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學毅
面對華爾街金融危機蔓延全球,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中國香港等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一度掀起回購潮,展開了“自救運動”,為金融體系注入政府信用。國內證券管理層則推出了項最新政策:一是上市公司大手筆回購股份,二是上市公司大股東積極增持。
目前,我國內地上市公司對回購股份顯得比較冷靜。自從麗珠集團宣布回購B股以來(麗珠集團擬以不超過16.00港元/股的價格回購公司約1000萬B股),A股市場幾乎見不到回購操作。而中國海外上市的科技公司則“不約而同”出現大幅回購股票的現象,而回購計劃所耗資金也屢屢刷新歷史紀錄。比如今年8月以來,巨人網絡宣布回購價值1.5億美金的計劃,盛大未來12個月內購回價值約2億美元的美國存托股份股票,網易和九城也相繼宣布回購計劃分別耗資1億美元、5000萬美元。
雖然如此,但是有條件進行股票回購的優質公司已經浮現,這些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低于凈資產,上市公司的現金流充足。分析人士認為,當回購規定正式出臺后,回購案例會在鋼鐵股里率先出現。
據本報統計,截止10月10日兩市共有109家A股破凈,但破凈股中期每股經營現金流量超過0.1元的僅有50家,其中就有15家鋼鐵股。諸如酒鋼宏興,最新收盤4.91元,市凈率0.88倍,市盈率6.46倍,每股經營現金流高達1.04元;馬鋼股份最新收盤3.58元,市凈率0.99倍,市盈率5.34倍,每股經營現金流高達0.967元;鞍鋼股份最新收盤6.5元,市凈率0.84倍,市盈率3.93倍,每股經營現金流高達0.956元。另外,大連金牛、杭鋼股份、安陽鋼鐵、華菱鋼鐵等破凈鋼鐵股,每股經營現金流也均超過0.5元。
與顯得比較冷靜的回購對比,大股東增持卻風風火火。自中國證監會8月28日發布增持新規以來,滬深兩市共有81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公司股票,9家上市公司發布了高管增持股份的公告。從行業分布上看,大股東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個股多數分布于地產、鋼鐵、醫藥、機械、煤炭等幾個行業。
據相關統計顯示,9月份第一大股東增持數量在10萬股以上的上市公司就達40余家,其合計增持金額超過16億元。央企進入二級市場購買股票,預示著A股市場迎來新的機構投資者力量。
從已被增持的央企特征看,這些上市公司一是行業龍頭,市值龐大;二是估值便宜,跌破發行價;三是大股東資金充裕。統計顯示,224只央企股中,大股東持股比例低于25%的有34只。其中,持股比例最低的是高鴻股份,大股東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持股比例僅有12.42%;市值規模較大的中國太保也存在控股比例低的問題,屬于國有法人股的華寶投資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只有17.4%。國泰君安預測,除高鴻股份、中國太保外,中國神華、中海集運、保利地產、中國鐵建、深天馬、航天電器可能成為下一塊令人心動的蛋糕。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