法。舉牌收購或許并不僅僅因為低估,更多的是爭奪控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