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市年報呈現三大新特點 非經常性收益占比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08:46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ST公司報喜求摘帽;清欠成果得以鞏固;非經常性收益占比大 證券時報記者 黃 婷 本報訊 2007年年報披露時間已經過半,雖然只有較少的上市公司公布了年報,但從目前已披露的年報分析,已經可以看出一些與往年不同的新現象,以及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可能出現的新問題。 2007年滬市年報披露中的一個較突出的現象是,部分業績翻身的*ST、ST公司出于盡早摘帽的目的而率先披露年報。 得益于前兩年股權分置改革,眾多ST公司進行了非公開發行和重大資產重組與資產注入,盈利能力增強,業績得到明顯提升。截至2月底,在滬市已披露年報的128家上市公司中,有19家是ST公司,占比近一成半,其中18家實現扭虧為盈。這些扭虧為盈的ST公司有強烈的摘帽愿望,以恢復再融資的權利。據悉,滬市已披露年報的18家實現扭虧為盈的ST公司中,已有10家向上證所提出了撤銷特別處理(摘帽)的申請,其中華僑股份和臥龍地產兩家公司已獲得交易所同意,成功實現了摘帽。 滬市已披露年報體現出來的另一個特點是未發現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現象,清欠的成果得到了一定的鞏固。但在已披露年報公司中,個別公司仍然存在在報告期初或期中發生占用,在報告期末歸還以回避監管的現象。交易所人士表示,針對這種情況,交易所在年報事后審核中將會作出特別的關注和處理。 滬市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報中,還存在著另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即在上市公司凈利潤中,非經常性收益仍然占了相當的比重。截至2月底,滬市已披露年報的128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43億元,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86億元,非經常性收益占了全部凈利潤的16.6%。 分析來看,非經常性損益影響利潤數據主要表現為如下幾種情況:一是債務重組收益;二是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產生的投資收益,從已披露的2007年年報看,主要是上市公司交叉持有的股改限售股出售的收益;三是取得政府補貼得到的營業外收入。 此外,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以往的估值體系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為某些公司粉飾報表帶來了便利。因此,今年的年報披露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和現象,相關各方都有一個磨合的過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