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疾速前進技術創新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6日 10:26 中國經濟時報 | |||||||||
長虹系列報道之二 2005年12月23日,長虹召開第二次技術創新大會。這一天,長虹兌現一年前的承諾,隆重表彰當年涌現的6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以500萬元獎勵這些成果的創造者,并將2006年技術創新獎金上調至600萬元,鼓勵科技人員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
一時間,《長虹500萬重獎技術功臣》成為國內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認為,長虹重獎技術功臣,是國內家電企業決心擺脫簡單價格戰,將工作重點轉向自主創新,走創新型發展道路的標志性信號之一。 長虹技術創新的路徑何在 “2006年長虹技術創新工作的出發點,仍是公司領導于2004年提出的‘三坐標’產業發展戰略!苯咏w勇的人士透露。 何謂“三坐標”戰略?即面對技術、市場、環境等方面的壓力,長虹努力打造核心技術能力,從而在產業價值鏈方面,通過引進消化基礎上的創新和原始創新,向關鍵部品、軟件轉移;在產業形態方面,通過集成創新,尋求戰略合作,向信息家電、IT產品轉移;在商業模式方面,通過模式創新和結成戰略聯盟,向服務提供、內容提供轉移。 沿著“三坐標”戰略,長虹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短短一年半時間,從單純的家電制造商向標準制定商、內容提供商的轉變,集成數字電視、空調、冰箱、IT、通信、數碼、網絡、電源、商用系統電子、小家電等多個產業。顯而易見,長虹″三坐標″戰略的終極目標是3C融合,自2004年7月以來,長虹3C產業布局成效顯著:沿著產業價值鏈、商業模式及產業形態三大方向,長虹先后成立長虹朝華,進入IT領域;成立國虹通訊,定位在通信終端、網絡終端及個人移動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成立長虹信息,與中國電信、盛大合作,主營網絡增值業務,目前介入的領域集中在IPTV、視際通及ADSL終端上;成立虹微公司,擔負起IC芯片開發的重任。 隨著3C布局基本完成,長虹在IT、信息家電、內容及服務提供等方面逐步呈現出競爭力。2005年底,長虹成功入主美菱,強勢介入冰箱領域,由此,長虹“黑+白”的產業協同效應進一步顯現。 圍繞“三坐標”戰略進行的產業布局雛形已具,下一步,長虹高層考慮的,就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從本質上推動各自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增強產業持續盈利能力。 長虹憑什么實現技術創新 在長虹的技術路線圖里,長虹設置了技術創新戰略的中長期規劃。 2005年12月22日,長虹“戰略技術委員會”宣告成立。這個委員會規格很高,是長虹董事會下設的第一個專門委員會。根據規劃,長虹戰略技術委員會組織機構包括公司內部委員、外部委員及技術專家庫,委員會將審定企業創新戰略,確定創新資源分配方案,檢查創新戰略實施情況等。 與此同時,長虹提出,作為企業真正的核心資源,人才也必須與市場接軌。通過市場化手段提升競爭力,打破原國企的用人機制、用人方式、薪酬方式:一套嶄新的″三打破″用人機制橫空出世,旨在解決人才愿不愿意來的問題。2005年起,長虹開始嘗試在幾個新成立的子公司里,試行股權長效激勵機制。長虹此舉,符合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鼓勵知識、管理等要素和資本一起參與分配”的政策,獲得了政府支持。 要讓人才發揮創新能量、要讓技術集成發揮協同效應、要讓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必須有一套完備的企業創新體系。 三大核心技術能力支撐3C融合 2005年8月13日,隨著高登·布魯斯等一批影響力工業設計人物加盟長虹,其加盟具有更多的標志性意義:通過實施技術創新戰略,長虹已造就三大核心技術能力:以虹微公司為主體的IC芯片開發能力;以長虹國家級技術中心為主體的嵌入式軟件開發能力;以長虹工業設計中心為主體的工業設計能力。 2005年6月30日,長虹在成都組建四川虹微技術有限公司,這家由“海歸”博士楊剛領銜的專業IC制造公司浮出水面,意味著長虹切中了行業企業核心技術缺失的軟肋。 今年2月,虹微喜訊連連。繼數字會聚芯片誕生后,其它幾個芯片項目開發已進入尾聲,并將陸續運用于整機生產。 短期內,虹微可為長虹公司提供具有自我特色的核心芯片,提升產品差異化競爭的能力。長期來看,則將開拓出一個全新的產業方向,大幅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使公司的設計能力從應用層面向上游核心層面擴展,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 作為與集成電路同樣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術,長虹必須建立自主軟件開發能力。今年1月13日,長虹企業技術中心“面向信息家電的嵌入式軟件平臺及關鍵技術開發”項目順利通過國家863軟件重大專項專家組的驗收。 基于此平臺,長虹不但可以自行開發一些3C融合產品,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對更多共性技術進行攻關突破,做出更專業、更基礎的開發工作。 去年12月,長虹出臺《2006年技術創新大綱》,對長虹的技術版圖作了如此安排:充分利用當地技術創新資源,逐漸形成以綿陽為中心的全球化創新網絡。以虹微公司、技術中心為主體,在成都建設IC設計和嵌入式軟件基地;以國虹通訊、數碼科技公司、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為主體,在深圳建設移動通信、機頂盒、移動音視頻終端基地;以長虹朝華和技術中心為主體,在北京建設信息家電產品和嵌入式軟件基地;以信息技術公司和技術中心為主體,在上海建設固網信息終端、IC設計基地。 從中可以看出,長虹技術中心還需在公司整體技術構架上承擔整合技術資源、產生“1+1+1+1〉4”效應的“提口袋”的作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