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G東睦愚弄分析師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11:50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國內券商等機構研究員為只重行業、公司基本面分析而忽視會計分析付出了代價,G東睦在普遍看好的情況下業績戲劇化“變臉”。事實上,如果注意到G東睦此前會計上的一些異常現象,這次被“愚弄”的尷尬本來就很可能得以避免 本刊研究員 孫旭東/文 國內頂尖券商研究機構被G東睦(600114)“愚弄”了一把——在眾多分析師所看好的時候,這家由日本睦特殊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控股的上市公司卻于日前發布了中期業績預減公告。隨后公布的2006年半年報顯示,G東睦上半年主營業務利潤、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21.72%、58.17%,部分分析師對其業績預期及評級也隨之下調。 一個此前被普遍看好的公司業績卻出現如此“變臉”,著實令人吃驚。然而,如果認真分析G東睦年報,就可以發現業績“變臉”前G東睦的產成品增長極其異常,背后或早有玄機隱藏,而半年報中應付票據和募集資金的異常就令人進一步懷疑公司的經營業績。 預減公告突如其來 7月17日,以粉末冶金零部件制造為主營的G東睦發布公告稱“預計2006年中期凈利潤將比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原因是“目前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大多處于整合期,投入增長較產出增長快,同時因公司整合和發展戰略的需要,本公司為調整產品結構也加大了新產品開發的投入,此外部分原輔材料的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影響等造成了本期成本、費用的增長,致使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 這些理由并不新鮮。G東睦2月25日公布的2005年年報中,在陳述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時就已經列舉出了原材料漲價、電力緊張和子公司整合等三條,盡管如此,公司還是很有信心,“2006年公司爭取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的增幅不低于20%。” 然而,事實卻是,2006年上半年G東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680萬元,同比增長9.33%;凈利潤857萬元,同比下降了58.17%。顯然,G東睦全年已經很難完成當初凈利潤增長20%的目標了,一些分析師甚至調低了公司2007年的盈利預測。 如此戲劇化的場面,究竟是因為市場形勢突變,還是另有原因呢?早在2004年,我們就認為G東睦對研發費用和材料折扣的會計處理方法便于調節利潤,此次的業績變臉是否也有會計方面的原因呢? 產成品異常增長玄機 G東睦主要產品是為空調和冰箱壓縮機、摩托車離合器等配套的鐵基粉末冶金制品,公司于2004年上市,上市后主營業務收入穩步增長。2003年至2005年分別達到2.55億元、3.49億元、4.45億元,期間同比分別增長了36.72%和27.50%。然而,G東睦的現金流卻并不出色,2003年至2005年,G東睦共計實現凈利潤1.81億元,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只有1.06億元。 從表1中可以看到,G東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比凈利潤少的主要原因是營運資本的增加,而凈利潤來源中處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非經營所得的高達8016萬元的收益也不可忽視,沒有了這項非經常性收益,G東睦2005年的凈利潤將非常難看。 G東睦營運資本的增加十分有趣,伴隨收入穩步增長的,是存貨加速的增長以及經營性應收項目和應付項目沒有規律的增加。對應收應付項目的分析我們留在下文,此處先分析存貨中的疑點。 按常理,隨著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存貨也將水漲船高。然而,如果我們進一步觀察一下G東睦存貨明細項目的增長情況,問題就出來了——產成品(庫存商品)的增加過于迅速。 G東睦的存貨周轉率有所下降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主營業務成本增長了95.12%的情況下,原材料只增加了35.49%,而產成品居然增加了181.91%。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產品滯銷的企業也還情有可原,可惜G東睦并非如此。 2005年年報中,G東睦這樣陳述,“在報告期內,加大了對外投資的力度,通過提高控股子公司的生產能力,減少公司訂單壓力。”在2006年一季報中,G東睦仍在為產品暢銷而痛苦不已,“一方面生產規模擴大以后,產能利用率尚不夠高,另一方面又尚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供貨要求,造成效益低下。” 對比一下G東睦產品如此供不應求的陳述,財報中產成品的增長顯得越發難以理解了。我們認為,這個現象已經為G東睦2006年的業績下降發出了信號。 研發費用粉飾報表 如果是一般企業,產成品過多有可能只起到降低單位產品中所分擔固定成本的作用,這樣雖對業績也有所提升,但效果一般不會太明顯。盡管G東睦也痛惜產能利用率不高,但是我們懷疑這并非主要原因。 G東睦產成品異常的主要原因可能緣于對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研究與開發費計入管理費用,這意味著當期就要計入損益,對于研發費用的處理,2005年年報中G東睦的處理方法是“直接計入當期成本”。而在此前,由于我們的質疑,G東睦在2004年半年報中曾經對此做過詳細的說明: “本公司的研發費用主要系新產品開發試制費用,包括在新產品開發試制過程中發生的模具費用、材料費用、試制加工費等費用。一般新產品試制過程為:先由客戶提供圖紙(或樣品),并提出技術要求,再由公司技術人員根據公司客戶的要求設計模具、制定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藝,然后由模具制造部門制造模具,生產車間制造樣品,最后,新產品樣品由公司檢測合格后交給客戶檢測或臺架試驗。公司在新產品試制過程中需要不斷修改模具、修正材料配方和試制工藝,以滿足客戶的要求。如果新產品試制成功并投入正常生產,設計的模具可繼續使用,否則,試制的模具一般無使用價值。由于公司每年開發試制新產品較多,而每個新產品開發時所發生的費用并不是很大,加之公司受現有條件所限,研發試制機構無法完全獨立,新產品模具制造和試制加工也尚需借用生產設備,準確核算研發費用十分困難。因此,經與當地財政稅務部門協商,公司對新產品開發試制所發生的費用(研發費用)按正常生產的產品一樣歸集費用,如模具費用、材料費用、新產品試制加工費等歸入制造成本。” 由上述說明可以看到,由于不能準確核算研發費用,在與當地財稅部門協商后,G東睦就可以不遵守全國統一的會計制度。正如我們曾指出的,這種核算方式如果產成品沒有完全銷售,其中就必然包含著部分本應計入管理費用的研發費用,從而虛增利潤。 至于新產品試制是否成功,相信審計師也難以確認。G東睦的產成品增加異常而又很難用正常的理由解釋,公司是否有意以這種方式來粉飾報表值得深思。 2007年將正式執行的新會計準則對研發費用的處理有所改變,其中開發費用將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如果其壽命有限,可以在使用壽命內攤銷;如果壽命無限,還不應攤銷。 這種方式對開發費用較多的企業自然是件好事,比之G東睦現行的處理方法更能提升公司經營業績。而G東睦的研發費用確實又屬于開發費用而非研究費用,那么,屆時G東睦還會以“難以準確核算”為由不執行新準則么? 應付票據疑云重重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G東睦的應付票據(全部為銀行承兌匯票)金額為:合并報表6862萬元,母公司報表4964萬元。 在合并報表的會計附注中,G東睦作了如下說明:“期末應付票據中,本公司應付控股子公司東睦(天津)銀行承兌匯票390萬元,應付控股子公司明州東睦銀行承兌匯票2498萬元,應付控股子公司連云港東睦銀行承兌匯票1255萬元,應付控股子公司東睦江門銀行承兌匯票631萬元,該4家公司已將其貼現或背書轉讓。” 這個說明出現在合并報表的會計附注中是很奇怪的——根據合并會計報表相關規定,在企業合并報表范圍內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發生內部債權債務項目應該予以抵消。換言之,合并報表中的應付票據不應包括作為母公司的G東睦應付各控股子公司的銀行承兌匯票。那么,作此說明是告訴投資者內部交易沒有完全抵消么?我們感到費解。 然而,如果說合并報表中的應付票據并不包括上述應付4家控股子公司的4774萬元銀行承兌匯票也有疑問。扣除這4774萬元后,G東睦的應付票據只有190萬元,即合并報表中應付票據至少有6672萬元(6862-190)為子公司開出。 讓我們再看一下G東睦控股子公司的情況。 從表3中可以看出,G東睦旗下8家控股子公司業績乏善可陳,上年業績大部分為虧損。然而,它們從銀行借到的錢卻不少,G東睦上半年合并報表短期借款為18343萬元,而母公司報表中此項為零,這意味著所有的借款均為子公司所為。再加上開出的6672萬元應付票據,8家子公司合計從銀行借款25015萬元,竟然占總資產規模的42.62%。 粗略估計一下,如果再加上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這8家子公司(合計)的資產負債率至少達到了58.84%。 如果說G東睦的子公司資產負債率高且業績不佳,銀行仍然覺得不算什么,那么在這些子公司開出應付票據時適當多要點保證金總不為過吧?但從報表看并非如此。 G東睦子公司開出了6672萬元應付票據,但它們的貨幣資金總共只有1918萬元,即使全部作為開具匯票的保證金也只能達到28.75%的比例。 按照慣例,銀行在辦理銀行承兌匯票業務時是按照客戶的信用等級收取保證金的,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該行要求A級客戶的保證金在票面金額的30%(含)以上,低于A級則更高。那么,G東睦這些子公司的資質能夠令銀行放心么?分析它們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會得出更令人不安的結論,而這兩個指標正是銀行判斷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關鍵指標。 在流動資產方面,截止2005年6月30日,G東睦合并報表中固定資產為71113萬元,母公司為28158萬元,這意味著子公司的固定資產為42955萬元。表3告訴我們,G東睦子公司的總資產只有58690萬元,因此其流動資產最多只有15735萬元(58690萬-42955萬元)。 在流動負債方面,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G東睦合并報表中流動負債為42725萬元,母公司為12796萬元,子公司的流動負債按簡單地相減為29929萬元。然而考慮到合并會計報表中抵消的內部交易需要還原,其他項目我們依據公開數據無法做到,但應付票據可以。G東睦子公司應付票據按簡單地相減結果為1898(6862-4964)萬元,而我們知道實際應該為6672萬元,這樣子公司的流動負債至少為34703(29929+6672-1898)萬元。 這樣算下來,G東睦子公司的流動比率只有0.45,而速動比率更是只有0.21。速動比率低的原因是子公司的存貨較多,合并報表中為17600萬元,而母公司僅有9233萬元,簡單相減可得出子公司存貨高達8367萬元。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最擔心的也就是G東睦的存貨,因此速動比率是更好地反映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那么,面對G東睦子公司如此低的速動比率指標,銀行真能放心貸款嗎? 募集資金乾坤大挪移 G東睦2004年首發上市時,共募集資金43200萬元,2006年半年報披露,目前已累計使用募集資金23516萬元,尚有19684萬元未投入。根據G東睦董事會的決議,公司將部分閑置的募集資金19000萬元暫時補充流動資金,剩余684萬元存于銀行。 眾所周知,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募集資金專項存儲制度,募集資金應當存放于董事會決定的專項賬戶。G東睦決定將1.9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已經違規,考慮到公司已投入的資金中已經有533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了,公司的這個決定就更加令人不解——意味著公司將56.32%的募集資金都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事實是,G東睦在2005年償還了1.7億元的銀行借款后,就沒有任何銀行借款了,這看上去更像是公司將募集資金用于償還銀行借款了。且不說違反了證監會的有關規定,由此還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還錢容易借錢難,如果真正需要這1.9億元進行投資時,公司還可以很方便地從銀行借到錢么?至少以流動資金貸款的名義很難說是名正言順。 那么,G東睦這樣做的目的就需要探討了,難道只是為了減少財務費用?或者是地方政府和銀行對外資企業太放心了,因而處處開綠燈?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G東睦產成品的異常增長已經需要注意,而應付票據和募集資金使用中的不合情理之處也許更值得警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