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要約收購意義重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8日 10:22 證券時報 | |||||||||
深圳市懷新企業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1月15日和11月16日上午,中國石油分別在境內發布《錦州石化要約收購報告書》、《遼河油田要約收購報告書》和《吉林化工要約收購報告書》,在香港和美國發布《吉林化工要約收購公告》公告,開始全面實施對其下屬三公司的要約收購行動,并給出了三家公司私有化的詳細時間表。此舉"上可以消除我國產業政策風險帶來的不良影響,避免大量資金撤
產業整合:1+1+1遠大于3,上下游合并優勢廣 遼河油田屬于石油開采業,位于石油化工產業鏈的最上游,錦州石化主營石油煉制,在石油化工產業鏈中位于中游,而吉林化工以經營各類有機和無機化學品為主業,是石油化工行業產業鏈的末端行業。中國石油將遼河油田、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公司一起回購,可整合石油開采、石油煉制、化工三個子產業鏈為一完整的石油化工產業鏈,特別是由于三家公司所在地域互相比鄰,運輸成本很低,整合完成后可在東北地區形成一個小的中國石油。我們知道,2004年中國石油的凈利潤率已高達26.9%,2005年可接近30%,預計遼河油田、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公司完成整合后,凈利潤率也可達到20%以上,但如不整合,錦州石化已經出現10多億元的虧損,吉林化工也步入了虧損經營的狀態。 遼河油田、錦州石化、吉林化工是相近地域的三個相近產業鏈(石油開采、煉制、化工)上的公司,如不整合分別經營在低油價背景下一虧兩盈,在高油價環境下一盈二虧,這是很顯然的事。不過,將其整合為一家公司,就成為遼河油田為錦州石化生產原料,錦州石化為吉林化工生產原料,銷售終端變長,利潤率增加,無論在高油價背景還是低油價背景都是高盈利的,因為從原油到成千上萬種化工產品都是由一家公司來做的,公司直接面對數以萬計的消費者,每種產品價格變化與每個消費者是否遇到什么問題都對公司經營業績顯得無關緊要,國際油價的大幅波動也被公司較長的產業鏈分解或傳導到其他行業,故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要遠大于單一的一家公司,因此將三者結合是再聰明不過的偉大決策。整合之后,可以強化中石油集團對三家公司的統一管理,消除各自為政的局面,就近供應,節省成本,提高利潤率。 產業整合可規避行業巨大政策風險 今年以來,為減少高油價引發的國內消費者不滿情緒,國家善意地壓低了成品油價格,在國際油價上升時,減少并延緩了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幅,特別是三季度以來,由于發改委遲遲不上調成品油價格,而國際原油、成品油價格升幅又很大,國內原油與國際連動機制又使得國內原油價格與國際漲幅趨同,成品油價格在發改委調控下已經低于原油價格,出現了極為怪異的油價倒掛現象,目前煉油企業每煉一噸油要虧損230元左右,中國石化第三季度煉油業務虧損額高達79.26億元。錦州石化今年三季度每股已經虧損1.02元,凈利潤增速下滑達-610.3%。國內主要石化公司三季度業績出現了明顯下降,且煉油業務較多的公司業績下降較快。 目前,我國僵化的成品油定價體制嚴重危害了包括石油煉制業在內的整個石油和化學工業,但由于中國石油回購遼河油田、錦州石化、吉林化工后,可調整產業結構,使之少出成品油多產化工原料,不僅可規避國家成品油定價體制限制,還可解決吉林化工原料供應問題,將原油最終生產成萬余種化工產品再銷售,每種產品再受政策和其他國家反傾銷影響,對公司整體影響都不大,形成多贏的格局,繞過成品油定價體制陰影。 溢價收購,市場反響積極 按照中石油要約收購方案,擬實施的收購價格分別為:吉林化工H股2.8港元、A股5.25元;錦州石化A股4.25元;遼河油田A股8.8元。相對于公告前停牌收盤價分別溢價率為:吉林化工H股15.5%(收盤價2.425港元)、A股6.92%(收盤價4.91元);錦州石化A股10.10%(收盤價3.86元);遼河油田A股18.76%(收盤價7.41元)。中石油對三家上市公司的要約收購價格比方案公布前停盤價平均高出10%左右。要約收購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并實現退市的消息公告后,市場反響良好, 10月31日吉林化工H股率先在香港聯交所復牌交易,當天股票價格即放量上漲12.37%,11月1日,三家A股公司交易復牌當日,遼河油田始終封在漲停板上,錦州石化上漲8.81%,吉林化工上漲4.38%,市場反響表明收購價格基本得到市場認可。 國內資本市場新的里程碑 中石油本次收購吉林化工、錦州石化、遼河油田史無前例,對于國內資本市場運作有許多創新之處:是首次以終止上市為目的的要約收購,是首次同時對三家上市公司發出要約收購,是首次A+H的要約收購,是首次有條件的要約收購,是首次國內高溢價要約收購,是國內資本市場的新里程碑。 樹立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良好形象 中國石油目前面臨的與多個子公司在境內外資本市場共存的局面是由于歷史的原因所造成的,這些子公司在成為中國石油的下屬公司以前就已登陸資本市場。2000年中國石油香港上市時,曾經向境內外投資者承諾對下屬上市公司進行整合,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保護小股東利益。時隔五年后,中國石油終于拉開了艱苦的整合序幕。 中國石油此舉不僅有助于其消除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為中國企業樹立了一個負責任的大企業形象,改變了以往諸如中航油、廣信、粵海等企業丑聞在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國有大企業形象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為中國企業將來在國際市場融資減少了障礙。 集“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的重大舉措 中國石油此次整合三公司,主要目的是進行產業整合,回避同業競爭,發揮一體化優勢,在多角度多方向形成共贏。此次回購,中國石油可以整合石油開采、石油煉制、化工三個產業鏈,發揮集團整體優勢,規避國家成品油定價體制限制,解除在當前高油價環境下一盈二虧現象,實現"1+1+1>3"的多贏局面,并給市場作出新的典范,實現流通股股東和中國石油國家利益的共同最大化,同時給資本市場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新路,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的具有新的里程碑式地舉動,是低迷的A股市場的巨大利好,是能夠得到廣大投資者認可的一件好事。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