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天沉浮畢亞雄還原長電股改歷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0日 16:5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汪恭彬 上海報道 畢亞雄似乎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7月6日上午,他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自7月3日方案出臺之后,外界給予最多的評價,乃是認為“中性”。
這可能是個好的兆頭。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涉及各方利益的方案,不可能會有最優,因為某一方最優,必然會觸及另一方利益。 不過,在8月5日股東大會召開之前,這一切都可能還有變數。 “在召開股東大會之前,必須獲得國資委的批復,相應的程序必須完成。”畢亞雄說,“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獲得流通股股東的認可,下周我們將安排更為廣泛的走訪與溝通。” 宣布試點時并不知情 在坊間關注長電方案的同時,卻少有提及有關長電股改的詳盡過程。記者在采訪畢亞雄時,試圖揭開這層神秘面紗。 “6月19日確定長電參與第二批試點之前,沒有任何部門向我們暗示,長電會參與試點。”畢亞雄說。 此前的6月16日,畢亞雄曾現身上海。次日,畢亞雄在京參加國資委內部會議。據與會人士說,國資委鼓勵長電、寶鋼這樣的大盤藍籌參與試點,但并未給定時間。 “6月19日被告知參與試點時,我們也很突然。”畢亞雄說,“當日我們召開緊急會議,晚些時候,才確定中信和廣發作為保薦機構。” 對于為何選擇兩家機構,畢亞雄說,其實在6·19之前的第一批試點出臺之后,長電就一直在積極研究,也多次向相關機構、券商咨詢此事。 “中信和廣發由于此前接觸較多,因而有過多次交流,除此之外,我們還和另外的多家保薦機構進行過溝通。之所以選擇兩家,是希望出一個更好的方案。” 根據畢亞雄的說法,長電從5月9日開始,就開始研究此事。也就在那個時候,權證進入了畢亞雄的視野。 “我們跟蹤了第一批試點方案,感覺如果做后面的試點,尤其是像長電這樣的代表性公司,必須有所創新,對價難道只有送股一種?”畢亞雄說,“而且,權證也并不只是在股改之后才出來,以前一直就有。” 一個更重要的溝通程序也在6月19日之前得以完成。 據畢亞雄透露說,在長電上市之前,三峽總公司對于股權的問題一直就有清晰的定位,鎖定63%的控股權,在債務結構安排上,資產負債率控制在60%左右。 “目前長電的資產負債率是47.67%,債務融資還有空間,但股權方面,三峽總公司控股63%,已無空間。大股東不愿送股,希望長期控股持有,是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信心的表現。”畢亞雄說,“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考慮是否采用組合性的方案,作為對價的內容。” 兩天出臺意向性方案 6月19日獲知試點后,長電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到6月21日晚,就確定了意向性方案。 畢亞雄認為,迅速出臺方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想讓長電停牌太久。 不過,說到6月21日晚出臺的意向性方案時,畢亞雄仍心有余悸。 他向記者坦承,因為沒有經驗可循,在此方案出臺及至其后的溝通過程,長電雖然準備多時,仍顯得過于倉促,方案亦有不盡完善之處。 “很多人認為比較粗糙。”畢亞雄說,“而且即便這樣,這個方案在非流通股股東內部,還存有不同的意見。” 據長電方面透露,在6月19日確定參與二批試點之后,長電隨即成立股權分置改革領導小組,畢亞雄因為既是三峽總公司的副總同時兼任上市公司老總,出任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以大股東為主導,上市公司及兩大保薦機構組成,必要時,還邀請其他5家發起人股東參加討論。 股權分置改革領導小組下設4個專門小組,分別是綜合組、宣傳組、市場組和方案組。各小組均是精兵強將,比如宣傳組負責人——三峽總公司宣傳處處長嚴斐,就是臨時從宜昌調往北京的。 接近長電高層的人士透露說,關于股改的方案,在長電方方面面都有不同意見。包括非流通股股東之間(三峽總公司與其他非流通股股東之間)、非流通股股東內部高層之間、上市公司高管之間、保薦機構之間、流通股股東之間,都對方案有不同訴求。 如何在這些意見之中尋求一個次優的平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畢亞雄談到幾個出臺方案的前提:一是,大股東不愿意多送股,那么就采用另外的方式,比如轉增股本,比如提高股票價值的方法:增持、回購、承諾持股比例等;其二,既然是第二批試點,就應該在方式上創新。 “我贊同一個說法,原則可以借鑒,思路可以參考,但方案絕對不可以照搬。”畢亞雄說,“在這個指導思想下,我們認為送股不是唯一的對價,因而就有了意向性方案的出臺。” 兩天內緊急出臺的意向性方案,雖然并未獲得基金的廣泛認可,但在畢亞雄看來,其后的廣泛溝通,成為7月2日董事會決定方案的最關鍵環節。 11天的得失 從6月22日之后到7月2日長電召開董事會,長電經歷了難熬的11天。 6月23日開始,長電兵分六路。其中5路人馬分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拜會基金經理、QFII等機構,征求意見。另外一路則留守北京,與相關部門溝通,比如和發改委關于電價的溝通。 畢亞雄一行的目的地是上海。三天的行程極為緊湊,據畢亞雄說,每天都有六七家機構要拜訪,時間匆忙。 “第一天和第三天,有明顯的差距。第一天,東西剛拿到手,很多人看不懂。我們也是邊征求意見邊考慮。” 到6月25日畢亞雄等人要離開上海回京的時候,UBS基金經理匆匆忙忙從香港趕回上海。雙方的溝通安排在午飯間進行。 “溝通是富有成效的。”陪同畢亞雄的中信證券副總德地立人說。據稱,QFII對于認股權證、對于承諾控股比例相當看好。 帶著滿籮筐的反饋意見,6月25日晚,派出的5個工作小組陸續返京。 其后,長電在6月29日還安排了一個專場的QFII電話會議,直到董事會召開前一兩天,仍在征求基金公司等各大機構的意見;而同時在那段時間,還搞了一個網上調查。 長電各利益相關者也一刻沒有停留。從6月25日晚返回,到6月29日,長電控股股東三峽總公司召開總經理辦公會,3天時間內,三峽總公司做出了重大讓步。從此前意向性方案的象征性送股,一躍到10股送2.27股,將控股比例從63%一下子降低到60.46%。 “三峽總公司為此多次召開總經理辦公會,在宜昌開過后,6月29日,我們把所有的經營高層都從宜昌請到北京開會,這并不容易。”畢亞雄說。 與控股股東內部意見趨向一致的同時,其他五家發起人股東也在7月2日前一兩天先后召開總經理辦公會,就長電的方案進行表決。 據畢亞雄透露說,返京后的11天,長電主要之事乃是根據反饋的情況,不斷測算方案,尋找對價依據。 “分析各種反饋意見及其比重,分析方案某部分目前是多少人的意見,拿掉之后是不是會有比較大的反復。”畢亞雄說,“當然,最重要的一塊就是增加送股和派現,但基于什么目的,如何測算確實個大問題。” “并不是我們這幫人想出來就這么定了,還有其他各單位,意見要差不多,差異要越來越小。比如在平衡這些多方面意見時,從原先的10送0.223(公積金轉增股本)到0.421,中間有沒有一個0.3或者0.4呢?單單這一個調整,就反復考慮了多方面的意見。” “為什么選擇這個0.421?是反復測算后的結果。——流通股股東普遍預期要10送2以上,控股股東又不可能讓步到60%以下,轉增股本只能是這么多。” 充分考慮流通股股東及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之外,長電的方案還必須向證監會和國資委、發改委匯報。 長電的高層透露說,對于具體的方案,證監會和國資委并不會直接干涉,但對于大體原則,比如長電的方案是基于即期、中期和長期的利益,而不單單考慮當期利益,并且充分考慮到流通股股東利益等方面,監管部門是持肯定態度的。 而在與發改委溝通的時候,原先曾承諾的提高電價進而提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0.04元,在最新的方案中,被降到0.025元。 “這是因為發改委要從全局的角度考慮,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位長電的高層說,“事實上,從現在的反饋來看,大家對這一條款是非常滿意的,有人認為它不能作為對價內容,說只有10送1.75股,但如果我們把它拿掉,他又不愿意,我覺得挺難理解。” 據這位高層稱,在7月2日董事會決議之前,方案內容已經遞交給上述監管部門,并獲得認可。 不過,在大體條款議定并充分征求了獨立董事意見之后,7月2日的董事會上仍對方案進行了微調。 認股權證的擺放位置發生了重大變化。原定于當期推行的認股權證,在董事會決議上,被放在了押后執行的位置上。 畢亞雄說,“從長電及其與有關各方溝通的情況來看,包括QFII在內的長期持有者都認為認股權證很有價值,它最能夠代表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長期信心,而且發行認股權證最能夠考量經營層。但考慮到一些流通股股東懷疑認股權證可能會影響當期的利益,我們當期只好不做,采取壓后的方式。但現在還是有不少的負面說法,我們感到不理解。” “對于權證,我們還是要充分聽取大家的意見,如果大家還是覺得不要的話,那我們就放棄。”畢亞雄頗為無奈。 從5月9日開始接觸股權分置改革,至7月2日經董事會決議通過的方案出臺,長電歷經54天起落沉浮。 采訪末了,畢亞雄起身送客,行色匆匆,下一步他還要遠行各地,與基金溝通。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