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長安信息虧損7800萬 財務風險很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06:33 北京商報
一則預虧公告,將30%的流通股東盡數網在其中。上周五,長安信息發布公告披露,該公司2006年業績在2005年大幅虧損7816.30萬元的基礎上再虧7816.30萬元,從而將每股虧損額提升至0.89元。 30%籌碼被套 由于消息如此突然,該公告一公布,便在市場上掀起軒然大波。當天,長安信息結束之前的上揚走勢,以3.97%的跌幅跳空開盤,隨后股價逐波下行,盤中一度達到9%的最大跌幅。 據統計,由于當天的下跌,使上周在高位追漲長安信息的投資者盡數被套其中,這部分持股占長安信息總流通盤的30%以上。 虧損并不意外 盡管長安信息的突兀走勢令普通投資者損失慘重,但在業內人士眼中,長安信息的巨額虧損似乎早已在意料之中。 資深市場人士張紅記指出,長安信息的虧損早在5年前就已見端倪。“老實講,這種股票我已經很久沒有關注了,因為按照我的選股標準,它根本不在考慮的范圍之內。”張紅記如是告訴記者。 然而,記者查閱近期的機構分析報告時看到,看好該股的機構大有人在。 其中,長安信息進軍醫院連鎖業和旗下海南長安國際制藥有限公司的新藥果酸二磷納系列新藥被認為是其未來利潤的主要增長點。 對于這種看法,張紅記顯得有些不以為然。他認為,從財務分析的角度來看,長安信息已和空殼無異。 擔保額超過凈資產4倍 記者從該公司2006年中報中了解到,雖然長安信息的總資產高達14.43億元,但股東權益卻僅有1.26億元。這意味著,它的大量資產是和債務相沖抵的。此外,在企業的資產中應收賬款是風險最高“含金量”最低的,然而長安信息竟然有高達4.7億元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賬款。這意味著長安信息的資產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長安信息隱藏的財務風險還遠不止這些。2006年1月,該公司發布公告承認,有3.65億元的違規擔保未曾向公眾披露。這些擔保中已有相當一部分,因擔保對象未能及時履行還款義務而將長安信息牽扯進去。如該公司曾為秦豐農業提供3500萬元的貸款擔保,后秦豐農業未能及時還款,2006年1月長安信息被迫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2006年9月,長安信息又因對金花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發展銀行布吉支行的4464萬元貸款提供擔保,被深圳市中級法院查封資產。 應收賬款疑竇叢生 業內人士指出,長安信息近年來虧損不斷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第一大股東西安萬鼎實業自1999年4月入主后,便一直把它當做融資平臺,從上市公司抽取大量資金。 “熟悉中國股市的人都知道,應收賬款是上市公司資產質量最差的一部分資產。應收賬款非正常激增一般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形成應收賬款;另一種是虛增不存在的利潤,以應收賬款的形式掛賬。”該人士表示。 據了解,在西安萬鼎實業從原第一大股東北京德恒有限責任公司手中受讓長安信息控制權時,長安信息總資產為4.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22億元,股東權益2.1億元,三項應收賬款合計僅有0.97億元。 而6年后,長安信息在凈資產由2.1億元縮減至1.2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由3.22億元縮減至2.7億元的情況下,總資產規模和負債卻增加200%。應收賬款更是增加了400%。 張景宇/文 王曉瑩/制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