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九發股份暴漲之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10:04 中國經濟時報
何曉晴 九發股份(600180)自披露2006年年報以來,基本面迅速惡化,而公司股價卻又連續暴漲,讓人如墜五里云霧中。 突然巨虧 九發股份于1998年7月上市,為中國食用菌行業的龍頭企業和惟一上市公司,也被稱為是亞洲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科研、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公司以往業績尚可,但2006年突然出現巨虧。是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60942.83萬元,比上年減少36.14%;凈利潤為-11578.15萬元,同比減少536.0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1765.21萬元,減少640.25%;每股收益-0.46元,減少-518.18%;凈資產收益率為-14.79%,減少17.73個百分點。 公司稱,2006年度之所以出現虧損,一是計提了較大額度的壞賬及存貨跌價準備。2006年提取壞賬準備6627.52萬元,提取存貨跌價準備420萬元,導致管理費用相應增加7047.52萬元;二是由于原料價格上漲,資金供應不足等因素,導致第四季度銷售收入大幅減少,銷售成本上升,因此全年的主營業務利潤較上年減少了6825.51萬元;三是人民幣升值,導致應收外匯賬款發生匯兌損失664.84萬元;四是短期借款增加,導致利息支出增加495.68萬元,使財務費用相應增加了1160.52萬元。 九發股份2006年的巨額虧損,使投資者感覺十分意外。根據九發股份以往的定期報告,2006年一、二、三季度分別實現每股收益0.0499元、0.104元、0.176元,凈利潤從一季度的1253.22萬元增加到2006年中期的2602.49萬元,截至2006年9月底實現凈利潤4417.25萬元。 數據顯示,九發股份2006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穩定,凈利潤也呈現良好的增長態勢。 直到2007年4月21日,九發股份才公告,稱公司經與2006年度財務審計機構溝通,預計2006年度經營情況將出現重大虧損,虧損金額約5000萬元,但實際上虧損了11578.15萬元。此時九發股份2006年經營期早已結束,離年報披露截至日也僅有10天。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預計虧損金額比實際虧損金額少了近6600萬元。 公司一下子出現一億多元的虧損,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在2006年三季報中,公司還聲稱“總體經營情況良好”,前三季度取得主營業務收入65975萬元。而在年報中,其主營業務收入竟然縮減為60943萬元——即使四季度銷售額為零,也還有5000多萬元的銷售額人間蒸發。 這其中究竟有什么貓膩?2007年5月14日,公司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濟南稽查局《調查通知書》,因公司信息披露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正接受立案調查。看來,投資者要知究竟,只有等待監管部門的調查結果了。 2007年一季度,公司經營繼續出現大幅度虧損。凈利潤虧損3354.24萬元,每股收益-0.1336元,凈資產收益率-4.26%。與上年同期相比,凈利潤和每股收益均減少391.30%,凈資產收益率減少430.23個百分點。 資金外流 2006年4月12日,九發股份曾公布了控股股東山東九發集團公司及關聯方資金占用情況的專項說明:截至2005年底,大股東占用公司的資金為404.03萬元,全部為非經營性占用;其他關聯方占用的資金203.54萬元。至九發股份公布2006年中期報告,大股東及其附屬企業非經營性占用的資金余額期初僅為5000元,在2006年5月實施清欠之后,非經營性占用的資金余額為零。 可實際情況呢?完全不是一年多前披露的那些數據。2007年4月30日,公司公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關聯方九發集團及其他關聯方與公司的往來款余額為4439.96萬元。其中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為4410.27萬元,占用時間發生于2004年,屬借用款,上述款項因財務處理不當未在2005年度報告中披露。經營性資金占用為29.69萬元。 同時年報還顯示,公司資金賬外循環嚴重。公司2006年對與煙臺市牟平區正大物貿中心的票據業務進行了清理,最終統計顯示該中心對公司欠款高達5.74億元。雖然公司宣稱與該中心不存在關聯關系,但是并沒有拿出具有說服力的解釋。 在監管部門的督促下,2007年4月29日,九發集團向公司支付了4439.96萬元現金。這樣,公司大股東九發集團及其他關聯方才不再存在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的行為。 大股東難保 今年以來,大股東九發集團由于資金鏈出現問題,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機關反復輪候凍結。 5月22日,公司公告,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股權司法凍結及司法劃轉通知,公司控股股東九發集團與中國農業銀行煙臺市芝罘區支行因借款擔保合同糾紛,被輪候凍結所持公司4500萬股限售流通股,凍結起始日2007年2月21日,凍結終止日2008年5月20日。 此前,4月26日,公司公告,九發股份及控股股東九發集團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廣州分行因借款擔保合同糾紛,九發集團被輪候凍結所持公司12040.79萬股限售流通股,股份凍結起始日2007年4月23日,凍結終止日2008年4月22日。 而年初,公司于1月17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九發集團因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青島分行借款合同糾紛,被輪候凍結所持公司12040.79萬股限售流通股,凍結期限為2007年1月24日至2008年1月23日。 由此不難看出,九發集團資金緊缺,日子非常難過。其所持公司股份隨時有被司法拍賣的可能。 股價飛漲 在公司基本面如此迅速惡化的情況下,公司股價近來卻出現暴漲。 由于公司未及時披露2006年度虧損、大股東通過關聯方占用資金的情況,公司股票自2007年4月23日開始停牌,直到大股東資金占用情況詳細披露后于5月8日復牌。復牌后,公司股價一路飆升,截至5月22日,股價接近翻番。 5月10日,出現巨虧的九發股份突然上漲8.04%,此后更是連續兩個漲停。5月14日,公司因大股東占款被證監會濟南稽查局立案調查,但這一聲“斷喝”也沒有能夠擋住公司股價繼續上漲的步伐。 5月15日,公司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九發股份股票已于2007年5月10日、5月11日、5月14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屬于股票交易出現異常波動的情況。經書面向控股股東九發集團征詢,并經公司自查,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5月22日,公司又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九發股份股票已于2007年5月17日、5月18日、5月21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公司股價不顧基本面的惡化而暴漲呢? 借殼迷霧 在有關九發股份的各種市場傳聞中,最吸引人的是恒豐銀行將借殼九發股份上市。這種想象源于九發股份持有5000萬股恒豐銀行股份,是其第二大股東,而且二者都是煙臺企業。 據悉,恒豐銀行董事長姜喜運曾在一些場合表達要適當加大資本運作力度,實現資本、資產規模的擴張和經營領域的擴大。該行計劃于今年完成的增資擴股為定向募集,除對原有股東設置股權配比外,也將考慮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 此后,九發股份大股東九發集團又迅速還清了對上市公司4440萬元欠款,成為這一猜想的佐證。九發集團早已負債累累,還債巨款人從何而來?一些投資者猜測,此筆款項可能來自已經確定的重組方。 其次,有關中泰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泰信托)重組九發股份的傳聞也甚囂塵上。 2006年10月18日,九發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定向增發不超過6000萬股A股。發行對象為證券投資基金、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保險機構投資者、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經國務院相關部門認可的境外投資者及其他機構投資者等不超過10名的特定投資者。 而此前公司十大股東表顯示,中泰信托為第二大股東,持股2674.85萬股,占總股本的10.65%。市場猜測,公司存在向中泰信托增發,實現借殼上市的可能,想像空間巨大。然而,中泰信托在4月份進行了減持,4月4日,九發股份發布股東減持公告,中泰信托不再持有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僅余有限售條件股份5.66%。 可是,就在中泰信托減持之后,市場上對中泰信托重組九發股份的消息仍被炒翻了天。 九發股份股價背離基本面如此暴漲,背后必定有一種左右它的神秘力量。有業內人士表示,“不排除有私募基金借題發揮的可能,但究竟是誰,就不得而知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