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郝寧
近日,國航燃油套期保值巨虧的消息在市場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12月19日,中國國航公告稱公司由于參與了燃油套期保值交易,11月份已發(fā)生實際賠付588萬美元,但當月現(xiàn)貨采購成本較預算節(jié)省約4115萬美元。同時公告中表示,實際賠付不會對公司現(xiàn)金流產(chǎn)生重大不利影響。
國際油價突變 收益變虧損
根據(jù)國航的公告,由于12月份原油價格繼續(xù)下降,公司以最終確定的月均油價計算的實際賠付額將進一步增加,但同時現(xiàn)貨采購成本也將相應降低。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看,實際賠付不會對國航產(chǎn)生重大影響。
燃油成本一直是航空公司運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已占其總運營成本的40%以上。控制燃油成本是公司實現(xiàn)業(yè)務可持續(xù)增長、保持盈利穩(wěn)定的關鍵,對航油進行套期保值也成為航空公司通用的做法。
為避免因油價上漲帶來的風險、鎖定燃油成本,油價“看漲派”的國航在今年7月簽下套期保值合約。當時國際油價站上每桶147美元的歷史最高位,不過國際原油市場風云突變,油價開始高臺跳水。下半年后形勢逆轉,油價在席卷全球的危機中一瀉千里。隨著全球經(jīng)濟危機的進一步加劇,國際油價繼續(xù)震蕩下行。10月31日紐約WTI原油的收盤價為67.81美元/桶(10月均價為76.52美元/桶),11月30日的收盤價為54.37美元/桶(11月均價為57.44美元/桶),這意味著浮虧將進一步擴大。截至2008年10月31日,國航持有的燃油套期保值合約“浮虧”約為人民幣31億元,此值為公允價值,較三季報時再擴大21億元。
從2001年起,國航就進行燃油套期保值交易。2007年,國航燃油衍生工具收益凈值2.36億元,2006年1.13億元。2008年1到9月份,該公司油料套期保值合約已交割部分累計實現(xiàn)收益3.78億元。正是這種對于甜頭的迷戀,可能使國航忘記了風險的存在。7月份通常是油價的高點,國航在這個價格位置上買入期貨或者看漲期權本來就是風險很大的一個操作。
場外交易掉入投機陷阱 但不會提前終止合約
雖然站在高點買入看漲期權是造成國航燃油套保虧損的原因,但更為重要的是,國航使用的是類似于對賭合同的現(xiàn)貨衍生品合同,進行的是場外交易,而不是場內(nèi)交易。這種交易的風險更大,因為場外匯集了國際頂尖的投資集團。
國航不是現(xiàn)有31家取得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yè)務許可證的國有企業(yè),都在通過像高盛這樣的國際大投行手中購買與原油價格掛鉤的結構性產(chǎn)品的辦法進行保值,風險和收益很不對等,因此輕易地掉進了高盛這樣大公司設計的投機陷阱里。國航原本美妙的套期保值計劃卻“套”住了自己,這一套還很可能套至2011年,一切全看日后國際油價的走勢。
據(jù)悉,也正是由于國航與對手方簽訂的套期合約屬于場外交易,雖然目前看國航已經(jīng)造成了實際損失,但如果強行提前中止合約,就會給未來造成不確定風險。因為目前國際原油市場變化莫測,目前超低的原油價格并不代表真實的原油價值,原油價格在未來飆升的可能性非常大。國航如期履行合約,看似在短期出現(xiàn)了賠付,但這并非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
東方證券分析師趙永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套期保值不會產(chǎn)生巨虧,如果產(chǎn)生了巨虧就不應定性為套期保值。而如今出現(xiàn)尷尬的局面,唯一可能的原因是就是國航在保值交易中背離當初自己的定位。國際油價下行到此,國航如今能夠采取的措施只能是籌集資金以備隨時補足交易保證金,然后耐心等待國際油價反身上行后,有計劃、有節(jié)制地逐步派發(fā)不合理倉單,調(diào)整倉位規(guī)模使風險敞口,逐步縮小,然后慢慢達到頭寸的平衡,回歸到燃油使用商應有的保值身份。
國際原油由140多美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下滑到30美元/桶,但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其商品屬性逐步淡化,注定其一旦有合適的市場環(huán)境必定重拾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