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宛男
昨日,西部礦業又一次發布發起人股東減持公告稱,從2008年8月7日到2009年1月9日,公司股東高盛旗下GoldmanSachsStrategicInvestments(Delaware)L.L.C.,通過上證所競價交易系統出售7804.1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2749%;減持后goldman尚持有11425.9萬股,占4.7948%。這已是該股第六次發布“大小限”減持公告,每次公告股價都要下挫一節,這次也不例外。昨日,公司股價下跌4.95%至6.91元,自2007年8月創下68.50元的高價以來已跌去近9成,與13.48元的發行價相比也已跌去一半。
西部礦業于2007年7月12日發股上市,當時流通股為4.6億股;一年后公司公告除控股股東西礦集團所持6.72億股(占總股本28.21%)外,其他12家限售股股東所持共12.24億股股份(相當于總股本的51.36%,已上市流通股的266%)均于2008年7月15日起解禁。從此,該股就踏上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悲壯歷程。
“大小限”腳底抹油
按照相關規定,股改后上市的新公司只有在股份變動達到5%時才需公告,西部礦業的上述12家“大小限”中,原本有6家持股在5%以上,但如今,5家均已減至5%以下:
原二股東寧波安瑞盛跑得最快,其持有的26922萬股截至去年9月底共減持1.53億股,還剩1.16億股(占4.867%);原三股東上海安尚持有24999萬股(占10.49%),截至去年12月9日共減持1.3億多股,還剩1.19億股(占4.9975%);原四股東即高盛旗下的goldman,持有19230萬股(占8.07%),如今公告減持了 7800多萬股,還剩 1.14億股 (占4.7948%);原六股東塔城國際持有的9615萬股(占4.04%),因與另一小股東上海海成(持2700萬股,占1.13%)系一致行動人,因此也必須公告,截至今年1月7日共減持553萬股,兩家合計尚剩1.18億股(占4.944%);如今僅五股東NewmarginMiningCorporationLimited持有的13461萬股(占5.65%)尚未發布減持公告。上述“大限”們半年來共減持3.68億股,而持股5%以下的“小限”無需公告,所以12.24億股解禁股究竟減持了多少,投資人無從得知。
西部礦業的“大小限”們之所以跑得飛快,最重要的原因是獲利豐厚。這些“大小限”們的股份多系2004年4月參與定向增發所得,增發價每股3元,到2006年底10股送轉50股,成本降至0.50元。以跑得最快的寧波安瑞盛為例,由于在去年9月底以前減持,股價多在10元以上,即便按10元計算,減持1.53億股套現也在15億元以上,而其成本才7000多萬元。
“大小限”更甚“大小非”
股改已過去三年多,“大小非”已不足為慮,“大小限”則已上升為主要矛盾。如何規范“大小限”,從西部礦業看,至少有如下幾點需切實改進和嚴加監管。
首先,每逢新股發行,“大小限”一定要作為“重要事項”,在招股書摘要的突出地位予以列示。遺憾的是,如西部礦業那樣廉價的“大小限”,招股書摘要只字未提,人們必須在網上查閱全文,在洋洋十數萬言的招股文件中細細尋找方能發現,絕大部分小股民因此成為冤大頭。
其次,改變對“大小非”和“大小限”政策不一的做法,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限售股每增減1%均應公告,并且一個月內減持1%均需通過大宗交易,因為不管是大小非還是“大小限”,說到底都是一回事。現在對“大小非”嚴、而對“大小限”寬,像西部礦業的那些“大小限”們,都是在數月內拋售了上億股才公告,中小股民得知時股價早已跌去一大截;又如高盛旗下公司拋出3%以上的股份,卻不通過大宗交易平臺,難怪公司股價會跌得如此慘。
第三,發起人應等同于5%以上大股東,同一般的“大小限”有所區別,發起人持股每減持1%也應公告。對市場而言,發起人拋售是一個重要信號,怎么能悄無聲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