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尚未得知杰潤公司來函要求公司賠償交易終止的損失會是多少金額,但此間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深南電此前已收到的7個月210萬美元收益預計將退還給杰潤公司,基于深南電因上市公司地位所面臨的監管壓力,以及杰潤公司自身的經營頭寸安排,預計雙方有可能以公平合理的價格了結此項交易。
保值角色錯位與國際投行“設套”
在專業人士看來,普通的看漲或者看跌期權對于買方而言,屬于虧損有限收益無限;而賣方作為風險承接者收益有限而虧損無限,但深南電在油價看跌期權的交易中恰恰處于賣方位置,保值者的角色發生錯位。
然而,包括國航、東航等都在這一類石油衍生產品上“栽了跟頭”,應該說不是偶然現象,不正常的高油價導致了相關中國企業在套期保值上處于“被忽悠”的被動地位。
申萬巴黎基金公司金融工程部研究員劉忠勛在深南電期貨合約事件曝光后即指出,深南電與杰潤公司簽訂的合約雖然由三個期權合約組成,但其實質是一份包含兩個“空頭賣權”的協議,即深南電賣出的是兩個市場價值為585.44萬美元的看跌期權,但由于合約設計復雜,深南電只收取了第一個看跌期權的期權費300萬美元,而讓對方免費獲得了第二個價值285.44萬美元的看跌期權,卻讓深南電去承擔原油價格的波動風險。
被稱為Accumulator的類似不對等交易也發生在國內的國航、東航,香港的中信泰富以及澳門的九龍建業身上,中投證券金融衍生產品分析師經過仔細計算發現,其得到的看漲敲出期權價值遠遠小于其送給交易對手的多個看跌敲出期權的價值,國際銀行和投行機構利用其定價優勢布局,在合同簽訂時企業就已經完全輸了。
業內人士表示,類似事件的不斷爆發顯示,不排除國際投行或國際銀行存在金融衍生產品銷售欺詐的可能。盡管油價回落,但并不表示未來高油價不會卷土重來,對于高油價壓力下慘淡經營的一些企業來說,“被忽悠”的概率仍然會很高。有市場人士特別指出,未來如何約束國際銀行與投行機構可能的欺詐行為,如何制訂相應的行為指引,以避免上市公司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值得有關部門認真考慮。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