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汽股改陰陽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8日 17:0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王法爭 濟南報道 在等待股改方案股東大會投票的日子里,中國重汽(資訊 行情 論壇)(000951.SZ)大股東中國重型汽車集團(下稱重汽集團)董事長馬純濟并沒有像許多先行者那樣忐忑不安。 “保薦機構中金公司制訂的股改方案讓重汽集團增加了好幾分勝算。”中信建投證 中國重汽的一位流通股股東趙青對重汽集團的做法也感到很無奈:“根據他們的說法,如果股改方案未獲通過,原來置入優質資產的承諾就延后進行。” 股改方案“陰陽手” 中國重汽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并無很多的特殊之處。 根據1月4日的公告內容,目前持有中國重汽63.79%股權的重汽集團,將以其持有的部分股權作為對價安排給流通股股東,流通股股東每持有10股中國重汽股份將獲得對價2.3股。 長江證券汽車行業研究員姜雪晴認為:“中國重汽股改方案的確定主要是采用可比公司目標市盈率法,我們認為通過與國內國際同類公司比較,10-11倍應該是公司合理市盈率,按此計算,公司對價方案應是每10股流通股獲得2.5股以上的對價,公司股改方案存在上調空間。” 趙青也覺得對價偏低,但是當他準備聯合一部分股民投票抵制這一方案時,卻被告知,投反對票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中國重汽在股改方案里暗藏了“陰陽手”。 根據中國重汽的《股權分置改革說明書》,“如本次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未獲得A股市場相關股東會議的審議通過,則該注資事項將延后進行。”這里的注資事項是指,在2003年重汽集團對原小鴨電器(現中國重汽)進行重大資產置換和股權轉讓時曾承諾,擬在重大資產置換完成后,以股份置換資產的方式把與中國重汽整車生產業務配套的橋箱等相關零部件生產業務注入中國重汽。 在趙青看來,上述股份置換資產對中國重汽是一個重大利好。中國重汽在公告中也提到,“收購橋箱等相關資產,將進一步提升中國重汽整體盈利水平,且初步預計該收購對于公司每股收益有所增加。” “股份置換資產本來就是重汽集團承諾要做的,現在卻成了要挾我們同意進行股改的砝碼。”趙青對本報記者表示。 中國重汽自1月4日起停牌,網絡投票時間為1月23日至25日,1月25日召開現場會議,決定方案的生死。 根據截止到去年9月30日的信息,中國重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全部為基金,總共持股1844萬股,占流通股總數的20%有余。“目前,公司高管正在主動地與相關的基金進行溝通。”1月6日,中國重汽董秘辦的負責人說,“現在是股東溝通期,我們將在1月11日之前公告重汽集團與流通股股東溝通協商的情況、協商確定的改革方案。” 都是“紅籌”惹的禍 這已經不是“股份置換資產”第一次出現波折。 2003年借殼ST小鴨時,重汽集團曾向投資者和監管層許諾,要實施《以股份置換資產的實施預案》,將車橋廠等優質資產置入上市公司,減少上市公司與集團近80%的關聯交易。正是這個許諾,讓停牌的ST小鴨獲得了復牌的機會。“當時,監管層對這樣的方案做了許多突破,打破了許多常規,為了讓方案獲得通過,證監會法律部的工作人員依次給發審委成員做工作。”參與彼時方案制訂的一位負責人事后回憶說。 但后來,中國重汽反悔了,發布公告稱,由于“流通股股東有異議”主動終止了該預案。東方高圣的研究員呂愛兵認為,所謂的《關于終止以股份置換資產的實施預案的議案》是在重汽集團主導下推出的,流通股股東的意見只是借口而已。重汽集團真正的目的是將車橋資產等優質資產打包后到香港發行紅籌,而不愿意和A股股東分享這塊利益。而一旦把該資產裝入A股公司,由于盈利能力有限,重汽集團整體到香港上市的計劃將很可能化為泡影。 據說,現在重汽集團董事長馬純濟大約有一半的時間呆在北京。“主要和各相關機構協調關系,為香港上市鋪路。”一位接近馬純濟的人士透露,山東相關部門已經明確發文,同意重汽集團紅籌上市后讓管理層持有相當的股份。或許,正是這個因素,讓重汽集團的高層把天平的重心移向了重汽集團的紅籌股,而寧愿違背承諾。 另外,根據證券監管機構的要求,在完成股改之前,任何公司不得上市融資。為了盡快實現到香港發行紅籌股,就出現了創新性的“要挾股民”方案。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消息,為了平衡A股和未來紅籌股的利益關系,重汽集團已經初步決定,將把車橋等資產49%的股份注入A股上市公司,51%的權益則留在集團,打包后到香港發行紅籌股票。 “這樣一來,重汽集團未來兩家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數額將很大,將使得大股東中國重汽難以平衡A股和紅籌股之間的利益,給人為調整上市公司利潤提供了便利。”濟南當地一位證券分析師認為,證監會批準這樣的方案是需要勇氣的,而且,這樣也給證監會出了一道難題:必須要否定自己先前審核通過的方案,為中國重汽的新計劃再突破常規。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