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永久4天后更名為中路股份(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03:07 上海商報
◇新聞分析 老品牌消亡原因探究 永久自行車和鳳凰自行車、水仙洗衣機、金星彩電、雙鹿電冰箱、霞飛化妝品、英雄金筆……這些當年紅極一時的上海老品牌,大多已成明日黃花,要么凋零,要么干脆就消失了。 在扼腕嘆息之余,更值得探討的是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及總結經驗教訓,所謂前車之覆為后車之鑒。 “從經濟大環境來看,在中國經濟幾次轉型過程中,上海的企業,尤其是產能型企業沒能適應新的經濟形勢發展需要,沒有抓住市場機會并察覺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錯失迅速做大做強的良機,使品牌沒有成長起來。”上海昊科營銷咨詢機構業務總監葉秉喜曾撰文這樣解釋上海老品牌凋謝的根本原因。 這樣的解釋并非沒有根據,以永久和鳳凰為例,當自行車作為主要的近距離工具的功能逐漸消退而山地車的市場需求逐漸顯現的時候,永久和鳳凰卻沒能跟上步伐適時轉變思路,沒能滿足市場需求,最終導致企業陷入困境。此外,上海企業更多考慮的是上海本地市場,并沒有一套適合全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品牌策略和市場推廣策略,而上海的市場又非常獨特。 葉秉喜認為上海的企業由于身處上海而產生對上海市場的鐘情和骨子里的優越感,進而導致市場推廣產生了思維定勢,難以制定符合全國市場的營銷策略,策略單一,行銷不力,技術改進意識不強,又缺乏市場敏感度,業績下滑也就順理成章了。 上海企業似乎都有這種通病,比如交大昂立所生產保健品在上海市場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消費者購買力也很強,但在上海市場之外,卻少有消費者認知。 Interbrand品牌顧問李惟鈞則認為,“文化和體制才是上海品牌日式漸微的主要原因。”上海品牌群的文化是一種制造文化,強調產品質量好就能賣出去,也就是認為只要“酒夠香”,“就不怕巷子有多深”。李惟鈞認為,這樣的文化思維有利有弊:利的一面是上海品牌堅持生產優質的產品,將產品質量看成是企業的生命;不利的一面則是上海企業在市場開拓和品牌傳播方面,這種思想過于保守、有些僵化、不夠靈活,更談不上領先。 ◇新聞資料 自行車行業的歷史軌跡 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農村,“鳳凰牌”自行車被稱為大姑娘,而“永久牌”則被稱作小伙子,農民非常看中它的結實耐用。51型“永久”自行車可載重400多公斤,能運送兩三頭大肥豬,在鄉村被譽為“不吃草的小毛驢”,“能頂一個勞動力”。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突然發現,很多城市青少年認為,“永久”和“鳳凰”就是“老土”的代名詞,來自南方的“阿米尼”山地車、海峽對岸的“捷安特”變速車成了都市年輕人的新寵。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