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賽諾經典總經理曹文博士
本報記者 潘紅敏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外銀行業績相繼呈現在投資者的面前,用一句話概括:國際銀行業慘,國內銀行業棒,且棒得超出不少人的想象。已公布中報的十家銀行業績顯示,銀行業整體業績接近翻番。
下半年銀行業到底會如何?《證券日報》記者日前采訪了賽諾經典總經理、美國南加州大學金融博士曹文。曹文博士曾任地方商業銀行行長,應該說在實踐及理論上均有一定的造詣。
下半年業績增速平穩
“下半年銀行業績增長平穩,全年業績增長不會低于60%。”曹文博士對中國銀行業十分看好。
“中國的上市銀行大多處于上市銀行的前5年,銀行業有強烈的商業沖動,股東的壓力、資本市場等諸多的壓力,要求其賺錢。從內在來說,上市前5年資金金充足;二是上市時不良債務剝離比較徹底,新的不良貸款5年內一般也不會冒出來;三是在業務上留有余地。”
曹文進一步從銀行業務結構上分析稱,銀行的業務收入一般是息差和中間業務收入組成。而貸款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一般銀行基本上在上半年已經完成了貸款計劃。息差收入這一塊增長均衡;而中間收入,“下半年變量較大,但在宏觀經濟‘保增長’的情況下,相信這一塊在下半年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增長。”
曹文特別強調中美兩國銀行業的盈利模式是不同的,美國主要靠金融創新和消費信貸,中國則是與GDP增長、中國的建設周期緊密相關,跟本身的經營管理水平、跟老百姓的金融消費不太相關。
“銀行下一步要進一步調整優收入結構,提高中間收入占比,解決中間收入‘找不到產品,找不到盈利模式’的困境。”
中小企業影響擔憂過度
曹文認為,目前所講的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確切地說應該是中小制造業的資金緊張,尤其是兩頭在外的盈利模式的生產制造企業陷入困境,而服務性企業、技術領先、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發展還是不錯的。而規模相對大的銀行,恰恰在中小企業貸款上,支持更多的是這些有發展前景中小企業。“銀行放貸支持的中小企業,往往是較為優秀的,不能簡單地與倒閉的中小企業類比。”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中小制造業的困境,有可能帶來中國產業經濟的再一次調整。”曹文從另一個角度談及自己的看法,“這批兩頭在外的中小制造業,誕生于上一輪世界經濟的調整,緣于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也就是說于市場中誕生,此次也是在市場變化中陷入困境。此次若找尋到了解決方法,也就尋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新的盈利模式。”
房貸平均比7.5%
“中國銀行業不會像美國那樣產生次貸危機那樣的系統性風險。”曹文認為,美國的次貸危機,因為金融創新產品的緣故,以房貸為標的衍生品比較多,一旦危機發生,會產生數倍于房貸的危機,乘數效應明顯;而中國的房貸,即使出現問題,也只是一筆一筆的單筆貸款,有一定的量能夠估算出來。
此次,房地產的泡沫與上一輪9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有本質的不同,上一次銀行的風險遠大于此次,因為那時銀行是參與其中的;而此次,銀行只是作為貸款人。況且百姓的收入也不在是90年代那個樣子,已經有了大幅的提高。吸取以前的經驗,房地產的泡沫要擠掉,但要注意節奏。
風險主要在境外
“銀行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因此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行業性風險是銀行下半年所要面對的。但銀行業現在的風險主要在境外。”
曹文認為,國內銀行走出國門開拓市場是銀行業發展的趨勢。現在銀行業的發展更加趨向于國際化,客戶的需求也越來越國際化,開拓海外市場,有利于分散經營風險,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所幸目前銀行業的走出去還只是嘗試性的。這也是必要的,總要有試驗,總要積累,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吸取經驗。”
最后,曹文特別提醒,以前銀行在匯率方面的經驗不足,但現在貸款市場、資本市場、匯率市場三者聯動性加強,這是現代銀行需要面對的。銀行應盡快從過去的商業模式轉到現代商業銀行運行模式上來。
新浪財經-理財周報聯合調查: 是否警覺到300家公司財務正出現重大改變? |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