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證券張志民認為,下一個拋售銀行股的戰略投資者可能是中行外資股東。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深化,花旗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等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創傷”。亞洲金融作為新加坡淡馬錫全資擁有的投資公司,減持套現的動機肯定有。張志民認為,昨日美國銀行減持56億建行H股,相比19.13%的持股比例而言不算高,這一拋售行為對市場的影響應相對有限,但短期可能會帶來銀行股的拋壓,并間接影響到A股市場銀行股走勢。目前A股主要是含H股的銀行股存在外資股東減持擔憂,純A股的銀行類上市公司即便有戰略股東,一般也不會出現大幅減持或拋空的現象。
中國銀行業仍具投資價值
臺灣證券分析師丁元恒認為,外資機構拋售中資銀行股,一方面是獲利已多,比如美國銀行獲利近40%,瑞士銀行獲利超過60%;另一方面,一些外資機構在金融海嘯中遇到了麻煩。美國五大投行倒了三家,目前只剩摩根和高盛。而銀行業也倒閉了20多家。現在又曝出美國信用卡債務與相關壞賬減計攀升。截至2008年10月信用卡債務已接近1萬億美元,每個家庭平均負債逾1.2萬美元。隨著美國居民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信用卡拖欠比率上升。2009年信用卡發卡公司和銀行如美國運通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均面臨信用卡壞賬沖擊。這些,都會影響到人們對銀行業的信心。因此,不排除這些持有中資股的外資機構拋售套現以自救。未來一兩個月,A股還可能受到這類沖擊。
金元證券分析師徐傳豹說,外資機構在香港股市減持解禁股,也類似于我們A股中的“大小非減持”,對股市的殺傷力是不言而喻的,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H股與A股血肉相連,盡管中國經濟尚好,但A股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平安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邵子欽認為,下一個拋售銀行股的戰略投資者是誰不好判斷,外資投行等戰略投資者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其投資參股意圖和參股資金性質不一樣,有的資金入股或持股目的就是獲利了結,限售期限到了悉數拋出也無可厚非。有些戰略投資者著眼于長遠利益,短期有減持行為主要是資金面緊張,但一般情況下不會全部拋空。
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表示,美國銀行減持建行H股和瑞銀拋售中行H股,并不代表外資股東對中國銀行業基本面看法的改變,完全是出于對二級市場股價的考量。更為重要的是,銀行股的市場價格主要是由估值決定。單從投資角度而言,中國的銀行業仍具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