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深物業重組20億國資流失懸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2日 09:07 新京報

深物業重組20億國資流失懸疑

  原董事長指稱,股權轉讓中存在嚴重造假行為,國有資產流失嚴重;收購方稱收購合情合理

  2005年4月1日,深物業(000011)重組拉開序幕。卓見投資準備受讓深圳市建設投資控股公司和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共計持有的70.3%深物業投資,轉讓總價款4.59億元。

  但這場收購卻引發了一場是否導致國資流失的爭論,此次收購也因此被叫停。深物業原計劃將重組和股改兩者合一同時進行,重組擱淺也拖累了股改進程。事隔一年多收購仍未敲定,而爭論仍在延續。

  近日,被撤職的深物業原董事長田承剛公開指認,深物業股權轉讓中存在嚴重的造假行為,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2005年深物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63億元,下降27%,收入下降由于公司

房地產項目銷售面積減少所致。本報記者康亞風攝

  原董事長公開叫板

  我保管10個杯子,結果賣出去的時候被說只有6個,我自然要站出來講話。

  “那個東西顯然是不真實的!”針對由深圳市國資委、深圳投資控股公司提供的《關于群眾反映深物業產權轉讓有關問題的調查報告》(下稱《報告》),田承剛這樣批駁。

  為了批駁這個《報告》,田承剛也相應出了份《評“調查報告”》,并已遞送給了有關部門。

  此之前的4月30日,田承剛已給證監會、國資委和商務部傳真了《緊急報告》,以深物業董事長身份指認深物業在股權轉讓過程中存在巨額的國資流失現象,要求有關部門派駐調查組進行核實,避免國資流失。

  隨后的5月22日,證監會對卓見投資提出豁免要約收購的申請批復不予批準。

  6月5日,國資委緊急叫停卓見投資收購深物業股權,聲稱“一些問題尚待核實”。

  “如果交給我保管10個杯子,結果賣出去的時候被說只有6個,那當然就是在說我這個管理員沒當好。

  而實際上在我保管期間杯子數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加了,我自然要站出來講話。“

  田承剛用這個比喻來表述他為何大動干戈要極力阻止收購。

  遲遲未了的股權轉讓,也導致原定的股改被迫耽擱。7月6日,深物業董秘辦告訴記者,該公司原定的股改方案被迫暫時擱置。業內人士稱,如果股權轉讓遲遲沒有進展,原定的股改方案在長達半年不能實施將有面臨推倒重來的可能。

  9年董事長被撤

  田承剛稱,作為國有股股東派駐的管理人員,自己對深物業實際資產情況很了解。

  有關深物業股權轉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言論,早在2005年4月剛剛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時就開始流傳,只不過那時僅限于內部員工舉報,當時流傳說法是這次收購賤賣國資20億元。

  而從4月30日開始,田承剛站出來公開指認,將這場爭論推升至白熱化。

  田承剛稱,作為國有股股東派駐的管理人員,自己對深物業實際資產情況很了解,股權出售過程中,的確存在巨額國有資產流失。

  資料顯示,田承剛從1997年6月19日起擔任深物業董事長,今年6月30日卸任。其個人先后在部隊、四川機床廠、國家勞動人事部工作,當選深物業董事長前在珠海特區辦任職。

  在4月30日由其遞送給國家有關部委的《緊急報告》中,田承剛指認,《報告》出籠從未向他本人進行過調查,也沒有向深物業的任何部門和人員進行調查,程序上不實。董事會從未就轉讓問題開過任何會議,未作過任何決議,受讓方的資格完全不符合深圳市改制領導小組所限制的條件。

  “雖然股權轉讓被上面有關部門緊急叫停了,但田承剛自己卻招來了麻煩。”

  知情人士介紹,就在田承剛還在北京匯報情況期間,深圳市有關方面卻做出調整田承剛工作的安排。

  “5月11日上午,強行收董事會印章,不準我再履行職務。”田承剛對自己那次工作突然變動記憶猶新。

  5月17日下午,深物業三董事提議,召開董事會以免除田承剛董事長、董事職務。6月30日,深物業審議通過選舉董事長的議案,董事陳玉剛當選為公司董事長,田承剛董事長任期到此結束。

  被疑賤買國資14億元

  每股凈資產應在4.6元左右而不是1.047元,轉讓70.3%的國有股權益應為18億元而不是4.6億元,國有資產涉嫌流失14億元。

  2005年4月1日,深控與卓見投資簽署了國有股權轉讓協議。深圳市建設投資控股公司轉讓59.75%股權、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轉讓10.45%股權,轉讓金為4.59億元。隨后,收購方首付50%股權款,計2.29億元。

  舉報資料顯示,深物業賬面凈資產升值空間至少應在20億元以上。據測算,按市場公允價值計量的深物業凈資產應在25億元左右,每股凈資產應在4.6元左右而不是1.047元,轉讓70.3%的國有股權益應為18億元而不是4.6億元,國有資產涉嫌流失14億元。

  田承剛稱,關于深物業凈資產增值幅度說法很多,卓見投資曾聘請專業房產機構評估資產時,即使以“無價值”名義扣除了7萬平方米的物業,仍然有著4億多元的增值。他解釋,所謂無價值物業,只是當時產權證等相關權屬文件不齊全。

  業界人士稱,深物業轉讓定價的確太低,和資產實際價值有較大的差距。該人士舉例說,以深物業擁有的出租車牌為例,其下屬汽車出租公司,擁有近800臺深圳、廣州出租車,其賬面價格才20萬元/臺,而目前市場拍賣價格最高可達70萬-80萬元/臺,已升值近6億元。

  “只要認真對資產進行重新核算,收購價肯定得提高。”

  國資委2005年7月批復同意深物業股權轉讓。商務部亦在2005年11月同意深物業控股股東變更為外資。

  卓見投資于2005年2月2日成立,注冊資本為5萬美元,注冊地為英屬維爾京群島,九龍建業與香港商人劉慰慈分別持股85%和15%,實際控制人為保利達控股國際有限公司。

  “在轉讓談判初期和受讓方盡職調查階段,公司領導和員工所知道的受讓方一直是九龍建業,簽訂轉讓協議時大家一頭霧水,受讓方卻突然變成了卓見投資”。

  卓見投資的條件并不符合深圳市最初制定的重組收購人凈資產需在10億以上,有3年正常經營經歷的標準。但最終政府批準了九龍建業提出的請求。

  據此,田承剛指責整個過程存在不正常,存在“暗箱”操作。

  資產核查正在進行

  深物業控股方代表陳玉剛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國資委正在對該公司進行資產核查,公司將盡快給股東一個說法。

  資料顯示,深物業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一直為國有獨資企業,1992年掛牌上市,兩大國有股東持股70.2%,公司主營業有房產、土地儲備和出租車經營牌照三項。

  2005年,深圳市國資國企工作會議強調,深圳要大力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階段性戰略任務。

  正是在此背景下,深物業開始重組。

  關于卓見投資收購深物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20億元之說,深物業新當選的董事長控股方代表陳玉剛在6月30日深物業股東大會上表示,國資委正在對該公司進行資產核查,公司將盡快給股東一個說法。

  “現在我們拒絕透露任何有關深物業信息。”深圳市國資委辦公室負責人這樣回答記者。

  收購方卓見投資派駐深物業代表、卓見投資總經理羅汝榮稱,“卓見收購深物業股權是合情合理合法。”并表示,之前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就是印證。“但現在我們很難理解,證監會怎么突然叫停了。”

  羅汝榮透露,卓見投資方面目前已經向有關部門發出了詢問函,希望有關部門給予一個明確解釋。

  針對最近媒體報道的深物業股權轉讓導致20億國有資產流失的報道,羅汝榮表示自己很不理解。他稱,卓見投資收購的是一個公司,不是資產,收購公司意味著不僅要維持其原來的經營,還要背負起它的債務,幫它進一步發展。

  “我們是想利用深物業這個平臺,不是想在收購后賣了資產就走人,我們是來做生意的。”羅汝榮表示。

  本報記者 桂衍民

  -鏈接

  《報告》及《評“調查報告”》爭論焦點

  1《報告》稱,深物業國有股權轉讓程序合法合規,國有股轉讓從始至終都是按照國家和深圳市關于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的相關工作程序進行的。

  《評“調查報告”》認為,資產評估重組小組人員變動頻密,最后關鍵階段連幾個直接領導都不知情。在確定受讓方、轉讓價格協商、盡職調查、起草協議等過程,包含董事長在內的董事和公司領導都沒有參加,深物業董事、監事和公司其他領導都是在2005年4月1日簽訂轉讓協議時才知道。

  2《報告》稱,深物業國有股股權轉讓價格是根據公司2004年度報告(經審計)中的每股凈資產值的基礎上確認的。

  《評“調查報告”》認為,深物業2004年報中的每股凈資產值,反映的只是賬面資產,和實際價值有較大的差距。

  深物業2004年度的資產負債表中,賬面凈資產反映的還是1992年公司上市首次評估結果以及按照財政部八項計提的政策于近年計提13億準備金的情況。對此部分的增值,只能在發生交易時以市場的、公允的、可變現的評估價格來體現。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深物業所擁有的土地、房產、車牌等有形、無形資產已有較大幅度的增值。

  3《報告》稱,股權轉讓在2005年8月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深物業股權轉讓的批復。

  《評“調查報告”》認為,批復只是對該項轉讓做了原則性批復,并不意味著同意轉讓價格。

  4《報告》稱,對于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作價,國家有關文件有明確的規定。

  《評“調查報告”》認為,扭曲了文件本意,原文從未有上市公司整體和部分產權轉讓無須進行資產評估的表述。收購方卓見投資曾進行過收購專項評估,確認每股凈值在2.6元左右,比有關方面確定的收購價要高。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35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