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06年終回顧:銀行上市年——工行最打眼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14:03 財經時報
賀江兵 中國工商銀行的A+H股同步上市,起到了A股市場真正意義上的定海神針作用,直接助推A股長牛 2006年中國銀行業“不是在上市,就是在上市的路上”。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收尾,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也將陸續上市。 從2005年交行、建行在香港的H股上市,到今年中行(列“十大最受關注IPO第三”)先H后A的上市模式,再到招商銀行(列“十大最受關注IPO第一”)先A后H股上市,引發了金融股的上市潮。 2006年10月27日,工行A+H股同步上市,不僅僅創造了諸多的中國乃至世界記錄,更重要的是,工行在A股市場起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定海神針作用。它讓低迷5年的股市一路飆升,創造了歷史新高。 工行的A+H上市融資規模達191億美元,高于此前日本NTT創造的184億美元的最大融資規模,創出了全球最大IPO(首次公開發行)。 定海神針 銀行股盤子大,能起穩定股市的作用,不容易被單個投資者所操控,可抑制投機。2006年底,工行A股價格突破4.3元,使得工行總市值突破1萬億,占上海股市總市值近20%。據測算,工行每漲1%,上證指數就漲4點,單只股票對市場影響巨大。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兼證券所副所長郭田勇看來,工行和其他銀行股是典型的低風險、有穩定收益的價值型投資品種,屬于藍籌股。它們的入市增強了上市公司的行業代表性。 由于銀行股所占權重較大,銀行股的上漲直接拉動了大盤持續上揚。同時,銀行業是與宏觀經濟結合最為緊密的行業,因此,境內外投資者對銀行股的熱捧也是看好中國宏觀經濟的表現。 2006年12月11日,《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市場認為,這是WTO(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允許的充滿智慧的政策,這樣避免了中外銀行在中國直接交手,起到了緩沖作用。其實,早自消息放出,股票市場便開始熱捧銀行股,使得銀行股自8月以來長牛,從而帶動了大盤走高。 工行創世紀 作為中國商業銀行的“龍頭老大”,工行自境內外同步發行上市以來,在諸多領域內創造了新紀錄。 比如,第一次A+H同步發行。工行此次發行成為首例A+H同步發行,創造性地解決了境內外信息披露一致、境內外發行時間表銜接、兩地監管的協調和溝通、境內外信息對等披露等諸多問題,開創了資本市場的先河。 A股市場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發行。工行A股發行規模(全部執行“綠鞋”后)達到466億元人民幣,超過了此前發行規模最大的中國銀行200億元人民幣的紀錄。 網下吸引資金、網上鎖定資金量成為A股新股詢價制度以來第一。工行A股發行網下鎖定資金總額為1307億元人民幣,網上鎖定資金總額為6503億元人民幣。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最高發行市凈率。工行本次A+H發行的估值市凈率為2.23倍(融資后“綠鞋”前),超過此前中行的2.18倍和建行的1.96倍。 香港公開發行凍結資金最高。工行本次H股香港公開發行凍結資金546億美元,創造了香港公開發行凍結資金的最高。中國銀行上市時凍結了344億美元的資金。 香港公開發行申請數量最多。工行本次H股香港公開發行申請數量為97.7萬個,創造了香港公開發行最多的申請數量。 香港公開發行最大規模的電子申請。電子申請的數量約50萬,并超過實物申請,成為香港公開發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電子申請。 實際上,工行上市創造的遠不止這些輝煌。在郭田勇看來,銀行上市只是為股改階段劃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它并不意味著國有銀行改革已經取得成功。銀行業面臨更艱巨的任務是:建立分工合理、責權明確、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構;發揮中央匯金投資公司對國有銀行公司治理的促進作用,履行國有資本出資人職能;加快分支機構改革,深化人力資源改革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等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