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信-貝爾斯登:激動人心的交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11:04 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華觀發 跨越了整個秋天的傳聞終于變成現實。 “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公司股票可能還要停牌一段時間。”10月24日晚間時分,接近監管層的一位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兩天前,因重要事項要公告,中信證券突然臨時停牌。 10月23日,中信證券正式發布公告,公司近日與美國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就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事項進行商議,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 本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表明,盡管貝爾斯登已經于日前率先在美國市場上公布了與中信證券全面戰略合作的英文版協議,但是,因為該協議涉及到的交易有可能會引起兩國監管機構的進一步審查。因此,中信證券在監管機構的要求下,并沒有將中文版的協議迫不及待地對外發布。 據了解,目前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正在全力協調相關事宜,中信證券高層中也只有少數人確悉雙方合作的具體細節。 中國金融企業對外投資史上的突破,正在以一種匪夷所思的速度向我們走來。 “激動人心”的協議 本報記者獲悉,同樣是上市公司的貝爾斯登是于10月22日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公開公布與中信證券的全面合作協議的。 根據貝爾斯登公布的英文版協議內容,中信證券將向貝爾斯登投資約10億美元,從而獲得后者的可轉換證券,這些證券日后可轉換為相當于這家紐約證券公司6%左右的股權。中信證券還將有權在公開市場上購入貝爾斯登至多3.9%的股權,而最終持股比例總計不超過9.9%。 與此同時,貝爾斯登也將投資10億美元左右,購得中信證券的可轉換債券,日后可轉換為中信證券總計2%的股權。此外,貝爾斯登還可選擇收購中信證券另外5%的股權,該選擇權行使期限為五年。 根據協議,中信證券所購貝爾斯登可轉換證券的有效期為40年,貝爾斯登購買的中信證券債券則必須在5-7年內轉換為股票。 “如果最終的協議真是這樣的話,這可以說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協議。”10月24日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在電話中這樣表示。 他告訴本報記者,通過協議可以發現,中信證券實際上在不需要付出現金的前提下就拿到貝爾斯登6%的股權,而代價僅僅是付出中信證券2%的股權。 “我所知道的是貝爾斯登目前的第一大股東持有的股份數僅為7%左右,而且還是一家財務投資者。” 因此,如果協議順利履行的話,中信證券必將在未來對貝爾斯登的公司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國泰君安證券資深金融行業研究員梁靜告訴本報記者,他也注意到了這一情況,他認為,如果合作成功,對中信證券來說無疑是利好的。 “除了公司本身將實現國際化外,這還將為中國證券公司乃至整個中國金融業首次進入美國市場提供寶貴的經驗。”梁靜表示,由于中信證券目前遲遲沒有就美國市場上傳出的合作協議進行正面公告確認,因此他還沒有就此事對中信證券未來的股價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出評價。 10月24日晚,中信證券董事會辦公室沒有就美國市場上傳出的上述合作協議做出任何評價。 “登陸美國” 根據美國市場傳出的協議內容,除了在股權關系上的安排外,中信證券與貝爾斯登此次簽訂的全面合作協議最重要的是雙方將在香港建立一家各自控股50%的聯合企業,雙方的合資企業將合并貝爾斯登的亞洲業務, 貝爾斯登在香港、東京、新加坡的業務將注入到合資企業當中,此外,中信證券在香港的業務也將進入到合資企業中。 目前,中信證券在香港設有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融資(香港)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香港公司擔任了中信銀行H股發行的聯席保薦人兼聯席牽頭經辦人。 據中信證券相關人士介紹,中信證券香港公司目前已經擁有雇員250人左右。公開資料表明,貝爾斯登在香港、東京、新加坡的企業擁有雇員接近500人,目前承擔著除美國本土業務外的主要海外業務。 “如果成行,新公司將在亞洲市場提供范圍廣闊的金融市場服務。”梁靜認為,目前國內券商在香港設有分公司的也不少,但真正算做得好的很少。 據了解,盡管QDII牌照已經于8月就下發給了國內部分券商,但截至目前卻沒有一只券商系QDII產品的出現。 梁靜認為,這種合作將使中信證券能夠為國內客戶提供新的金融產品并且幫助客戶得到金融國際市場的機會。 “這是一家美國公司與一家中國公司首次出現此類的合作。對于中信證券來說,意義顯然不僅僅在此。”一位接近此次交易的人士介紹,此間關鍵在于,是實際上雙方都不出資,得到屬于一定時期內的換股權,而不是中信證券去救貝爾斯登。 該人士介紹,雙方談判期間,貝爾斯登曾明確表示,合作并不是說要中信證券給與資金幫助,貝爾斯登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中信證券這個中國券業的老大來開拓中國市場。 “那我們的目的呢?”該人士介紹,除了通過合作為中信證券在大陸市場以外開展業務外,重要的是使公司能夠打入美國這個資本市場的發源地。 該人士認為,短期看,中國資本市場處于高速發展期,擁有著廣闊的市場潛力。但是長遠看,進入成熟市場國家,近距離與一流公司進行競爭和合作,盡快鍛煉好自己的潛能,必將是中國券業的一條必由之路。 “如果說要從更長遠來想象,如果有一天A股和國際市場之間可以打通,或者人民幣可以實現完全的自由兌換,中信證券是否有可能和貝爾斯登實現完全的合并?”該人士說,當年的日本野村證券就是因為沒有及時利用國內良好的市場環境,勇敢走出去,最終喪失了成為國際一流投行的機會。 變數與挑戰 “我們無法對外界的評價給出任何意見。”10月24日,中信證券董事會辦公室人士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董事會秘書譚寧的手機一直無法接通。 接近中信證券高層上述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盡管未來的圖景非常美好,但考慮到這是上述交易的復雜性和不可確定性,目前中信證券的所有高層都已經被要求不允許接受外界采訪。 有著海外業務經驗的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盡管今年貝爾斯登受美國次級債的影響損失慘重,但是在美國,貝爾斯登的影響力仍然巨大,是美國前五大投行之一。 同時,由于貝爾斯登還擁有部分商業銀行業務,按照美國有關收購商業銀行法的規定,“收購方所在國家的監管體系要被美聯儲(Fed)認為是成熟的、完善的、能夠全面監督的。” 因此,該合伙人認為,盡管雙方的合作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并購,但這種換股權的安排最終可能會對雙方交易的成功構成挑戰。 “畢竟,只要中信證券在貝爾斯登中6%的可轉債換成股權,那必將對貝爾斯登的股權結構產生重大的影響。有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的案例在,這不排除部分極端的美國政客對此進行攻擊。”該合伙人表示。 在他看來,中信證券之所以沒有如貝爾斯登一樣迫不及待地對外公布協議,主要就是基于存在的變數和不可預測。 據了解,按照協議,貝爾斯登要向中信證券換取相當于2%股權的可轉債肯定是需要監管層來批準的。 對于自2005年開展券商綜合治理以來,就一直沒有放開過外資券商進入中國的中國證監會來說,顯然需要面對這個問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