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上市公司 > 正文
 

新洋務運動爭議 外資大鱷凱雷收購徐工風云突變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8日 14:50 中國經營報

  作者:楊利宏

  原本被認為“板上釘釘”的外資大鱷凱雷購并徐工一案,近日風云突變。國家發改委一紙批文,要求凱雷集團追加有關并購項目的“情況說明”,同時派出調研組數次造訪徐工集團,調查這一外資并購項目的詳細情況。

  三個月前就已經通過地方政府審批的這一項目,如今在上報國家發改委后,被“押后”批復。在一片質疑聲中,國企改制的“新洋務運動”前景迷離。

  凱雷收購徐工受阻

  “這完全是正常程序!”3月16日,凱雷集團香港總部負責公共事務的李女士在電話中向記者反復強調,凱雷收購徐工的項目“還在進行之中”,“國家部委向凱雷發文征詢項目的相關情況,并不代表收購項目遇到困難。”

  但在國際投行亞太總部云集的香港,業界卻盛傳凱雷收購徐工項目已經“受阻”。

  “國家發改委近日向凱雷發文,要求補充收購項目的相關‘情況說明’。例如,收購徐工集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收購徐工集團之后將如何進行運作等。”一位早期參與競購徐工項目的投行人士說,“現在國內外資威脅論盛行、國家有關領導在兩會期間提出要防范惡意收購、重視經濟安全。顯然,這個項目遇到了一些麻煩。”

  當事者徐工集團正處在風口浪尖。按照徐工內部一位高管的說法,當前公眾對徐工的關注讓他們壓力很大。

  本報2月13日特別報道《外資蠶食中國產業No.1調查》發出之后,引發徐工集團和主管單位內部的爭議。國家發改委近期已經派出調研組,連續兩次到徐工調查。

  “最近的一次是2月底,主要的調查內容就是凱雷的收購動機、項目規范及日后的制度安排。”上述高管說。外資收購徐工之后,對于整個行業及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也成為國家發改委調研的焦點。

  面對記者采訪,徐州市政府對有關問題諱莫如深。徐州發改委負責外資項目的外經處一位負責人說,徐工當初簽下外資并購協議之后,徐州國資委本來認定是去年最大的“政績”,但沒想到在上報國家部委時“卡了殼”。

  “本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徐州市發改委這位人士說,徐工這個項目得到了徐州市政府和江蘇省國資委的大力支持,早在去年底就通過了江蘇省的審核。

  當時,他們預計通過國家審批也是遲早的事情,因為去年11月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到徐工調研的時候,就明確表示了支持態度。當時他們樂觀估計,今年3月前就能拿到國家批文。“但現在政策有變化,能不能通過審批誰都說不準了。”

  爭議“新洋務運動”

  凱雷收購徐工的項目進展,正成為外資購并的政策“風向標”。

  兩會期間,有關“外資購并威脅中國產業安全”成為熱點話題。前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提出了“要謹慎對待壟斷性跨國并購”。全國工商聯提案也提出,出于國家經濟安全的考慮,“外資并購要有底線”。

  “中國的市場經濟正處于轉軌時期,這給并購行為提供了包括各種政策在內的極大的獲利可能性。這是國外投資機構如此看重中國并購市場的主要原因。”長期研究跨國公司投資戰略的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薛求知教授說。

  曾參與競購徐工的某投行人員甚至提出疑問:“國有企業本身歷史包袱沉重,技術設備老化,國企管理者又沒有管理現代企業的能力,不賣給外資還有什么出路?”

  即使在市場經濟相對成熟的西方國家,有關外資并購的審查制度已經相當完善。

  美國規定,凡是交易額在2億美元以上的并購行為都必須申報相關部門,只有在排除“壟斷可能性”后才能批準實施。在歐洲,歐盟委員會日前正在發起對中集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000039)收購荷蘭博格公司交易的調查,原因在于這項交易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歐洲市場“準壟斷”的格局。

  如今,國有企業“賣給外資”的底線已經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認為:“大舉進入的外資威脅到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外資過于集中某些行業,將會進一步使中小企業或國內企業喪失話語權。加快制定《反壟斷法》、防范外資并購帶來的壟斷風險已經迫在眉睫。

  “外資在中國市場深度介入,一方面規范或影響了參與者的市場行為,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中國有關市場的法律體制的建設和完善,規范了政府部門以及產業服務部門的行為,其影響將逐漸放大。”薛求知說。

  (本報記者黃嶸對本文亦有貢獻)

  背景

  徐工改制的“外資情結”

  對于改制,徐工有自己的苦衷。

  2005年,徐工集團全年營業收入實現173億元,產品銷售收入實現131億元,在工程機械行業排名第一。但如果扣除合資企業和改制企業的營業收入,徐工真正自主品牌的收入不過60多億元。但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國內同行三一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等民營企業已經接近這一水平,徐工表現出“外強中干”。“與卡特彼勒等國際跨國公司相比,徐工在管理和技術研發方面更加薄弱,早日改制是唯一的出路。”

  徐州國資委早在3年前就開始推動徐工改制,但原本設定的2004年底完成改制目標被迫推遲一年。“很多改制的政策,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在國企內部各種利益團體的影響下,一些改革制度總是被‘綜合’,最后的結果往往就是‘不三不四’。”有參與改制者認為徐工“積重難返”。

  “如果外資進入,不少改革措施就可以推行下去。外資股東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聘請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對徐工進行全面的管理診斷,然后才是‘對癥下藥’。”徐工集團改制負責人王慶祝說,“不少國有企業自己難以實施的改革措施,借助外力會更順利。此外,國際資本也會幫助徐工開拓海外市場,打造徐工國際化的品牌。”

  2月23日,徐工集團發布“

十一五發展總體思路及戰略目標”,提出到2010年營業收入達500億元,出口創匯10億美元,“通過與國外資本的戰略合作及對接,徹底甩掉包袱,轉換機制,保持國內行業的領先地位,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3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