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萬噸/年的硫酸鉀項目尚處于中型試驗階段,能否達產還需經過工藝性試驗
本報見習記者 徐嶄 記者 彭友
濱地鉀肥承諾重組后吉林制藥未來3年的凈利潤將達到14.8億元,這一盈利預測的依據除了鉀肥價格外最重要的就是產能。昨日,記者在格爾木專訪了《大鹽灘開發利用方案》的設計者盧志斌,還原了濱地鉀肥產能的真實現狀。
盧志斌是中國化工部長沙設計院的主任工程師,長駐青海格爾木。長沙設計院2008年6月給濱地鉀肥出具了《大鹽灘開發利用方案》,并報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備案,盧志斌是開發方案的兩位負責人之一。
濱地鉀肥的“愿景”是2008年10萬噸/年氯化鉀、20萬噸/年鉀鎂肥項目可實現50%的產能;2009年,氯化鉀和鉀鎂肥項目的產能全部實現;2010年下半年,48萬噸硫酸鉀項目建成投產。“這樣的量產時間表僅僅是目前的測算,如期完成尚需資金、技術、項目管理等多方面要素的完美結合。”盧志斌告訴記者。
雖然是理想化產能,但盧志斌認為也不是不能實現。據盧志斌介紹,大鹽灘與察爾汗鉀礦的元素含量有區別,前者多了一個硫酸根,為五元體系。“五元體系的鉀礦在打井取鹵水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在開采過程中不容易積鹽,可避免管道擁堵。因此,井采是大鹽灘鉀礦的重頭。”開發方案則指出,在大鹽灘地下有兩層可打井抽取的鹵水區域,可布局井口分別超過了100口和200口,每小時可抽取的鹵水量超過了60萬立方米。經換算,這一數據高于實現上述三個項目所需的日開采量。而且鉀礦的儲量數據也為產能提供了保障。
可以實現歸可以實現,但濱地鉀肥實現量產仍然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主要包含鹽田選址需要科學化,鉀肥制造工藝有待改進等。
盧志斌將出現鹽田漏水問題歸結于前期規劃不到位。他表示,在大鹽灘,鹽田的可選擇范圍其實不少,多處位置適合被選為鹽田。而在鉀肥制造工藝上,氯化鉀和鉀鎂肥的工藝已經不存在問題,尚存不確定的是硫酸鉀的制造工藝。劉志斌告訴記者,濱地鉀肥的硫酸鉀制造技術已經過了實驗室試驗階段,處于中型試驗階段。因為較大規模的生產試驗才能看清楚技術上存在的真正缺陷,濱地鉀肥在下一步要進入第三階段的試驗:工藝性試驗。“在缺陷被明確后,要么改進,要么購買更加先進的技術。”
有關市場人士指出,作為盈利預測的重要參數,實際產能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日后的盈利能力,濱地鉀肥以理想化的產能作為盈利測算的依據,顯然是不謹慎的,這使得14.8億元的凈利潤預測多少有了虛高的成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