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科技已到生死關口 董秘一個月只拿3.76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2日 09:22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楊崇偉 盡管是國內最大的炭和石墨制品生產企業之一,海龍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600516)卻正在面臨最嚴重的考驗。用甘肅省一位領導的話來說,“海龍科技的重組已經到了十字路口”。
董秘:一月只拿3.76元 2月10日,公司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05年全年虧損額度15000萬元左右。虧損主要原因:由于公司大股東蘭炭集團的重組仍在進行中,蘭炭集團引進增量資金歸還占用公司資金的計劃仍未實質實施,而且公司以前年度為蘭炭集團以存單質押形式提供的貸款擔保和開具的商業匯票2005年到期后,蘭炭集團無力償還,公司被迫代為償還,造成大股東占用增加13500萬元,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和額度都較2004年度增加。同時從公司長遠利益考慮和出發,為使會計估計更加合理,擬對公司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全額計提壞賬。 由于公司2004年度已經虧損,如果2005年度繼續虧損,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 “舉步維艱,公司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關口。”海龍科技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21日,當海龍科技董秘鄧廣星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大股東蘭州炭素集團的辦公樓下正圍著數百人向蘭炭集團領導討要工資。 “確實比較困難,由于長期以來集團公司改制的進展不快,負擔較重,對上市公司影響較大。公司正式職工只發生活費400元,扣除‘四金’后所剩無幾。拿我來說,去年下半年以來扣掉‘四金’后,每月只有3.76元的收入。”鄧廣星尷尬地說。 再遭譴責 由于海龍科技內部運作問題,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遭到上交所的兩次譴責。 2005年6月2日,因“2004年年報顯示當年虧損8451萬元,對于上述虧損情況公司既未在2004年第三季度報告進行業績預告,也未在年度結束后發布業績修正公告,而是遲至2005年4月27日披露年報時才公告上述虧損狀況”,公司被上交所予以譴責,但公司高管并未受到處罰。 而2006年3月17日上交所發布的譴責公告則對公司高管甚至包括前任也“連窩端”了。公司前任董事長謝信躍、前任董事王軍、現任董事長任銀光、董事楊立新、張耀宗、何世榮、鄧廣星、獨立董事田中禾、宋華、翁雪鶴遭到公開譴責。 此次遭受譴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公司于2004年9月30日、2004年10月10日為控股股東蘭炭集團的商業承兌匯票1000萬元和4000萬元提供質押擔保,由蘭炭集團貼現。該匯票于2005年3月30日和2005年4月11日到期,由于蘭炭集團無力支付,公司代為支付5000萬元;2004年11月15日公司為蘭炭集團的500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提供質押擔保,該匯票于2005年6月23日到期,由于蘭炭集團無力支付,公司代為支付5000萬元;2004年6月27日公司為蘭炭集團的3500萬元貸款提供擔保,該貸款于2005年6月27日到期,由于蘭炭集團無力償還,2005年12月31日由公司代為支付3500萬元;2004年6月26日公司為蘭州海龍房地產有限公司(蘭炭集團控股子公司)的500萬元貸款提供質押擔保,該筆貸款于2005年6月25日到期。公司對上述擔保事宜沒有履行相應的程序及臨時公告義務,對被擔保方債務到期由公司代為支付款項事宜,公司也沒有履行臨時公告義務,公司僅在2004年年報和2005年半年報中對上述事項進行了披露。 二是存在重大錯報。如在2004年年報、2005年半年度報告的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況的擔保情況部分,“為控股股東及公司持股50%以下的其他關聯方提供擔保的金額”和“違規擔保總額”項目披露的金額均為0,實際金額分別為11500萬元和41213萬元以及4000萬元和33669萬元,存在重大錯報。2005年上半年報告期內公司重大關聯交易事項的關聯債權債務往來部分公司大股東占用公司資金披露的金額為2.61億元,實際金額為3.61億元,存在重大錯報。 “是屬于錯報,將違規擔保項下金額錯寫為0,其實在報表里已經把擔保情況說明了,但交易所認為這是重大錯誤。”鄧廣星說。 經營壓力大 對公司來說,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缺乏資金和效益問題。 2005年三季度報表顯示,公司的流動負債78341.70萬元,長期負債6305萬元,而貨幣資金僅有14626.73萬元,公司面臨強大的資金壓力。 “集團占用公司4億多元。每年財務費用達到5000多萬元。”鄧廣星說。 由于公司資金被大股東大量占用,當前的資產負債率已經不能反映公司真實的資產狀況,大量無效資產的存在不但不能給公司帶來效益,反而要為之付出不必要的開支。 據熟悉海龍科技情況的人士介紹,這家公司歷史上曾經是當地的利稅大戶,但1998年以后,公司就變得很困難了,由于原材料的大幅上揚,使成本驟升,而其主導產品銷售價格卻逐級回落,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效益。到1999年,公司就出現了發不出工資的情況,“當時公司的困難程度,可以從銀行不再給予貸款得到證明。” 可以說,是2002年的上市救了公司。當時為了發行上市,一些沒有效益或者是負擔的資產基本上劃給了集團公司。 2002年8月7日,經中國證監會核準,公司于2002年8月15日公開向社會公眾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8000萬股,發行價格為每股6.06元人民幣,募集資金凈額46521.41萬元。 此后,公司得不到銀行融資的狀況大為改觀。“2003年銀行給貸款了2.6億元。”鄧廣星告訴記者。而此時公司剛剛發行完股票,應該說是資金充裕。 但有業內人士分析,海龍科技的現金流基本是負的,上市募集資金只是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由于機制和經營狀況沒有得到較大的變化,一旦資金耗盡,仍要回到以前嗷嗷待哺的地步。 “到2004年底,銀行已經不再貸款了。”鄧廣星證實,“上市使公司延續到今天。” 寄希望大股東重組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作為父子關系的大股東和上市公司,由于公司上市時是“老子”承擔所有負擔一手扶持而來的,一夜之間募集到如此多的“真金白銀”,“老子”自然想把這些“勞動成果”納為已有,這是國內上市公司被大股東頻繁占用資金的根本原因所在。 海龍科技所在地是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由于地處偏僻,離市區較遠,這里的中小學校、技校、醫院包括消防隊都是公司大股東蘭炭集團所建,雖然以前蘭炭集團還有過令人艷羨的輝煌,但時過境遷,如今的蘭炭集團已經不堪重負,靠自身已經很難歸還占用海龍科技的款項。 “(蘭炭集團)每年虧七、八千萬元,在重組上還沒有找到最終的出路。”鄧廣星告訴記者。 實際上,由于蘭炭集團已經向中國證監會做出保證,不再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這等于是切斷了蘭炭集團的資金來源,據蘭炭集團的工作人員反映,“蘭炭集團已經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因此重組是蘭炭集團的惟一出路。而對被侵占大量資金的海龍科技來說,蘭炭集團能夠早日重組成功也是解決自身困難的最有效的辦法。 “蘭炭集團改制的方案三年前已報,最近加快了進度,但時機上還是晚了些。”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國內一些大的機構如銀河證券等以前都做過方案,不過沒有搞成”、“作為公司大股東,由于蘭炭集團改制時間拖后,且不說耽誤了本身的發展,占用公司的巨額資金還起來更是沒有日程表,給上市公司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鄧廣星透露,集團公司重組的難點是人的安排問題,“現有職工7000多人,實際上2000人就夠了,而5000人的減員是大問題。” 由于人的問題,幾家重組機構都望而生畏,在與集團接觸后沒有了下文。不過最近集團的重組又出現一絲曙光。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到,包括中鋼集團、遼寧方大集團以及深圳的一家投資公司正在與公司接觸。 “遼寧方大集團的可能性更大,他們已經承諾要拿出3-5個億的資金來重組。集團公司重組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要能徹底解決大股東欠款問題;二是國有企業員工身份轉換問題,建立市場經濟的用人機制;三是有利于股權分置改革的進度。”鄧廣星強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