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華源股份陷入泥潭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9:16 中國經濟時報
-何曉晴 由于受問題藥“欣弗事件”牽連,近日華源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600094)就轉讓“欣弗”制造商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安徽藥業)股權一事,接連發布說明性公告。而這些公告恰好表明,公司已經陷入欲蓋彌彰的泥潭。 8月3日,衛生部連夜發出緊急通知,停用安徽藥業生產的藥品欣弗。衛生部通知說,青海、廣西、浙江、黑龍江和山東等省、自治區陸續出現部分患者使用安徽藥業生產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又稱欣弗)后,出現胸悶、心悸、心慌、寒戰、腎區疼痛、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過敏性休克、肝腎功能損害等臨床癥狀。為規范醫療管理,確保醫療安全,衛生部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立即暫停使用安徽藥業今年6月份以來生產的所有批次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立即對庫存和使用的該藥品進行清點檢查,封存尚未使用的此藥品,并暫停購入安徽藥業今年6月份以來生產的所有批次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華源股份惟恐受到“欣弗事件”牽連。8月4日,公司相關負責人澄清說,衛生部辦公廳和有關媒體均稱注射液系華源股份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但實際情況是,華源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安徽化纖與華源股份第一大股東華源集團在2005年11月29日共同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華源股份及安徽化纖將其所持有的安徽藥業全部股權以人民幣93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華源集團,其中華源股份持有安徽藥業98.92%股權的轉讓價格為9199.56萬元。而且,此次股權轉讓已經華源股份2005年第一次臨時董事會和200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已在2005年12月30日完成了產權交割。 接著,8月7日,華源股份發布澄清公告,稱與“欣弗”制造商——安徽藥業早在2005年12月30日就已不存在產權關系。意思非常明白,“欣弗”事件的發生,華源股份不會受到影響,也不用承擔什么責任。 但市場人士普遍對此心存疑惑。一個重要依據是,2006年4月29日,華源股份披露的2005年年報和2006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及安徽化纖將其所持有的安徽藥業全部股權以93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華源集團。然而,截至2006年3月31日,上述股權轉讓交易尚未完成。 由于澄清公告的澄而不清,8月7日,延遲開盤一小時的華源股份幾乎沒有任何抵抗便被封住跌停。1.1億流通股的華源股份全天成交不足180萬股,卻始終有近200萬股的跌停封單。宣稱已經退出醫藥業從此專攻化纖主業的華源股份,一天就損失了1.967億元市值。 面對市場的質疑,8月9日,華源股份又發布了一則澄清公告,稱股權轉讓雖已于2005年12月30日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完成產權交割,但由于公司尚未收到股權轉讓款,工商登記尚未變更。基于上述情況,公司根據財政部1998年66號文以及財政部關于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解答(二)的有關規定,對安徽藥業的股權仍在長期投資中核算。 這樣一來,又帶出來一個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重大問題。 大股東華源集團因未支付9199.56萬元股權轉讓款,從而形成對華源股份的債務。但奇怪的是,這筆巨款竟然在華源股份的定期報告中不見蹤影。 華源股份2006年4月29日公告的經審計的“華源股份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資金的專項說明”顯示,2005年期末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共占用華源股份36232.19萬元,其中非經營性占用資金35812.33萬元;安徽藥業與華源股份存在93.52萬元的貨款占款,屬經營性占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8月1日公布的“關于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附屬企業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的通告”中,華源股份非經營性資金占用余額為27545.45萬元,其中華源集團目前占用余額為8565.66萬元。沒有找到一筆與9199.56萬元股權轉讓款金額相符的款項。 另據華源股份7月6日公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控股股東及其附屬企業非經營性占用華源股份資金的余額為35812.33萬元。公司公告稱,正嚴格按照年報披露的清欠方案實施時間表進行清欠,4月30日至今,又收回現金6503.54萬元。 按照2005年年度報告披露的清欠方案及其實施時間表,截至2006年9月底,公司應收回現金8508.70萬元。截至2006年4月30日,公司已按計劃收回現金1763.35萬元;加上4月30日至今收回的占資,累計已收回現金8266.89萬元。公司將繼續嚴格執行清欠方案實施時間表,全額收回被占資金。 一方面,華源股份對大股東拖欠股權轉讓款秘而不宣;另一方面,對公司的所謂清欠方案又大張旗鼓地宣傳。而實際上,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占款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 “欣弗事件”不僅使華源股份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而且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泥潭。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轉讓股權在尚未實施工商登記變更前,華源股份承擔的依然是控股股東的責任。 因此,從財務角度來說,子公司安徽藥業因“欣弗事件”遭受的損失必將反映到華源股份的“長期投資損益”項目上。那么,安徽華源在“欣弗事件”中究竟可能遭受多大損失?將對華源股份產生怎樣的影響? 根據國家藥監局公布的數據,安徽藥業自今年6月份以來,共生產“欣弗”產品370多萬瓶,已經售出319萬瓶左右,除未售出的已被封存外,截至8月9日13點,已收回755053瓶,收回途中有185528瓶,異地查封161217瓶待收回,合計1586498瓶。據了解,“欣弗”的生產成本大概在2.7元左右,也就是說,此次安徽藥業因產品問題直接損失的生產成本在429萬元以上,這還不包括回收時發生的費用。此外,目前公司已經全面停產整頓,何時恢復生產還有待相關部門的批準。據介紹,公司現有職工1700多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386人,年生產能力達到7000萬瓶,片劑、膠囊年生產能力12億片(粒)以上,而且還是中國100家最大的醫藥工業企業之一。如此規模的公司進入不限時停產,帶來的損失可想而知。 而更大的損失則是來自給受害者的賠償以及后期的無形影響。法律界人士分析,給受害者的賠償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醫藥費的賠償,另一部分是因為患者受到人身傷害的賠償。根據國家藥監局的調查,目前死亡病例為8人,有不良反應的超過了100人。 因醫藥事件致人傷死亡的賠償標準和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賠償標準相同,最高的賠償額可達到上百萬元,而一般的則在十幾萬元左右。即使情況不再惡化,安徽藥業面臨的賠償數額也相當巨大,賠償費用可能上千萬元。公司恢復生產后,消費者的不信任感必將嚴重影響公司產品的銷售。 此外,華源股份將安徽藥業的股權計入“長期投資”,在未收到股權轉讓款的情況下無法做收入確認,這對華源股份來說還存在股權轉讓不成功的風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