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千億豪賭煤變油 預計10年左右收回投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9日 11:05 經濟觀察報 | |||||||||
記者 種昂 濟南報道 4月21日,兗礦集團在陜西榆林煤制油項目舉行了奠基儀式。該項目的奠基,意味著這個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生產商將耗資上千億元實現煤制油技術商業化生產。 國際原油與國內煤炭市場價格的多變能否支撐兗礦的千億豪賭,業內專家眾說紛紜。
押寶煤變油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末兗礦集團總資產為430億元。然而在兗礦集團總經理王信在陜西榆林親手為煤制油項目奠基石碑撒上第一鏟土后,他們將要為此投入上千億元。 “之所以敢于投入巨資,是因為兗礦集團已成為我國第一家自主研發、掌握煤變油核心技術的企業。”負責煤制油項目的技術研發、兗礦集團副總工程師孫啟文說,該項目通過間接液化,先把煤氣化,生產出原料氣,經過凈化后再合成汽柴油。目前兗礦已向國家申報了16項專利,已有8項獲得國家專利局授權生效。 早在1998年,兗礦集團便開始涉足煤變油的研發。由于“煤制油”的產業化在世界范圍內只有南非獲得了成功,兗礦集團高層曾多次遠赴南非聘請專家。孫啟文正是世界上目前惟一一家將煤變油商品化的工廠——南非薩索爾公司的副總工程師。孫啟文的回國使得兗礦成為了我國自主研發掌握煤制油核心技術的惟一企業。 兼任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孫啟文告訴記者,兗礦煤變油項目總投入約1000億元人民幣,預計在2020年左右可實現年產1000萬噸的油品。項目共分兩期投建,一期工程計劃于2013年建成年產500萬噸油品的規模,需資金500億元。其中前期示范工程包括一條年產100萬噸油品的生產線,加上先期的廠房等配套設施約為120億元,預計有望在1年內建成。 這是兗礦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面對上千億的資金投入,融資成為項目啟動的關鍵。孫啟文透露,承擔兗礦煤變油項目的公司正在注冊當中,預計將在上半年正式成立。項目將由兗礦集團控股、上市公司兗州煤業(資訊 行情 論壇)(600188)參股,并引入多元化的投資方式。目前兗礦集團正在與多家有投資意向的企業洽談,其中包括部分外資企業。而兗礦則更加傾向于“與其在資金、技術上互補性較強”的企業合作。 千億投資如何收回 2004年8月神華集團煤變油生產線已率先在鄂爾多斯投建。一期總投資245億元,預計生產各種油品320萬噸,2010年產能可達1000萬噸。從規模上看,這與兗礦的項目相當。但神華集團受到了國家的扶持——1998年國務院將大約110億的“煤代油基金”劃撥給了神華集團。由于投資風險太大,2004年9月神華集團與多家保險公司簽訂了總額達75億元人民幣的保單。 而以一己之力研發煤變油的兗礦,能否憑借項目自身的贏利能力融得所需資金、化解投資風險,使工程得以順利投建? “如果按照現有的原油價格,我們可是賺大了。”談起項目未來的前景,孫啟文十分樂觀地說,由于陜西的開采成本較低,兗礦每噸煤的開采成本只有50-70元。根據煤變油項目的前期測算,每噸油需要4.2噸煤,兗礦每噸成品油成本不到2000元。這大體與30美元/桶的原油進口價相當。而進入2006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已攀升至73美元一桶,是成本的一倍還多。孫指出,預計兗礦集團煤變油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將達到12%,預計10年左右就能收回千億的投資。 “只要油價能維持在35美元以上,煤制油就能實現贏利。而從長期來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石油供應日趨緊張,低于35美元并無太多的可能性。”對于煤變油的贏利前景,兗州煤業(600188)證券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辦公人員說。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張巍柏認為,隨著中國石油進口量迅猛增加,必須考慮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作為保障石油供應的手段之一。“煤變油”作為石油替代品,不僅具有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對于企業來說也蘊涵著萬億商機。 輸不起的豪賭 與兗礦投建煤變油的熱情相比,很多業界專家卻并不看好煤變油項目。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認為,目前國內煤價較低很大程度是因為沒有顧及人身安全以及對土地、水資源等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如果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煤變油的成本并不一定比油價低,“而且,我國發電、冶金大多都是依靠煤炭,拿出數千億資金、大量煤炭去發展煤制油很可能引發油、電搶煤的新能源矛盾。” 實際上,南非薩索爾公司是世界上惟一一家將煤變油商品化的工廠。這是因為大多數發達國家煤炭價格并不低于原油開采成本。在德國,每開采一噸煤,政府要補貼200歐元,只有南非在當初國際社會對其實行石油禁運的情況下成功將煤變油商業化生產。 按照周的觀點,目前在我國煤價低油價高,兗礦集團作為企業尋求利潤涉足煤變油無可厚非。但近年來,國內煤炭井口價格從二三十元上漲到240元,翻了近10倍,預計今后煤炭開采價格還將持續上漲。這對于毫無政府資金扶持的兗礦來說是個潛在的壓力。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波動很大。目前國際原油供應量已經高于實際需求量,這必將導致庫存量過剩。而“煤變油”工業化生產尚需幾年的時間,誰能保證今后油價不會下落?他指出,雖然中國煤炭總體儲量不小,但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以一種稀缺資源去替代另一種稀缺資源,不是新能源發展的趨勢。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張巍柏堅持認為,中國目前的煤炭開采成本較低,這一點與南非相同。從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來說,“煤變油”比“煤變電”的能源利用效率高出50%以上;從資源供應的角度看,中國上億萬噸的煤炭資源量,完全可以滿足中國一百年內巨大的能源增長需求,并替代一部分非必須的石油需求,降低我國對于石油的依存度。 由于資源型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消亡”,兗礦集團一直在尋找由單純煤炭開采向煤化工領域轉型的路徑。為此兗礦集團曾主動在2004年減產煤炭300萬噸,并于2005年投建了魯西南煤化工基地。 “上千億煤變油項目可謂是兗礦集團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它對于兗礦集團的戰略轉型乃至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雖然國內煤價和國際油價多變,兗礦煤變油項目能否獲得預期收益還很難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千億投資、多年研發,這是一個誰都輸不起的項目。”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專家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