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羅博 北京報道
中國聯通值多少錢,3.07元還是6元?
面對現有股價3.47元的中國聯通,兩份幾乎同時出爐的投行報告卻給出了兩個估值懸殊的目標價定位。
12月5日與7日,國泰君安證券與中信證券分別對中國聯通A股進行了估值分析,并給出了3.07元與6元的目標價格。其實,投行的研究向來有所分歧,但價差如此懸殊的估值卻是鮮見。
不經意間,兩家國內頂尖的投行站上了定價的PK臺上。
估值能力與定價權,向來被認為是投行競爭的重要籌碼,在外資投行頻進中國市場的時候,國內的投行也開始將此推上競爭的浪尖。
聯通價值
提起中國聯通,兩個直觀卻矛盾的看法常同時閃現在投資決策中:垃圾股與低估的資產價值。
3.07元還是6元?
對于中國聯通估值的基本觀點,中信證券指出:“當享有比國際移動運營商更高的PE估值;當比中國移動享有更高的PE估值;潛在盈利能力約是報表盈利能力的一倍左右,因而較高的靜態PE 是可以接受的;DCF(自由現金流貼現)估值給出的目標價格是6元。”
中信證券認為,在未來政策將傾向于重新扶持移動市場競爭格局的方向演進,以部分消除壟斷對產業形態的損害的背景下,中國聯通將受到政策扶持。該行判斷中國移動將承建TD-SCDMA網絡,未來移動通信業天平將逐步向聯通傾斜。
因此,在報告中,中信證券指出:“公司未來的盈利將進入較高速的增長軌道,當前價值低估明顯;對于拆分之后的新聯通,我們預估其價值至少當在7.18元以上。”
但國泰君安的分析師陳亮卻維持一直以來的觀點:將聯通兩網分拆的重組方案目前并不明朗,即使重組也不是短期可見的。目前股價已經反映了基本面的改善,考慮到電信重組的并不明朗,聯通被低估的資產用戶價值在短期內難以實現,維持對聯通的目標價3.07元,將投資評級自“謹慎增持”下調至“中性”,并認為在重組未明朗前股價進一步上漲空間有限。
市場多數機構對聯通定位分歧關鍵在于,報表盈利與資產的潛在盈利能力之間的差距。
中信基金的一位人士指出:“聯通本身質地較差,重組因素并不確定,在此判斷上相左,繼而發生變化也是正常的,但誰都不敢妄下判斷。”
不過,最近一個月,中信證券已是兩度調高中國聯通的目標價格。
11月27日,中信證券對中國聯通的目標價調整為4元,此前的判斷為3元;之后的12月7日又調整至6元,為堅定此判斷12月10日亦另發估值分析報告。
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國泰君安做出3.07元目標定價的是陳亮,其在通信設備行業領域研究頗為業內認可,也是2006年《新財富》通信行業最佳分析師的第一名。
因此,中信的報告自然受到其客戶的頻繁詢問,事實上許多客戶對此報告持謹慎態度。
這也使中信再次另發報告以堅定原有估值。
“在我們預判的電信競爭格局下,中國聯通將憑借奧運契機及其世界廣泛應用的3G網絡接口,步入世界主流的移動運營商行列。如這個長遠設想成真,6元顯然是擋不住中國聯通市場價格前進步伐的。”對于6元的定價,中信顯得信心十足。
定價權之爭
“中信期望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定價能力。”一證券公司中層對此評價。
事實上,這也是在考驗雙方研發實力甚至對市場定價能力的一場競爭。
中信證券研究部高級副總裁陳濟軍就曾表示,國內本土機構應該先把中國概念的股票話語權掌握過來,第一就是A股,其次是H股,然后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本土研究機構要掌握A股市場走向的話語權。”
這也是為何中信當仁不讓所透出的強勢。
一直以來,中信試圖通過大網絡大平臺大項目戰略來獲得定價權。2006年,中信研發部門的急速擴張也是為了尋求對A股市場的更精確把握,進而掌握A股市場走勢的話語權,掌握A股估值的定價權。
爭奪A股定價權是中信證券成為國內頂尖投行的重要一環。
“這也可以被稱是其向國際投行奪回估值定價權的前奏,中信豐厚的項目、網絡、資金資源,造就了其有能力獲得市場的認可,但面對國際投行的定價強勢,這并不是唾手可得。”上述證券公司中層如是表示。
而定價權旁落確實是一個值得警覺的問題。
本月初,國際頂尖投行瑞銀一份報告對H股與A股帶來的影響成為熱門話題。
11月23日,瑞銀發表了一篇《中國銀行股:轉向謹慎》的評級報告。5天之后,香港股市大幅下挫,恒指當日大跌564.48點,創5年來恒指最大跌幅。國內A股也受此影響。而瑞銀這份降低了中資銀行股評級的報告被認為是兩地市場下跌的始作俑者。
但國內投行關于此類似的言論早已見諸報端,對市場卻是影響甚微。
“不得不承認,在估值定價權上,國外投行一直站在了國內投行的前沿。”渤海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李濱指出。
“規模越大的市場越具有定價權,國內市場在估值定價方面一直是以國外的市場估值為標準,而國內上市公司市盈率稍高一點,擔憂的聲音就開始彌漫。”一投行人士指出。
這也導致,在一些優質企業的估值定價上必定要參照國外投行的評價。
在即將回歸國內A股的中國人壽保險股份公司身上,國際投行再次與國內投行就股票評級產生分歧。花旗集團稱市場對中國人壽的增長和潛在的投資機會懷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其將中國人壽的股票投資評級從“持有”調降到“拋售”。
而國泰君安目前仍維持“收集”評級,同時給予公司長期投資評級為“買入”,設定長期目標價為22港元。
顯然,在聯通定估值上,中信證券當前的強勢態度,已表明其博取本土股票定價權的強烈欲望,早在2004年其就發出《本土定價權的危機》的感嘆。
而中信證券在11月發布的2007年A股投資策略報告更是指向A股定價權,“本土研究機構應該面向全球的投資者來做研究。報告或者策略應該是全球的,甚至就是針對你QFII或者國外私募基金的。”陳濟軍如此表示。
顯然,面對國際投行的強勢與真正進入中國,定價權競爭才剛剛開始。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網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