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油企長聯石油墮入無間道 圈錢流言長盛不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3日 10:18 贏周刊 | |||||||||
□贏周刊記者 龐華瑋 在石油產業,長聯石油是一匹“黑馬”。2005年6月29日,它從寡頭們的石油勢力范圍內突然冒出。當時,由30多家民營油企簽署長聯股東發起人協議書。此外,“尚有一大批有意加盟企業正在洽談之中,注冊資金50億元人民幣。”長聯董事局主席龔家龍當時春風滿面。
對于長聯來說,龔家龍無疑是靈魂人物。龔的另外兩個身份分別是民營石油商會會長、天發集團董事長。長聯甫一出生,龔家龍即雄心勃勃:“以民營企業石油資源為主體,以股份制方式,成立若干個以石油產業鏈為依托的產業公司,形成一個有中游煉制、下游零售、批發及物流等產業鏈完整的私營石油公司。一旦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就實現海外上市,用獲得的融資進軍國內外的石油勘探、開采業。成為特大型跨國石油公司。” 沒有牌照,沒法干活 然而,高調成立后,長聯卻屢遭寡頭們的羈絆,嚴重虧損。 “長聯成立至今,還沒有開展過實質性的業務,因為長聯至今未能拿到石油業四證。”4月21日,龔家龍接受贏周刊記者電話采訪時語氣低沉。 龔家龍所說的四證是指:成品油批發許可證、成品油零售許可證、成品油/燃料油進口許可證以及國內礦產勘探開發許可證。在石油這個受政府高度管制的行業中,沒有相關牌照,長聯看似龐大卻只是一具空殼。據說,這四個證,長聯從籌備之初就開始申請,但至今一年多,仍杳無音信。 “長聯成立后不知道做什么,解決不了問題,騙人可以,不實用。”百億元石油產業基金發起人崔新生這樣評述長聯的未來,“即便拿到證,石油勘探需要大筆的投入和設備,這些長聯都沒有,未來龔家龍沒辦法做下去。” 沒法開展業務的長聯,同時也陷入了資本的漩渦。長聯30個多加盟企業,盡管大家都交了前期30萬的活動經費,但后期入股的每家500萬資金則基本上沒收到。內部人士說,只有一兩家拿出了錢。 “圈錢”流言“長盛不衰” 人們對長聯走向的擔憂,主要基于兩點:首先是在三大公司(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的壟斷下,長聯怎么獲得油源和開展業務;其次是長聯如何理順旗下眾多企業的糾葛,一股勁兒做事情? 不過,在其聲譽不斷下跌的過程中,長聯倒是有過幾次反彈,而每次反彈,幾乎都是借助其進軍石油上游行業的雄心。自成立之日起,龔家龍就開始頻頻與海外公司協商找油。他告訴贏周刊記者,目前長聯這個概念在國內外已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經常接待國外的一些投資咨詢機構代表,洽談到海外爭取油源的事宜。據了解,長聯正在與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公司就石油資產收購事宜展開談判,但龔家龍沒有透露投資額等具體細節。 艱難前行時,最讓龔家龍心痛的是民營企業自身的“兄弟鬩墻”。多家媒體報道稱,長聯30多家加盟企業現在剩下不到8家。且眾所周知一些加盟長聯的民營企業在媒體上質疑長聯,并高調宣布要退出。此后,整個社會對長聯的質疑紛至沓來。這讓一度意氣風發的龔家龍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尤其是長聯為天發集團“圈錢”的傳言“長盛不衰”。 “石油業商會剛成立,內部矛盾斗爭就很激烈。不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而去組建所謂民營石油航母,有套錢的嫌疑。”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這樣質疑龔家龍。 “圈錢”的質疑,根源于龔家龍掌控的“天發系”正陷入重重困境:天發集團旗下天發石油(000670)去年虧損約3億元左右,今年將實施“ST”,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天頤科技(600703)因連續4年業績造假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天發的虧損,直接造因于當地政府強迫天發并購非能源類的10多家虧損企業,以及背負起2萬多名國企職工的安置。 崔新生雖與龔家龍矛盾重重,但他并不贊同龔家龍成立長聯“是為天發圈錢”的說法,“長聯是均權的治理結構,要想動這個錢很難。” 龔家龍也憤怒地回應:“有些人老說,長聯是我為天發公司圈錢牟利行方便,假借商會名義所為,這不公平。我們都很清楚,在中國的石油行業,民營企業是在三大國有企業的夾縫中求生存,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辛。民營企業不聯合怎么和這三大巨頭相抗衡,怎么去求得發展空間?” 38號文左右民營油企命運 在長聯籌備之時,6年前廣被石油圈所詬病的“38號文”(《關于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見》國辦發[1999]38號),仍大行其道。 “38號文”規定,國內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團、石化集團的批發企業經營,其他企業、單位不得批發經營,各煉油廠一律不得自銷。按照這個文件,地方政府大刀闊斧地取消了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許多企業的經營資格。并且,從2004年開始,掌控油源的兩大石油集團開始讓民營油企“斷糧”,一大批民營加油站倒閉和出讓,一大批民營批發油企退出和轉行。 2005年初,撐不下去的民營油企開始謀求聯合以抗衡兩大石油集團。恰在此時,2005年2月,國務院頒布“非公經濟36條”(《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石油列為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等將要開放的四大壟斷行業之后的第五大行業。允許非公有經濟進入壟斷行業。這一消息加速了長聯公司的籌備。 意想不到,當年的6月,商務部頒布《成品油批發企業管理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對成品油批發企業的條件更為苛刻。規定成品油批發企業,必須“在中國境內從事兩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經營業務,并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而絕大部分民營企業都不符合這一資質。 至此,長聯成立掃清了障礙。2005年6月,長聯聲勢非凡地呱呱墜地。 然而,讓民營企業唏噓的是,長聯成立之后,利好民營油企的“非公經濟36條”一直沒有配套的細則,因而從來沒有落實,至今支配民營企業命運的仍是“38號文”,石油政策也一貫地向寡頭們傾斜。而作為最大民營油企的長聯,既找不到油源,也拿不到牌照,根本無法開展業務。這10個月,民營的“油老板”們深刻感受了對未來無法把握的凄涼。 相關文章:龔家龍:民營油企是很有希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