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例上市公司破產案落幕:浙大海納有望新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09:49 21世紀經濟報道
杭州報道 本報記者 劉華 11月23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浙江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ST海納,000925)破產重整一案已審理終結,法院已裁定批準債權人會議通過的“海納”重整計劃,并終止重整程序。 根據S*ST海納管理層提出的重整計劃,其實際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大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將以海納資產價值1.1億元為基數提供等值現金,用于清償債權人本金;S*ST海納在重整成功之后將能豁免近3個億債務,避免破產清算及退市的危險。 該案審判長、杭州中院副院長湯海慶向本報表示,“海納”案是我國首例上市公司重整計劃經債權人會議通過,從而成功走完破產重整程序的典型案例,對今后上市公司通過司法途徑進行破產重整、優化資產配置,將產生深遠的意義。 “飛天”噩夢 對于連續兩年虧損的海納而言,其命運似乎從未掌握在自己手中。 海納1999年5月7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法人股東為浙江大學企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省科技風險投資公司以及四位自然人。當時的股本配置為:流通A股3000萬股,非流通股6000萬股,上市股價8.2元。 該公司主營業務為單晶硅制品及半導體元器件,它曾以浙江大學為技術依托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2003年2月15日,浙江大學企業集團分別與珠海經濟特區溶信投資有限公司、海南皇冠假日濱海溫泉酒店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每股6.33元將其持有的海納2560萬股國有法人股(占總股本28.44%)轉讓給珠海溶信,2160萬股國有法人股(占總股本24%)轉讓給海南皇冠。 實際上,珠海溶信和海南皇冠均為“飛天系”掌門人邱忠保操控——資料顯示,邱忠保于1980年代初創建西安飛天科工貿集團,1980年代后期由鋼材貿易發家。2001年起,“飛天集團”因參股福建三農、中油龍昌等上市公司,逐漸形成“飛天系”而被市場所關注。 2004年3月,S*ST海納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邱忠保。后經證監會立案調查,由于邱忠保和其控制的原公司高管人員利用控制地位違規挪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高達2.51億,還擅自以浙江海納的名義為其掌控的“飛天系”公司向銀行貸款或個人借款提供連帶保證擔保,本金總額高達3.95億元。 2006年2月起,邱忠保和“飛天系”高管、財會等人員相繼被逮捕。接著,債權人紛紛起訴,該公司涉及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多達19項之多,涉及債權人有16人。據媒體披露,飛天系當時并未付清浙大的股權轉讓款,浙大方面由此介入海納危機。 至2006財年末,海納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瀕臨退市破產清算邊緣。 休克療法 其實早在2006年3月,“拯救”海納的工作就已啟動。 杭州市中院向本報提供的書面材料顯示,浙大國資辦和浙江證監局等部門專門成立了浙江海納重組清算組。據統計,浙江海納經核定的普通債務總額為5.42億元,而其資產價值僅1.1億元。如果直接破產清算,債權人可能獲得14.82%的比例清償;而所有非流通股股東和所有中小流通股股東的投資將血本無歸。 2007年7月5日,浙江省政府就海納破產重整事宜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稱,應當對該公司進行重整。9月14日,債權人袁建華以擁有海納2190.43萬元的債權向杭州市中院提出海納破產重整的申請。申請當天,法院就裁定予以受理,并指定重組清算組擔任管理人。十五家債權人如期向海納管理人申報債權,債權總金額為人民幣5.42億元。 10月24日,海納第一次債權人會議通過<海納破產重整計劃(草案)>,由深圳大地公司以海納資產價值1.1億元為基數提供等值現金,用于清償債務。債權人可獲得25.35%的本金清償,高于模擬破產清算條件下19.84%的本金清償率。剩余債權則一次性豁免。 11月23日,杭州中院裁定批準海納債權人會議通過的重整計劃,終止了重整程序。根據重整計劃,海納債務清償必須在30個自然日內執行完畢。 該案審判長、杭州中院副院長湯海慶表示,對于已經債務沉重、重組面臨困境的上市公司來說,被申請破產是化解種種危局的最后一招。 據了解,ST寧窖、ST東北電、ST吉紙等公司都曾申請破產,而結果也都是不僅沒有真正破產、反而在“保殼”成功的基礎上爭取了重組的時機和條件。 湯海慶對本報說,如果按照破產清算,債權人只能獲得19.84%的本金清償率。而通過破產重整,可以大大提高對債權人的清償率,也可以使破產企業擺脫債務,輕裝上陣,由此獲得重生的希望。 股改懸念 在完成債務重組后,海納還將面臨股改難題。 資料顯示,海納第一大股東海南皇冠用于抵債的2160萬股以及第四大股東深圳瑞富協議轉讓的780萬股,目前均未完成相關的股權過戶手續。 同時,S*ST海納大股東占資情況也不容樂觀。據了解,公司原實際控制人以違法違規的形式占用公司大量資金,根據其承諾,應于2005年底歸還全部占款,但目前其仍有近2.54億元的款項未歸還給公司。 而根據重整計劃,大地公司要提供1.107億元的現金用于清償債務,它實際上已成為海納惟一也是最大的債權人。這部分債權屆時是否可以轉成相應的股份,這在目前我國法律框架內難以找到依據。 此外,海納是否會通過一定比例縮緊法人股和流通股來回報戰略投資者,這更要證監部門說了算。 由此看來,海納能否最終重生仍然充滿懸念。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