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 朱凱 方俊 發自上海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與7位自然人一夜之間成了中國證監會上;榫(下稱上海證監局)新年立案追查的頭號對象!
為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經過全面追蹤調查后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在上海證監局點名披露的7人 (楊梅、張云靜、黎峰、戴宿勇、邵洪兵、賀憲成和黃大銀)中,絕大部分都有直接證據表明其通過注冊的公司入駐國通管業(600444,SH)十大股東。同時被點名的還有上海政昆石化有限公司(下稱政昆石化)。
參股國通管業,可能只不過是一種單純的投資行為,為什么會驚動上海證監局?
記者隨即致電上海證監局,得到的回答是:未正式結案之前不便對外透露細節,之所以要對上述公司及個人進行公告,的確是因為他們涉嫌違反證券法規。
當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表達對上述人員與國通管業關系的猜測時,該工作人員未予以否認,并透露案情涉及到股票二級市場。
隨著調查的展開,新的問題接踵而來——國通管業為何屢發股價異動公告?在國通管業股價異動過程中,其十大股東的進出“軌跡”為何存在眾多蹊蹺之處?上述涉嫌在二級市場違規操作的公司及個人在其中“扮演”了何種角色?
引子:上海證監局的一紙公告
上海證監局日前發布公告稱,已對上海政昆石化有限公司以及楊梅、張云靜、黎峰、戴宿勇、邵洪兵、賀憲成和黃大銀等7位個人涉嫌違反證券法規的行為立案調查。上海證監局的這份“追緝令”還公布了上述7人的身份證號碼。
上海證監局為什么要調查上述公司與自然人?他們到底是違反了哪條證券法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查閱公開資料后發現,被上海證監局責令接受調查的政昆石化最早出現在國通管業2007年三季報十大流通股東之列。作為第二大流通股東,政昆石化持有國通管業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20.39萬股。而到了2007年底,其持股數上升至231.83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3.312%,成為國通管業的第四大股東,仍為第二大流通股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后向上海證監局相關部門致電了解情況,證監局稱已得到一些投資者的舉報,但細節在未正式結案之前不便對外透露。該工作人員表示,之所以要對上述公司及個人的信息進行公告,的確是因為他們涉嫌違反證券法規。當記者指出有投資者反映上述人員與國通管業關系的猜測時候,該工作人員未予以否認,并透露說案情涉及股票二級市場。
但在國通管業的2008年一季報中,記者發現,十大股東中已沒有了政昆石化的蹤影,而至今也未見其上榜。令人不解的是,上海證監局為何在長達一年之后方才重提舊事?記者在調查中驚奇地發現,上述被“追緝”的公司與自然人都非等閑之輩,他們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上海:追蹤政昆石化
工商部門的資料顯示,政昆石化的注冊地址為上海浦東商城路618號三樓T26室。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