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上市公司 > 正文
 

TCL還有多少底牌可亮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11:34 《英才》

TCL還有多少底牌可亮

  三件倒霉事加在一起,讓李東生顧此失彼

  渤海

  曾高調出擊海外的TCL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000100)2005年歲末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困境。本來,出售旗下兩家盈利頗豐的子公司以換取十幾個億的資金,在財務上并不是件壞事
,但是這樣大的剝離動作,卻給外界傳遞了非常不利的信號,那些與TCL集團息息相關的投資者、供貨商和信貸員,免不了要四處探聽,TCL的資金緊張到了什么程度?

  李東生站出來穩定人心,這是戰略調整,TCL能夠克服跨國合并的巨額虧損,苦日子很快就會過去。

  然而,同湯姆遜和阿爾卡特的并購已幾近

離婚的狀態,讓李東生還有多少張底牌可亮?

  國際化進退

  從去年以來,各路人馬就已經對TCL同兩個法國名企的并購批評不斷,說到底,李東生和他的管理團隊在國際化挺進中并沒有做足準備功課。

  東方高圣的分析師冀書鵬認為,TCL的收購設想本來很好,作為一個靠代工起家的消費電子廠商,長久以來,TCL在黑白家電、手機乃至其他數碼產品上并沒有表現出比海爾、長虹和美的更明顯的品牌和技術優勢來,和三星、索尼較量,則更不是在一個技術量級上。在國內外對手的夾擊中,TCL要想勝出有兩條路可選,一是走高端路線,加強技術積累,海外并購是一個相對快捷的路徑;二是繼續發揮低成本優勢,依靠控制大量的代工訂單和產能來達到規模經濟,在國內收購老舊生產線是一種可能的方案,顧雛軍就是選擇了這條路。

  也許是性格使然,李東生把他的夢想押在國際化并購上,“龍虎計劃”在集團內部的激情中大力度推行。所謂“龍騰寰宇”,按照TCL網站公開資料的解釋就是未來三到五年內,要在“多媒體顯示終端與移動信息終端兩大業務,進入全球產業的前五名,建立起可以與世界級公司同場競技的國際競爭力”。所謂“虎躍神州”則是,未來三到五年內,在“家用電器、數碼電子和電氣產品三大業務,以及正在發展的部品產業和文化產業,在國內同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

  龍虎計劃的大旗扛起之后,TCL開始了國際化征程。2002年,以外界報道中82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了德國老牌廠商施耐德公司;隨后,轉戰北美,借在美國的控股公司全資收購了美國老品牌高威達公司。2003-2004年,李東生在法國再下兩城,湯姆遜和阿爾卡特的合作達成后,TCL的全球化布局看似大捷。特別是TCL同湯姆遜電子的新公司成立,彩電產能號稱達到2200萬臺以上,銷量1800萬臺,全球市場占有達11%,有望一舉成為全球老大,龍騰寰宇的夢想仿佛近在咫尺。

  然而一年以后,風云變幻,TA和TTE兩個合資公司的巨額虧損,正在快速消耗著TCL集團整體上市之后的募集資金。

  2005年11月,公開資料顯示,TCL集團打算斷掉三個原定募集資金項目近10個億的資金投入,變更為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兼并收購項目原計劃投資10億元,已投資2.31億元,余下未投入的部分則用來給集團補血。

  可以說,現有并購、合作導致的大面積虧損正在阻擋TCL集團的“龍騰虎躍”。2005年底,TCL集團賣掉了盈利更好的電氣事業本部的兩家公司,保留了家電和手機等正遭受嚴重滑坡的產業,這似乎向外界表明,TCL將在其得以發家、壯大的兩個戰線上堅持到底。

  從TTA與TE頻傳負面消息直至向外商剝離電氣產業投資,不少觀察家認為,這是TCL集團的國際化敗局。無情的現實讓TCL集團上下反思,從1999年就開始在越南設廠的國際化邁進是否演變成西部牛仔似的冒險?

  也許TCL的決策層更愿意承認這是戰略執行中的出乎意料,而敗筆不是在戰略本身。

  多元化勝敗?

  早在龍虎計劃之前,TCL的多元化戰略已現端倪。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早期的TCL在發展當中,投機主義傾向很重。當美的拿到海外產品拆開來學習工藝和組裝技術時,TCL基本上一步躍進到大規模引進生產線,這樣一來,耐心學習工藝的對手有望在代工中逐漸學到一些重要的技術,而整裝備引入的TCL則變成純代工,依靠規模經濟和控制成本賺錢。

  該人士稱,從TCL到創維基本走的是代工為王的路。而這樣的成長背景,也讓TCL處在與海爾、長虹大不相同的資源積累中。幾年之后,與海爾、長虹相對較大的研發投入、技工培養相比,TCL的劣勢是很明顯的,它在上游核心技術上頗有些底氣不足。

  不過,冀書鵬認為,這個問題要客觀看待,在多元化戰略的演進中,TCL的優勢在于渠道整合,據透露,它在渠道經營上一直比長虹和海爾要出色。

  在這樣的競爭實力比拼下,TCL如何選擇自己的多元化路徑?

  冀書鵬說,從目前的產業布局來看,TCL基本是沿著它起家時的產業進行“邊際搜索”,或者說走的是一條相關多元化之路。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消費者的時尚偏好由手機轉移到其他多媒體或數碼產品上時,企業有能力迅速跟上市場變化的節奏。

  TCL集團一面向高端產品滲透,一面做多種關聯產業的行動本應該值得贊揚。但是,為什么如此聰明的戰略思路沒有在市場上贏得勝利呢?

  冀書鵬認為,它輸在三個坎上,一是遇到國內消費類電子市場由前三四年的火爆到最近兩年的低迷,二是趕上

股權分置改革,公司在
資本市場
的融資機會被卡住,三是對海外收購造成的虧損預期不夠。

  三件倒霉事加在一起,讓李東生顧此失彼,不得不壯士斷腕。但是,專家認為,TCL實際上有機會躲過不幸。因為,當TCL大膽進軍法國的時候,國內市場在手機、PC和顯示器等電子產品上已出現一窩蜂建生產線的亂局,在這個階段,產業走低的征兆已現,冷靜的企業家通常會做好防備,無論是在競爭戰略還是在財務儲備上。

  讓TCL郁悶的是,它收購阿爾卡特和湯姆遜后,原來很多代工老客戶將其由戰略伙伴的名單剔出改為戰略競爭對手,這樣當它在多個產業線上國際化征伐的甜頭尚未嘗到之前,已開始腹背受敵。

  正如專家所言,多元化與國際化不是一場賭局,如果企業家拿捏不好這其中的功夫,很可能讓劍柄倒轉,刺傷自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36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