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商集團盈利緣于財政補貼 股權賤賣背后有玄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5日 14:34 大眾證券 | |||||||||
本報記者 周躍年 【大眾證券報道】2月17日,漢商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600774)率先在上交所公布2005年年報,每股收益由2004年的-0.43元驟升為0.26元,終于扭虧為盈。3月31日,公司又公布修改的股改對價方案,流通股東每10股獲送3.6股。乍一看,這家總股本僅1.09億股,流通盤3997萬股的小盤股,有這么良好的業績,不算差的對價,讓人對它充滿了期待和暇想。
盈利緣于財政補貼 2005年,漢商的主營業務收入4.32億元,比上年減少3000萬元,主營業務利潤9730萬元,但它的凈利潤卻達到2786萬元,比2004年劇增7852萬元。一家靠百貨零售為主的上市公司是靠什么得來如此“吹氣泡”式的利潤的呢?翻遍年報才發現,公司2005年得到武漢市政府對漢商控股的子公司武漢國際會展中心3500萬元的財政補貼。加上公司銷售寫字樓的凈收益3138萬元,兩項營業外的收益合計6638萬元。如果沒有上述收入,漢商集團2005年仍然虧損,戴上ST帽子將是必然。 政府為什么要給補貼?早在2001年,漢商集團就投巨資興建了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已投入2.26億元,后期還將投入6.57億元。據公司知情人士說:“因為這項工程漢商集團耗資巨大且又為自籌資金,會展中心又部分代表政府形象,自2002年以來每年收入有限,所以政府就補貼一些。”據悉,會展中心2005年僅收入3811萬元,如果扣除銀行貸款利息成本,絕對是個賠大本的買賣。 就算是政府補貼,也時有時無。2003年,政府給母公司補貼了4000萬,而這一年公司的凈利潤僅有144萬元,每股收益勉強維持1分錢;到2004年,政府沒有給補貼,公司凈利潤瞬時巨虧5066萬元,每股收益-0.43元。2005年,財政補貼加上寫字樓銷售帶來6638萬元收益后,公司又立馬由“烏雞變為鳳凰”,扭虧為盈了。 當記者問到政府的補貼能維持多久時,公司那位知情人士說:“這個也不好說,政府是根據計劃統籌安排的,能維持多久,我們也不知道。” 除了財政補貼,漢商贏利依賴的寫字樓目前已銷售大部分,處于掃尾階段,2006年這塊“餡餅”將不復存在。 2005年,漢商集團的經營、管理和財務費用共計近1.6億元。主營收入只有4.3億,三項費用就占去36%,成本開支之大可想而知。一邊是巨大的投入和支出,一邊是不確定的財政補貼和營業外收入,在還原漢商真實的業績來源后,不知其大股東今后靠什么來做業績。 賤賣股權貓膩 怪事還不止這些。 4月13日,漢商集團第5大股東武漢工行信托公司和第6大股東湖北工行信托公司,分別將其持有的法人股369萬股和184萬股轉讓給華融資產。轉讓后,華融資產共計持有554.4萬股,成為漢商的第二大股東。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一轉讓價格只有1.51元/股,遠低于公司3.79元的每股凈資產值。換句話說,華融僅用凈資產的四成就得到股權。 漢商集團調整股改方案后,流通股東由每10股獲贈3.2股調整為3.6股。名義上,大股東多支付160萬股,但由于低價收購,僅華融就較按凈資產轉讓多獲1261萬元的利益。這意味著,廉價轉讓損害了包括流通股股東在內的其他人的利益,大股東用1261萬元就彌補多支付的160萬股損失。 華融資產與漢商究竟有什么利益協議?公司和華融資產均拒絕給出解釋。 一位網民的評論別有一番滋味:“試想,若公司方案調整為10送3.8股或者10送4股,華融資產會不會以凈資產的2折價格來收購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