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上市公司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華菱管線拋出看不懂的方案 股改四方拿捏艱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1日 10:27 中國經營報

華菱管線拋出看不懂的方案股改四方拿捏艱難

  作者:朱金福

  “這是迄今為止滬深股市最復雜、不確定因素最多、完全市場化的方案。”華菱管線(資訊 行情 論壇)(000932)董事長李效偉如此評價公司的股改方案。

  李效偉的話很快得到了股東們的回應。據記者了解,12月5日公司股改方案出臺后,截
至記者發稿日(12月7日),公司已經收到了30多條流通股股東意見,大多數股東表示方案“看不懂”。

  而據記者了解,這一方案的出臺,與公司特殊的股權結構不無關系。國有非流通股大股東、外資非流通股股東、流通股股東和可轉債持有人之間的四方博弈,是這個特殊方案出臺的真正原因。

  可轉債玄機

  被稱為“看不懂”的華菱管線股改方案中,設計最為復雜的是其認沽權利(或認沽權證)的發放與可轉債的關系。流通股股東獲得認沽權利還是認沽權證,獲得多少,都和可轉債轉股情況相關。

  根據公司12月5日公告,華菱管線第一大股東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有,以下簡稱“華菱集團”)及第二大股東米塔爾鋼鐵(Mittal Steel CompanyN.V.,外資,以下簡稱“米塔爾”)將按照可轉債轉股率不同,向流通股股東每10股無償派送6.3份至8份期限兩年、行權價4.82元的歐式認沽權證或認沽權利,權證總量不超過5.698億份。

  華菱管線流通股股東到底獲得怎樣的對價,根據債轉股情況有三種可能:其一,方案股權登記日(2006年1月20日),流通股規模小于7.12億股,流通市值不到30億元,則每10股流通股將獲派8份認沽權利;其二,流通股規模大于7.12億股,流通市值達到30億元,則派發認沽權證,比例計算公式為:5.698億份/登記日流通股總數;其三,若可轉債全部轉股,則每10股流通股獲付6.3份認沽權證。

  華菱管線董秘辦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認沽權利和認沽權證的區別在于,前者不可以在市場上流通,后者可以在市場上流通。

  申銀萬國轉債研究員楊云告訴記者,根據有關規定,流通股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市值30億元)的上市公司才有資格發行權證,否則只能發行認沽權利。“目前公司的正股價停牌前為4.79元,已經超過了轉股價4.40元,可轉債持有人轉股的可能性很大。據測算,只要有1/3的轉債轉股,華菱管線就可以發行權證了,所以流通股股東獲得權證的可能性很大。”

  “保衛”控股權

  2005年10月,華菱管線大股東華菱集團正式將其持有的6.47億股華菱管線國有法人股轉讓給米塔爾。股權轉讓完成后,華菱集團和米塔爾分別持有華菱管線37.673%和36.673%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第二大股東。

  消息人士透露,在米塔爾進入華菱管線之時,就表示不會降低其在公司的持股比例,并表示愿意參與股改給付對價。而一位參與華菱管線股改方案設計的人士告訴記者,米塔爾收購華菱管線股權時,付出的成本是每股4.31元。根據華菱管線90天均價計算,流通股股東的平均持股成本為4.27元。如果根據100%換手率計算算術平均值,流通股股東的平均持股成本為4.21元。“因為持股成本高于流通股股東的平均持股成本,所以米塔爾也不能接受派現的方案。”這位人士說。

  而華菱集團在引進米塔爾時,曾有協定:股權的增減,要和外資股東保持一致行動,共同進退。如果外資方不愿意送股,華菱集團也不能采用送股方案,否則就會降低其持股比例。

  正是基于以上幾個方面的考慮,華菱管線排除了送股或派現的可能。“剩下就是權證方案了。通過和有關各方面的溝通,這種方案的大致形式得到了認可。”前述方案設計人士說。公司董秘辦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股改方案是結合了公司的股權結構和外資股股東意見制訂的。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推出方案之前,公司也考慮到市場是否認可的問題。“推出認沽權證,是在保證流通股股東沒有損失的情況下再談獲益。公司認為,推出認沽權證更能保護流通股股東的利益,而且行權價格4.82元定得也比較高。”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5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