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G亞盛上市九年一本糊涂賬 財務數據前后矛盾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15:57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固定資產投資、在建工程、資金流向、主營業務收入等財報數據前后矛盾的背后,G亞盛資產狀況的真實性令人生疑 本刊特約作者 張彤/文 9年的時間,公司總資產已從2.81億元增長至31.7億元。然而, G亞盛(600108)2006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僅825.1萬元,還不足1997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上市9年來,在G亞盛總資產大幅增長,盈利能力急劇下滑的背后是一筆筆令人看不懂的糊涂賬,其資產狀況的真實性值得懷疑。 固定資產投資糊涂賬 2006年上半年,G亞盛的農業項目為公司帶來的主營業務利潤約為3542.5萬元,這一數字與公司上市之初相比雖有增長,但增幅有限,而截至2006年6月30日,在G亞盛的固定資產(原值)中,農業設施的金額竟比公司上市之初增長了622倍。 1997年年底,G亞盛固定資產(原值)中的農業設施還僅有57.77萬元,而到了1998年年底,這一數字已增至1.34億元,凈增加231倍。雖然時間久遠,我們無法查找到1997年G亞盛農業收入的具體數據,但根據公司1998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僅比1997年時增加了5.6%可以判斷,公司的農業項目收入并沒有明顯的增長。 G亞盛1998年年報披露,公司農業設施在1998年巨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利用募集資金實施了2.1萬畝滴灌和10萬畝管灌兩項節水灌溉工程。根據G亞盛上市之初招股說明書所稱,滴灌工程及管灌工程計劃總投資分別為9000萬元、8200萬元,項目建設期為二年、三年。 而G亞盛的公開資料顯示,實際上僅用了不足一年的時間,滴灌工程就已經基本完工,管灌工程也僅僅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就已完工。最終,兩個項目實際總投資合計約1.94億元,按12.1萬畝計算,折合每畝投資1605.2元。而在正常情況下,節水灌溉項目的投資并不需要這么多的錢。 2006年,G天業(600075)子公司天業節水(8280.HK)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據其公告顯示,2005年安裝節水灌溉的耕地面積為17.5萬公頃(約折合262.5萬畝),按天業節水2005年出售節水灌溉設施的營主業務收入37625.1萬元計算,折合每畝成本僅143.3元(未考慮勞務安裝費用)。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G亞盛所處的甘肅省數年前實施了一項大型節水灌溉工程,總投資7.92億元,涉及面積120萬畝,折合每畝投資僅660元。通過互聯網查詢可以看到,近些年來國內的一些節水灌溉工程每畝的投資成本也多在數百元左右,G亞盛的節水灌溉工程每畝投資成本卻高達1600多元,遠遠超過國內一般節水灌溉工程成本。 投資巨大的節水灌溉工程建成后,給G亞盛帶來的回報并不明顯,1998年年末和1999年初,G亞盛以承債方式兼并了甘肅國營下河清農場和甘肅條山農工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性經營資產后,公司固定資產(原值)中農業設施一項又增至2.64億元,而公司的農業收入也因此有了明顯的增長。 此后直至2004年,G亞盛農業設施的金額一直沒有太大變化,農業收入也一直較穩定,但到了2005年上半年,G亞盛的農業收入又開始出現了波動。 2004年上半年,G亞盛的農業收入為1.94億元,而2005年上半年G亞盛的農業收入大幅下降至5480.5萬元,同比下滑達71.7%。公司稱,農業收入的減少是由于春季沙塵暴使農業生產受到很大的損失,這樣的解釋似乎合理,但G亞盛同時還稱,公司不同程度受害的農作物面積約2.55萬畝,而根據公司近年公告,其農業土地面積至少應在二三十萬畝左右,僅僅2.55萬畝遭災,收入不應下降如此之多。 更奇怪的是2005年一季度,G亞盛農業收入為4069.97萬元,成本為1159.52萬元,毛利率高達71.51%。其中,G亞盛大麥、玉米、黃豆和油葵四項產品的收入合計為2647.66萬元,成本1932.74萬元,這就意味著公司剩余的農業產品(未經披露)的收入為1422.31萬元,而成本卻為-773.22萬元,不知是什么樣的農產品,其成本甚至可以是負值。 2006年上半年,G亞盛農業收入為9763.5萬元,仍比2004年上半年少了近50%。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06年6月30日,G亞盛農業設施固定資產已達3.60億元,比2004年6月30日時的2.58億又增加了1.02億元。 G亞盛又出現農業設施大幅增加,農業收入卻大幅減少的怪現象,而公司此次農業設施的增加,同樣和一個節水灌溉項目有關。 在建工程糊涂賬 在G亞盛2001年年報在建工程一欄中,出現了一個萬畝果園滴灌項目,金額為3290.59萬元,該項目是如何而來的,G亞盛并沒有披露過。到了2002年,該項目新增加2462.75萬元,轉入固定資產264.77萬元,期末余額為5488.58萬元。2003年年報顯示,該項目的投資預算僅為3800萬元,而公司對該項目的投資已達6318.78萬元,直至2005年年末,歷經5年的時間,G亞盛終于將這個萬畝果園滴灌項目轉入了固定資產,轉入時累計投資達7224.38萬元(2002年、2005年分別轉入固定資產264.77萬元、6959.61萬元)。 當初,G亞盛的2.1萬畝滴灌項目僅用了不足一年的時間就已經完工,而此次的滴灌項目面積僅有萬畝,卻用了5年的時間才轉入固定資產,前后差異巨大。這項來歷不明的萬畝果園滴灌項目,投資合計達7224.38萬元,折合每畝投資高達7224.38元,而在上述中我們已經提到目前節水灌溉每畝的成本僅需數百元,該項目投資成本之高令人咋舌。 G亞盛在建工程中,出現的問題還遠不止于此。2002年年報顯示,在G亞盛在建工程中,出現了一個GYS花卉生產基地項目(下稱“GYS花卉”),金額為1569.62萬元,而在公司此前的歷年公告中,都未提及過這個項目。 到了2003年,GYS花卉的金額已經達到了8384.81萬元,同時G亞盛在建工程一欄顯示,該項目已完工。到了2004年年末,已完工的GYS花卉卻仍然列示于在建工程之中,并沒有轉入固定資產,其金額又增加至8650.7萬元。2005年年底,GYS花卉金額已增至9586.97萬元,2006年6月30日,該項目的金額又增加了30.7萬元,仍未轉入固定資產。 這個在2002年神秘出現的項目,2003年就已經完工,但直至2006年半年報都沒有轉入固定資產,令人生疑。更為關鍵的問題是,G亞盛還曾經出資2550余萬元建設過另一個花卉項目,而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看到過公司任何的花卉收入,甚至在公司的網站中,也找不到與花卉有關的只言片語,超億元的花卉項目投資似乎不知所蹤。 G亞盛2006年半年報在建工程中還顯示,總計達數十個項目的金額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涉及金額高達8000余萬元,而既然項目已經不再投資,為何不轉入固定資產呢?此外還存在比如G亞盛的經濟林項目在2000年年報中就已經出現,而直至2006年半年報,仍有大量未轉入固定資產等反常現象。 數億元資金流向糊涂賬 2005年年末,G亞盛發生了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因未按時支付170萬元利息,被銀行單方面提前采取措施,在貸款尚未到期前向法院起訴。G亞盛200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05年9月30日,公司賬面上還有2.35億元的現金,既然公司有這么多現金,僅僅170萬元的利息無法按時償還似乎并沒有道理,而隨后不長的時間內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又突然消失不見了。 2005年年報顯示,僅僅3個月的時間,G亞盛的貨幣資金就從2.35億元減少至7772.34萬元,公司解釋稱貨幣資金的減少,主要系購置土地使用權所致。年報同時顯示,G亞盛所稱的土地使用權,是從公司第一大股東甘肅亞盛鹽化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鹽化集團”)手中購得的。 G亞盛共從鹽化集團收購了兩處土地使用權,涉及土地面積3297.32萬平方米,價值2.60億元。而對于涉及金額如此巨大的土地收購,我們找不到公司任何的公告。此外,2005年年報還顯示,鹽化集團將其擁有的房屋建筑物以4682.7萬元轉讓給了G亞盛,實際上就在2004年,G亞盛剛剛以近70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一處辦公樓。 連170萬元利息都無法按時償還的G亞盛,為何還斥巨資從大股東手中購買公司并不需要的土地和房產,由于G亞盛沒有對上述交易進行過公告,因此公司與大股東之間的交易是否真實存在,令人難以判斷。 更為奇怪的是,G亞盛現金流量表顯示,2005年1-9月,G亞盛借款所收到的現金為3.83億元,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為3.76億元;而其同全年借款所收到的現金卻僅為2.83億元,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僅為1.35億元。由于G亞盛2005年第四季度并沒有發生較大的股權轉讓等事項,全年收到和支付的現金不應低于前三季度的金額,其現金流的異常很是奇怪。 怪事在2006年再次發生,2006年一季度,G亞盛借款收到的現金為2696萬元,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為4500萬元;而2006年上半年公司借款所收到的現金、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卻分別減少至2450萬元、2981萬元。 截至2006年6月30日,G亞盛短期借款達4.9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2.64億元,合計達7.56億元,同時公司還有長期借款6786.18萬元,而在上述借款中,已有高達4.08億元的借款逾期。而G亞盛的貨幣資金僅有4071.77萬元,同時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分別僅為0.89、0.64,公司存在明顯的短期償債風險。數億元的銀行借款無法償還,公司反而用大量的資金去從大股東手中買入公司目前并不需要的資產,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 更為嚴重的是,截至2006年6月30日,G亞盛的其他應收款總額高達3.32億元,同時公司預付賬款高達2.30億元,對于這部分高達5.62億元資金的去向,在G亞盛的半年報中找不到任何合理的解釋。 G亞盛1997年上市前,公司其他應收款僅為4469.55萬元,上市僅僅數月后,1997年年底其他應收款就成倍增長至8998.76萬元,2002年更是攀升至3.80億元,之后一直在高位徘徊至今。公司巨額資金究竟被誰占用了,在近年來的年報中,G亞盛一直并未說明,而對于巨額的預付賬款的去向,G亞盛同樣含糊其辭,就這樣,5.62億元資金不知了去向。 主營業務收入糊涂賬 1999年,G亞盛進行配股再融資,募集資金項目其中之一是與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下稱“耐特菲姆”)合資建設年產12000萬米精準(確)農業滴灌管生產線,為實施該項目,公司與耐特菲姆于2000年2月合資成立了甘肅亞盛耐特現代高科技農業有限公司(下稱“亞盛耐特”),G亞盛2003年9月公告透露,公司對該項目實際投資額為1.95億元。 2004年,G亞盛突然決定終止與耐特菲姆的合作,同時決定與以色列亞美特滴灌綜合設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甘肅瑞盛-亞美特高科技農業有限公司(下稱“亞美特”),繼續進行上述農業滴灌管生產線項目。 2004年,總資產高達3.63億元的亞美特僅實現凈利潤81.39萬元,2005年實現凈利潤480萬元。其盈利能力是否與高額的資產相匹配暫且不說,而且無論是最初的亞盛耐特,還是后來的亞美特,G亞盛都一直合并其報表,但在G亞盛近年的報告中,卻找不到與農業滴灌管生產線相匹配的主營業務收入,不知這個投資巨大的農業滴灌管生產線項目的收入哪里去了。 發生在G亞盛身上的與主營業務收入相關的糊涂賬并不是少數,比如,公司2005年前三季度貿易收入為1.16億元,成本為9652.82萬元,毛利率達到16.75%,而2005年全年卻分別減少至7859.56萬元、7875.20萬元、-0.20%。 2006年一季度,G亞盛的飲料收入為425.44萬元,成本420.41萬元;而2006年上半年飲料收入卻變成了5.84萬元,成本6.09萬元,再次出現離奇的減少。一般情況下,時間增加而收入減少往往與公司出售子公司股權等因素有關,但G亞盛并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其異常的收入情況令人難解,G亞盛目前的資產狀況是否真實難免令人生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