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密華源從鼎盛到破落之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 13:58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華源敗在其進入了兩個負現金流的行業,卻沒有把這兩項業務的風險有效隔離,而是希望用集團的力量來解決各個子業務的困境 2006年2月,華潤正式接手華源,曾經風光一時的華源集團面臨被肢解分拆的結局,華源到底怎么了?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CWGC)是經國務院批準,于1992年7月在上海成立的國有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是直屬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重要骨干企業之一。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1家,以及華源股份、華源發展、華源制藥、上海醫藥等一批上市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醫藥企業集團和紡織企業集團。 2004年華源集團資產總額572億元,實現主營收入485億元。按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中國華源以營業收入494.6116億元列中國企業1000大第29位,列2004年上海市百強企業銷售排行榜第3位;按行業統計,當時的中國華源均位列醫藥制造業第一位和紡織業第一位,在中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中,排名第28。 2002年之前,華源直接或間接收購的企業近百家。據一位華源高層透露,其中多數是零資產收購的。看上去華源占了便宜,但由于工廠運營不善,高額虧損再加上大量的銀行利息,使公司現金流狀況越來越緊。 2002年后,華源開始從利潤微薄的紡織業向醫藥行業轉型,先后以11億元和11.6億元相繼收購上海醫藥和北京醫藥。但華源母體的紡織板塊根本支撐不起這樣的轉型,資本市場那時又不能融資,只能再向銀行貸款。 而醫藥產業投資回報周期很長,華源由于資金不足再加上其他政策因素,不能絕對控股,結果無法實現被收購企業的有效整合,最終使華源的債務鏈越來越長,越來越脆弱。而緊繃的資金鏈不僅使原本就微利的紡織業務投入不足,也限制了新進入的醫藥產業的發展,結果業績進一步下滑。華源旗下8家上市公司,有融資資格的卻沒有幾家。 到2004年時,相對于集團572億元的總資產、485億元的銷售額,利潤總額只有13.7億元,利潤率不到3%,負債率卻已接近80%。2005年9月,華源集團因遭18家債權銀行逼債、身陷財務危機而進入重組狀態。 華源為什么會失敗? 華源旗下紡織業務本身就是一個負現金流的業務,A股45家紡織業上市公司年均經營現金與投資現金的缺口整體上達到21億元,而華源進入的生物醫藥行業,每年上市公司的資金缺口也達到10億元。再加上行業整合中的并購支出,紡織、醫藥兩個負現金流業務都亟待外部融資支持。 遺憾的是,盡管華源旗下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2家紡織類、6家醫療類,但由于當時A股市場失去再融資能力,因此公司只能通過負債來支持擴張,而且為了加強負債的資信等級,許多債務融資是由集團出面完成的。 除了華源集團層面的高負債,子公司之間的相互融資、擔保也使負債額不斷蔓延。以旗下上藥集團為例,截至2005年底,上藥集團合并范圍內的債務總額為139.0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9.89%,其中銀行借款88.66億元,96.23%為短期貸款。同時,上藥集團為下屬子公司擔保人民幣5.85億元,美元378萬元;為華源集團擔保1億元,被其占用資金6.16億元;為關聯子公司擔保26.90億元。 這種集團負債、子業務交叉擔保的“統一融資、統一資源調配模式”用在行業現金流為負的業務上,其結果只能是破壞了所有子公司的業績表現和再融資能力,使北藥、上藥等優質資產也受到拖累,最終使集團公司整體陷入了債務黑洞。 2005年7月,時任華源董事長周玉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不得不承認“華源資產負債率過高,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過低,償債風險正在加大。” 華源之敗,敗在沒能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將業務風險隔離,最終使所有業務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困境。 華源整合醫藥產業的夢破滅了,華潤接下了接力棒,2007年華潤又再下一城,重組三九。 從東阿阿膠到云南白藥再到華源、三九,華潤的大醫藥夢終于快要實現了。但重組華源,華潤至少需要200億元資金,而為了清理三九集團的債務關系,華潤可能需要一次性付清40億-50億元的債務資金。 面對這些巨額的現金支出,華潤該如何做才能不重蹈華源和三九的覆轍? 顯然分拆醫藥業務、借助A股或H股資本平臺是必然之勢,而整合的關鍵就看華潤能否用最短的時間讓醫藥業務從集團“斷奶”,畢竟醫藥業務的負現金流很可能會大量消耗集團整體和其他業務的金融資源,從而導致各項業務的投資不足和市場萎縮。 訂《證券市場周刊》分享高端投資智慧 郵局訂閱:8折 即392元 發行部訂閱:7折 即343元聯系電話:85650313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