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患:海外市場需求下降
海關總署昨日發布我國2008年對外貿易進出口情況,去年我國共計出口14285.5億美元,增長17.2%;但是在12月,我國出口僅僅為1111.6億美元,同比下降2.8%。
從上面可以看到,在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我國企業出口也受到了極大影響。而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不少企業出口占比都比較大,出口業務受到的沖擊也可以想像。
主營建材機械出口的精工科技在12月30日發布的公告中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公司盈利能力相對較高的建材機械出口收入與2007年相比下降了50%左右,拖累了公司經濟效益。并且在歐元迅速貶值的影響下,公司海外應收賬款也形成了一定的匯兌損失。
此外,出口企業慘淡的現狀也拖累了上游公司。潯興股份董事會在業績預告修正中指出,公司2008年全年業績比預想要差,主要原因就是公司下游客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群體服裝、箱包及其他日用品企業,這些企業都以出口業務為主,而他們在四季度遭遇了很大困難,致使公司產品銷售額及產品利潤水平明顯下降,公司四季度經營業績虧損。
研究員:小帆船難抗大風暴
為什么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會遭受比大企業更大的沖擊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一些業內人士。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中小企業的優勢在于歷史負擔不重,經營更加靈活,但是大多業務相對單一,特別是那些以出口為主的公司,許多都是做簡單的加工貿易,進入壁壘較低,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利潤空間早已被壓縮得很小,而一旦海外市場需求下降,公司就不得不采取降價以求生存,但卻不能馬上降低產品成本,因此公司業績出現大幅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也對記者表示,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經濟繁榮時期,其高速增長離不開高財務杠桿的支持。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機和9月以前央行實行緊縮貨幣政策背景下,許多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或者貸款艱難。失去了高財務杠桿的推動,許多中小企業也就無法維持超常規增長。但在經濟不景氣時期,高財務杠桿的維持又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財務費用),這也會使中小企業承受更大的風險。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