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中信證券06主題定調:并購整合并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1日 19:22 經濟觀察報

中信證券06主題定調:并購整合并重

  本報記者 孫健芳 歐陽曉紅 北京報道

  依然堅持“擴張”主基調的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正在試圖兼顧“收購”與“整合”這兩個主題。

  1月16日中信證券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通過的一系列議案,彰顯了它在新一
年的謀劃:不僅要實現在行業內做大的夢想,更要在中信集團混業大框架下搭建自己的混業小模式。

  急速擴張

  中信證券正在計劃將業務領域從國內市場拓展到國內和國際市場,業務范圍從專注于投行業務擴展到投行、經紀、資產管理、期貨、產業基金和資產管理等各個領域。

  1月16日的會議是這個計劃的開始。

  首先,中信證券董事會將對中信證券(香港)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香港”)增資3億元港幣,然后由中信香港向中信資本市場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信資本市場控股”)定向發行20%股權,擬收購其控股三家全資子公司中信資本市場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資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資本期貨有限公司。

  此次收購目前的初步合計定價為3.8億元港幣。

  中信香港屬于中信證券的子公司,它控股的三家子公司中,中信資本市場主要專注于投行業務,中信資本證券主要從事經紀業務和圍繞經紀業務的客戶融資,中信資本期貨主要從事期貨經紀業務。所以此次收購等于讓中信證券的業務區域向國際化邁開了一步,在業務范圍上則朝金融混業邁進了一步。

  其次,中信證券還出資1241.4萬元受讓華夏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下稱“華夏期貨”)41%的股權。此次受讓完成后,華夏期貨49%的股權由中信建投證券持有,剩下10%的股權則由中信萬通證券持有。

  最后,也是最大的亮點是,中信證券與麥格理(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籌建中信麥格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麥格理”),注冊資本人民幣3000萬元,其中,中信出資1530萬元(占比51%),麥格理出資1470萬元(占比49%)。“中信參與此塊業務的方向是介入產業基金管理,”中信證券董事會秘書譚寧說,“今后我們的主營業務還是會以證券業務為主。”

  “這是一個沒有競爭對手的戰爭。”一位分析師感嘆,“現在券商不是關閉就是整頓,中信證券剛好抓住這個機會實現大規模的擴張。”

  “這是因為中信證券一直都能從管理層那里獲得支持,它不僅是規范類券商,還是

證監會眼中的‘好孩子’。”銀河證券研究員張昕表示。

  三大機遇

  這些收購將給中信證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第一個機遇就是海外市場擴張的機會。

  盡管譚寧表示,現在中信只是去做一個上市證券公司應該做的事情,但是,此輪收購完成之后,中信香港業務就可以與內地資本市場業務銜接起來,目前看來,香港市場不僅是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資本必爭之地。

  以前,國內大型國企到香港市場融資,但國內投資者卻無法投資香港股市,國內券商也無法獲得其中的業務機會。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一方面,國內資金投資香港股市已是大勢所趨,保險資金已被允許直接投資香港市場,社保資金已成為交通銀行等H股公司的戰略投資者,而且管理層也開始準備推出QDII制度;另一方面,一些國內企業還會不斷走出去,一些大型國企也打算回流內地股市,這些都為具有國際業務能力的券商提供了機會。

  正如中信董事會決議所描述的那樣,通過收購境外業務,中信證券不僅彌補在境外業務上的競爭劣勢,而且可以迅速構建國際投行隊伍,為中國客戶的國際業務和境外客戶的國內業務提供服務,從而提升中信證券的國內外業務能力、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第二個機遇就是進入擁有巨大潛力的衍生品市場。

  中信證券在收購華夏證券之后就已經將華夏期貨收于囊中,但如何整合華夏期貨并發揮最大的協同效應?

  “此時中信證券收購華夏期貨的股權,說明這方面的業務可能會得到加強。”興業證券研究員任壯分析說。華夏期貨成立于1993年3月,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十家專業期貨公司之一,目前在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中的排名中等偏上。收購完成后,華夏期貨可以利用中信證券的平臺擴大客戶基礎和提升市場影響力,而中信證券將為介入金融衍生品市場打好基礎。

  之后,豐富的產品系列有望為中信證券帶來更多的客戶資源和利潤。因為從歷史來看,金融衍生品發展速度超過了

股票市場發展速度,未來隨著商品期貨期權交易、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交易品種逐步推出,創新產品給券商帶來的市場空間難以估量。

  至于第三個機遇,則是參與產業基金和基礎設施。通過參與籌建中信麥格理,中信證券可以利用產業投資基金、資產管理業務參與到房地產、基礎設施基金等行業。同時,由于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和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相關管理規則即將出臺,中信麥格理將借機搶奪管理保險類資金方面的機會。

  不過,依靠中信目前稅后利潤遠遠無法滿足收購所需的資金,于是中信不得不尋找新的資金。

  中信證券將申請發行不超過15億元(人民幣)的債券,對此,一些分析師的看法是,通過債券融資有利于股東利益,由于債券融資成本低,可計入凈資本,所以利于提升公司業務規模和改善風險控制指標。

  但是,“從表面上看,中信發債的確是為了補充其擴張的資金需要,但這種快速擴張也面臨著一些風險,”銀河證券分析師說,“中信本身是中型券商,但一直扮演‘蛇吞象’角色,未來如果其擴張超過本身的承擔能力,就會拖垮整個公司。”

  此外,任壯還認為,由于中信尚未擺脫傳統券商的盈利模式,證券市場的風險對公司業績影響也很大。而且,由于公司業務太廣,在分散風險、拓展新利潤點時候,也會帶來業務范圍太雜、每項業務都不是十分專業化的風險。

  中信“錢景”

  對于投資者來說,只有中信收購之后效應良好,投資者的“錢景”才會好。

  2005年第三季度末,分析師預計中信2005年業績會下滑,當時預計每股收益在0.06元左右,中信2004年的每股收益為0.07元。

  但2005年第四季度末,由于股市上漲,一些分析師估計中信30億元的自營盤在四季度能實現資本利得6000-7000萬元,每股收益可以增加0.02元左右。

  另一筆收入來自權證。2005年四季度,中信證券創設了1億份武鋼股份的認沽權證,后注銷5000萬份,這增加當期收入大約1000-2000萬元。還有,四季度中信參與股改收入有3000-4000萬元。這兩者令每股收益增加約0.025元。

  根據上述數據,樂觀的分析師將2006年中信證券業績上調到0.10元到0.13元之間,更加樂觀者甚至預測到0.15元,這意味著,如果按照目前的市盈率,中信股價仍有上升的空間。

  至于2006年,多數分析師仍舊表示對中信證券比較看好。

  首先,中信的弱經紀業務將會得到根本改善,2005 年中信在減少營業面積及日常開支方面下了大力氣,其營業費用同比有所下降。在收購華夏證券之前,中信證券的營業部只有58個,現在中信證券已擁有160多個營業部,“2006年肯定會到200多家,它已經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大經紀商。”任壯說。據此,一些分析師認為如果2006年市場交易量達到4.5萬億,中信可以從中獲取4億左右的收入。

  其次是創新試點業務增長,由于中信屬于第一批創新類券商,產品創新能力較強,2005年發行了11 億元“避險共贏集合

理財”產品,2006年應該會推出更多的新業務。

  再次,2006年不少大型國企海外上市融資,這將為已經打通國際市場通道的中信投行業務帶來數億元收入。

  最后則是由于中信麥格理,分析師認為中信會在產業基金方面獲取較大機會。

  于是,分析師紛紛開始上調對中信證券的評級,部分樂觀的分析師則直接建議投資者現在就可以增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