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去春又回 五糧液等趕趟造車冷暖自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06:56 中國資本證券網
□ 本報記者 矯 月 這是個造車瘋狂的年代,五糧液、波導、新飛和奧克斯等各大集團的造車計劃紛紛啟動,在這里可以稱之為追“車”一族。投資汽車帶來的高增長率、利潤和市場潛力,無法不讓投資者趨之若鶩。正是這種思維造成了投資汽車領域的廠家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了轎車生產廠家從原來的“三大三小”到現在至少有23家的結果。 整個全球汽車廠的數量處于銳減局面,但在中國卻出現了投資汽車過熱的現象。汽車產業不僅僅看產量,還有配套、研發、售后等多方面的配合。可是,很多企業只是忙于賺錢,而忽略了其他環節。這種盲目的投資現象,直接造就了國內多家上市公司對汽車行業抱有不同尋常的夢想,成為不同尋常的“追車一族”。 1月12日,據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向本報記者介紹,我國的汽車準入制度一直相當嚴格,如設立整車生產廠家要經過國家批準;國外在華設立投資廠超過1億美元要經過國務院批準;合資企業中,中方持股比例不能少于50%等等。 即使如此,嚴格的限制并沒有阻擋“追車一族”的步伐,仍有不少企業對生產汽車興致昂揚。 在我國國內證券市場上,這樣的上市公司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主營業務為汽車生產的企業,二是主營業務與汽車無關的企業。先不說原本生產汽車的企業是如何擴大生產的。要說所冒風險最大的就是第二種企業了,這類企業往往是因為主營業務業績下滑,導致企業不得不將眼光投向其它能獲取暴利的行業,而投資汽車領域便是能獲得暴利的行業之一。但盲目的投資到并不了解的汽車行業也是不明智的行為。 幾家歡喜幾家愁。跨行業生產汽車的公司能真正成功并獲利的企業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從歷史資料來看,雖然想要投資汽車領域的集團多如繁星但真正要進入上市公司的并不多,記者從中選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夏新電子(600057)、五糧液(000858)、悅達投資(600805)和波導股份(600130)。這四家公司的主營業務都與生產汽車無關,卻因相中投資汽車行業將獲取的暴利而相繼開始各自的造車計劃。可到最后能成功的又有幾家呢? 夏新電子造車 曇花一現 夏新電子的造車計劃如同煙花一樣短暫,從提出到否決,造車計劃在前后不足半年的時間里便無疾而終。 2004年3月29日,夏新電子對外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投資1.75億元,與南汽集團共同組建合資公司,聯合生產汽車車身等產品,公司將占合資公司50%的股份,隨著手機產業利潤的下降,夏新準備生產汽車配套產品,開辟多元化市場。可是此公告貼出后便沒了下文,自有資金投資1.75億元的使用也遭到眾多質疑,導致夏新電子投資汽車領域的徹底失敗。 2003年由于國內手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價格戰和同質化競爭使得該領域的平均利潤率大幅下跌,涉水該行業的手機廠商超過30家。夏新電子的造車計劃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開始的。 無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錄像機熱、影碟機熱,還是近幾年的手機熱、汽車熱,3C熱、3G熱,哪一樣都少不了夏新。對于夏新是“追新族”的評價,夏新電子一位中層人士稱:“應該說我們是‘追利族’,哪里有高利潤,我們就往哪里鉆。” 可以想像以這種不認真的心態去投資汽車領域結果只能是一場空。2008年1月10日,當記者向夏新電子董秘辦公室詢問此事時,對方則回答:“投資汽車領域的事已經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公司決定后沒多久就放棄了。” 夏新電子跨入汽車領域的機會一晃而逝,但也是必然結果。相對于夏新電子的落馬,五糧液的投資失敗則有些可惜。夏新電子是由于業績不佳而投資汽車領域,但五糧液則是想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多余資金尋找出路。 五糧液迫于壓力退出造車 據資料顯示,思美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12月正式與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協議,答應為五糧液集團提供cimarronE和QuickNC的最新版本及全套解決方案,并承諾利用多年來在汽車模具行業中積累的專業服務經驗,協助五糧液集團解決在產品制造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五糧液的模具工廠分兩個部分,一部分專做高精尖的零件及模具,如飛機上的一些齒輪等;另一部分就是專門做汽車模具。五糧液集團總裁王國春當時對媒體介紹,僅模具工廠的設備投入就達到了10億元。由于做模具,于是就有了五糧液涉足汽車制造業的說法,對此,王國春不置可否。 五糧液于2006年8月提出逐步收購五糧液集團控股99%的普什集團的計劃,可是收購普什集團的同時,也將其生產汽車模具的業務帶入上市公司,而這也正是機構投資者們所擔心的。 “如果五糧液涉足汽車制造業,其主業將分散,不利于經營,其利潤水平也必將大打折扣。”財富證券資訊部經理楊孟華稱。 2006年11月便有媒體報道稱,五糧液的這個計劃遭到眾多機構投資者的反對。五糧液迫于機構投資者壓力,放棄造車計劃。 記者于2008年1月14日聯絡五糧液的董秘辦公室打聽事情經過,但對方推說:“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而且公司目前也沒有任何進入汽車行業的想法和方案。” 不同的環境,同樣的結果。夏新電子與五糧液都在計劃提出不久便遭流產,可見隔行如隔山,此話不假。 “千里馬”成功之路 但是“追車一族”的下場并不完全如此。 原本生產拖拉機的悅達投資在與東風汽車公司、韓國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聯合后,共同組建了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悅達投資在這家公司里同參股了25%的股份。雖然股份不多,但正是這個合作項目成為了悅達投資不可或缺的主營業務之一。 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有千里馬、嘉華、遠艦、賽拉圖系列車型均引自韓國起亞先進技術打造,極具市場競爭力。 進入2003年千里馬上市72天創下銷量1000輛佳績,1.6L同級別車型3月份銷量第一,6月份再次創下了單月銷量4848輛的歷史紀錄。8月8日推出內外兼修、性能得到全面提升的升級版"千里馬II"平均每天銷售300輛,接受訂單4000多輛。到10月11日銷售再攀新高,突破4萬銷量。 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被業內人士譽為2003年緊湊型轎車的“領跑者”,所生產的“千里馬”和“普萊特”兩個系列的轎車銷量一路飆升,勢頭迅猛,已經成為公司最有發展潛力的利潤來源。 千里馬在汽車市場上的活躍讓悅達投資嘗到了甜頭。2007年9月,悅達投資聯合另兩家合資者對東風悅達起亞增資2.2億美元,其總投資7.59億美元,設計年產能30萬輛整車和25萬臺發動機的汽車第二工廠項目。隨著第二工廠的逐漸投產,東風悅達起亞至2010年將具備年產43萬輛的產能,擁有7款以上車型。 不可否認,悅達投資在汽車領域獲得了豐收,遺憾的是由于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使用的是韓國的技術,公司本身也沒有自主品牌,造成公司還無法躋身于國內汽車巨頭之列,但其為悅達投資帶來的利潤也是可觀的。 “追車”多年的波導股份 不同于已經獲得成功的悅達投資,波導股份完全算得上“追車一族”這一稱號。 當時的波導股份與夏新電子的境況相同,2003年在國內手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大環境下,波導的主營業務收入(手機業)從2003年起一直呈下滑趨勢。2003年時波導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8億元。但2005年波導出現虧損,凈虧損額高達4.71億元,同比下降327.13%。而2006年年報顯示,波導主營業務繼續下滑,僅為67.4億元,同比下降25.53%。盈利狀況則有所改善,凈利潤為3058.5萬元。 在手機銷量不斷下滑的狀況下,波導迫切尋找新的產業項目。早在2003年10月,波導股份的第二大股東波導科技,通過收購了無錫威孚和無錫水星持有的無錫車身公司58%的股權,成為控股方,并由此宣布進軍汽車業。 當時的背景是,在當年1月,南汽集團在江蘇無錫惠山經濟開發區,成立無錫汽車車身有限公司,并將南汽集團在南京生產英格爾轎車的生產線全部遷往無錫。新廠占地面積約600畝,項目總投資2.5億元,注冊資本為1億元。南汽集團持股35%。 與波導首次造車時通過和南汽合資、曲線進入汽車市場的想法不同,波導這次造車選擇了單獨申請牌照,并使用自有品牌進軍汽車業的主要思路。但波導后來因無法獲得造車牌照而撤資;隨后,由于國家發改委出臺新規定提高了造車的門檻,使波導造車成為“懸案”。 讓人佩服的是波導股份并沒有因此氣餒。2005年7月傳出波導收購神馬,曲線獲得造車資質的消息。而隨著神馬遷建項目的實施,波導造車終于浮出水面。 功夫不負苦心人,據發改委公告,多年位居國產手機銷量冠軍位置的寧波波導已于2007年末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文,獲得生產汽車發動機的資格。 波導集團曾表示投資汽車業的是波導科技,而非上市公司部分。不過,2007年以來波導股份季度報告一直虧損,在這種情況下,波導股份股東之一波導科技仍然進軍汽車領域,不由讓人起疑:投資汽車業將來會不會成為上市公司部分呢?恐怕要看他將來的業績如何了。 拿到了汽車項目生產牌照的波導股份終于苦盡甘來,但是此時的汽車市場和幾年前小貓三、兩只的汽車市場相比已大大不同,昔日的小貓如今已長成了猛虎。 有專家認為,相比2003年波導初次涉足汽車業的市場情況,經濟型轎車的價格競爭已經趨于慘烈,包括天汽夏利、奇瑞等廠家也在市場上扮演了主要角色,作為市場新入者的波導,在規模和成本控制上均處于劣勢,選擇低端經濟型轎車入市,將難以達到通過汽車制造緩解手機競爭加劇帶來的利潤壓力的目的。 據發改委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整車生產企業數量超過100家,按企業集團統計也有80家。信達證券分析師刑海芝介紹,目前國內前5大汽車集團的市場占有率約60%,市場集中度甚至比2004年的69%下降了9%。而當前以產量計算的美國汽車工業排名前三的企業市場集中度達到了85%。當行業盈利能力開始下滑,企業數量減少也就成為必然。 從上汽吞并南汽一事隱隱透露出汽車行業的整合并購正悄然的展開。這對剛剛進場的波導股份來說,造車之路依舊漫漫!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