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五糧液多子并非多福 兇猛多元化未來堪憂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17:17 《理財》
吳勇毅 近來,五糧液(資訊 行情 論壇)動作不斷,既要忙于收購兄弟公司普什集團,又要四處忙著引進和選擇戰略投資者。作為中國白酒第一品牌的五糧液,其戰略指向已初顯“購并陣局”。隨著其主業子品牌及多元化產業相繼現身市場,五糧液也大肆收獲著豐厚的市場份額。 有數據表明,2005年五糧液主營業務收入達64.2億元,凈利潤為7.91億元,其中利潤總額與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5.92%和4.43%。而同樣作為中國白酒業巨頭的茅臺,其主營業收入遠低于五糧液,但凈利潤卻高出五糧液3億元,主營業收入與凈利潤比上年增長30%以上。 兩者利益落差的背后,是五糧液品牌戰略的迷失。這個酒壇霸主,在贏得市場艷羨目光的同時,也深藏隱憂。其在一系列盲目多元化戰略動作之后,品牌危機開始若隱若現,由此可能引發的各種變局,無不讓人擔憂。 兇猛多元化 從上世紀90年代,五糧液就暗涌擴張,開始了它的多元化之路。雄心之下,其很快從主業跨越多個陌生行業,并越走越遠。 1997年,五糧液首次投產5萬噸酒精生產線,不料剛一投產便告夭折;接著,又潛心打造號稱亞洲一流的制藥集團,但又無疾而終;隨后,其又投資4億元,創立環球塑膠有限公司,由于當地電力無法滿足生產需求,致使生產時斷時續。 1998年五糧液入主華西證券,雖與四川省國資局達成轉讓協議,但在股權過戶前宣告終止;2002年11月進軍服裝業,“五糧液”命名的系列服裝露臉市場,但由于品牌定位不準,最終“衣”然不出色。 在多元化經歷了6年之痛后,2003年,五糧液不但沒有從中汲取教訓,反而一路“發飆”,欲攜100億元巨資殺進芯片行業,引起業界震驚。雖然這一說法不久即遭到了五糧液的否定,但隨后傳出的五糧液公司總投資3.4億元與日本丸順公司合作生產汽車模具的消息,卻得到了證實。 2004年,五糧液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進軍柴油發動機制造業。五糧液證實,他們已經開始大動干戈。 最明顯的是2005年2月,五糧液集團宣布投資1億元涉足日化業。此后,其兩個洗護品牌“互美”、“絲姿”全面挺進全國市場。而現在,這兩個品牌卻不溫不火。 鑒于此前教訓,今年五糧液雖然還有大動作,但它現在學會了先做再說,做好再說。 事實證明,迄今為止,五糧液除了在與酒業密切相關的印刷公司、以塑膠和模具為主的普什公司和玻璃公司實現盈利外,其他投資都沒有獲得預期的收益,有的甚至血本無歸。 由此可見,五糧液利潤率的下滑,并不是來自主業品牌的市場,而是自己墜入了盲目擴張的陷阱。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像五糧液這樣的企業在走多元化道路時,必須按照國際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即沒有掌握前沿核心技術的不介入;沒有足夠的資金、靠銀行貸款的不介入;沒有自主知識產業的行業不介入;5年內進不到行業前三名、十年內做不到龍頭老大的不介入。 看來,在兇猛的多元化之路上,五糧液需要的也許不是剎車,而是冷靜和規范, “多子”非多福 在國內白酒業,五糧液一直是品牌開發的急先鋒。當初,其品牌結構中僅有價格300元左右的“五糧液”和幾元一瓶的“尖莊”、“翠屏春”三個品牌。隨著市場結構的細分,五糧液開始了品牌系列化動作。首先,其將傳統的五糧液名牌本身系列化,在全國率先開發出52°、39°、29°和25°等口味相對較淡的系列酒;其次,將五糧液系列酒進一步細分,逐步分類開發出“五糧春”、“五糧醇”、“五糧神”等新品種。 不過,讓“五糧液”在市場中人氣飆升的,當屬其最為神奇的營銷模式“五糧液式OEM”,即買斷經營。在“五糧液式OEM”中,其除了提供品牌支撐外無其他風險,只負責生產及相關標準的檢驗,一切推廣費用(包括產品設計、包裝、廣告、通路)皆由合作經營方承擔。 然而,正當“五糧液”坐擁品牌使OEM品牌成為搖錢樹時,品牌問題及危機也開始隱隱凸顯。 據統計,至2003年,五糧液麾下的子品牌有100多個,各種不同規格的新產品有300多種,價格區間也從幾元到數百元不等,良莠不齊,千差萬別。不僅有“五糧春”、“金六福”、“瀏陽河”、“京酒”等全國家喻戶曉的品牌,也有大量充斥市場、低水平運作的地方牌子,如“尖莊”、“火爆”、“干一杯”等低端白酒。然而為爭奪非常有限的白酒這杯“羹”,五糧液旗下的各個子品牌紛紛進行殺價促銷,紛爭不斷,導致各品牌經銷商苦不堪言,而五糧液在世人心目中的高檔形象也漸漸模糊起來。 作為白酒翹楚,五糧液的本意是共享“品牌資源”,而且這一實踐也得到了營銷學理論的支持,市場細分后的多品牌策略切實可行,在推出子品牌之前,利用母品牌的市場影響力進行銷售促進也是上策。但五糧液以海納百川之勢,在高、中、低端市場齊頭并進,其品牌運作也就陷入了怪圈:除主導品牌“五糧液”是高檔白酒的代名詞,少數品牌(如“金六!、“瀏陽河”)在全國知名外,其余數十個品牌宛如一盤散沙,并無一個較系統的定位,品牌被各個切割,各行其是,各自為政,表面人丁興旺,實際上是一種無形的損耗在逐年漫延。 不難看出,五糧液花大價錢所培育的眾多子品牌,不但沒有發揮出原先設想的市場張力,而是成了寄生蟲,吞噬著五糧液原本的品牌無形資產。由于對品牌的過度開發,五糧液在市場中顯出了子多為患的疲憊。在每年春秋兩季的糖煙酒會上,有許多品牌打著“系出名門五糧液品質”的招牌,子孫如此之多,都爭著吃老王牌。五糧液品牌盲目拓展導致了主品牌資源被嚴重透支,造成品牌資源的內耗,核心品牌母體“五糧液”的酒尊形象,在眾多“自家子孫”品牌資源的共享下大打折扣。 當五糧液成為白酒業的“超生游擊隊”時,“多子多!钡男腋I钜簿蜐u漸離它遠去。 抽身能解困? 五糧液同時經營著國內最高與最低價位區間的白酒產品,這對其形象將有不可預測的負面效應,即導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據悉,低價酒每年可能給五糧液帶來約1億至3億元的虧損,并影響其高端產品的形象。 對此,五糧液公司日前決定“壯士斷腕”,要動刀割掉這條“尾巴”。 2006年5月,五糧液發布公告披露,公司對部分中低價位產品出廠價進行上調,上調幅度約為5%~60%,并稱此次價格上調對公司2006年經營業績將產生積極影響。而在提價同時,有消息人士透露,五糧液可能取消“火爆”品牌。此舉,表明五糧液的產品結構調整已進入實質階段,最終可能會“徹底丟掉低檔產品”。一方面提升部分表現良好的低價酒的檔次,另一方面,進一步縮減其他低價品牌,豐富中高檔品牌線。 本次提價主要針對“尖莊”、“火爆”和“干一杯”三大品牌。據一位五糧液系列酒的經銷商反映,近期五糧液公司已將尖莊酒的出廠價由原來3元/瓶提高到5.5元/瓶,而“干一杯”的價格則提高了2元。在提價的同時,五糧液還將削減“尖莊”50%的產量,而“火爆”品牌甚至可能被取消。五糧液相關人員對上述說法的回應是,目前公司尚未最后決定是否取消“火爆”品牌。實際上,五糧液的品牌結構調整早已進行,從最早的多達十來個低價品牌,不斷被縮減,最終可能削減到一兩個。 五糧液公司的負責人之一彭智輔說,五糧液今年將把主要力量放在高、中檔品牌建設上,銷售方式也由過去的按片區銷售變為按品牌銷售,一個品牌成立一個團隊。 讓人生疑的是,五糧液抽身低端市場,真的能解困嗎?一個知名品牌結構大多呈金字塔式,底下是最大量的大眾性低端品牌,中間是適量的中檔品牌,最上面是少量的高端品牌。失去低端品牌的支撐,五糧液將可能面臨兩種情形:一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高端品牌可能難以獲得大眾廣泛的認知與接受,而大量低端產品的薄利多銷正是高端品牌的生命之源,沒有基礎品牌的支持,高端品牌難以走得更遠;二是“高處不勝寒”、“曲高和寡”。近年來,白酒行業雖然有高端化趨勢,但這種趨勢與目前國內經濟發展過快、消費水平大增有關系,不可能一直堅挺,這對包括五糧液在內的高端品牌將是一種警戒。 跛腳的通路 當年五糧液能一飛沖天,搶占中國白酒行業的頭把交椅,靠的是眾多的中小經銷商云集響應。而如今,“始亂終棄”的多變經銷政策,不管對經銷商還是五糧液,終究是種傷害。 2002年12月17日,五糧液在當地報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稱:“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服務公司,因不再從事酒類生產經營活動,與合作方簽訂的生產銷售許可合同、聯營合同、產銷協議、委托加工生產協議等予以終止。”隨后,五糧液分別向38家聯營企業發出律師函以及一份《終止合同關系的協議》,協議要求所有聯營酒廠在2003年1月31日之前停止生產五糧液買斷品牌酒,如繼續生產,將以假冒產品論處。此舉之突然,激起千層浪,讓不少經銷商驚慌、措手不及。 五糧液與38家企業合作經營了交杯喜、長江源、六百歲、喜壽宴等40多個品牌,這些品牌在市場上主要是低檔酒,知名度一般都很低。2003年,五糧液對這些開發不力、年銷售額達不到1000萬元的品牌限期整改,對一些目標市場不準、推廣和經營能力不足、銷量小的品牌限期則收回權限,終止總經銷協議。因此,這40多個品牌成為五糧液品牌收縮陣線的犧牲者。 為此,一些五糧液總經銷商氣憤地說:“我們將甩賣產品,到時最終受損的是五糧液的聲譽,是五糧液的股價,是五糧液的市場!倍S著五糧液清理子品牌動作的加快,誰將去填補子品牌留下的市場空白? 為了讓經銷商有利可圖,五糧液集團以前規定:一是配搭限量的五糧液酒給系列酒經銷商;二是經銷商年銷量達到50噸或銷售額達200萬元以上,就給5萬元獎勵,或給1噸五糧液酒的市場價和出廠價之差。所以,經營五糧液中低檔系列酒,一年下來虧損和配搭、獎勵的五糧液相抵后有結余才有賺頭。 可2003年的“12?18經銷商大會”,五糧液配銷政策來了個“一刀切”,正式取消給尖莊等低檔酒配銷一定量、高利潤的五糧液的政策,目的是著重發展中高產品。這一方案直接導致了不少經銷商與五糧液的反目、倒戈。眾多的五糧液經銷商對五糧液的“雞肋現象”愛恨交加,他們并沒有從其子品牌的銷售中獲得多少好處,只有靠增加五糧液的“市場配額”來盈利,而多數情況是“僧多粥少”,難有盈利。經銷商也成了另一類受害者。 這種扭曲的資源共享讓經銷商“怨聲載道”,而失去了渠道支撐的五糧液競爭力也悄然滑落。一些經銷商開始為了生存而另謀出路,不再忠心耿耿地啃“雞肋”。于是,五糧液的金牌渠道開始跛腳,品牌資產縮水,這使得五糧液得不償失,危機四伏。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