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明堅謀定后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6日 17:01 南方周末 | ||||||||
□張春蔚 5月17日,TCL通訊發布公告稱,TCL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將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重組TCL—阿爾卡特(TAMP)。不久的將來,阿爾卡特將收回知識產權許可,而TCL集團持有TCL通訊的股權將由57.4%增至62%,至于曾經讓中國手機業熱鬧了一把的TAMP將成為TCL通訊的全資附屬子公司。
這樣的結果在TCL手機業務曾經的掌門人萬明堅看來,不知會是怎樣的感受。如果說他會產生沮喪感的話,那么這種感覺肯定不僅來自老東家的失利,還包括整個中國手機業的頹勢,而他,則曾是這個行業里的領袖人物。讓這個“手機狂人”一直在追求的中國制造“智慧化”仍然是遙不可及,并且似乎越行越遠。而今年第一季度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從去年的41%下滑到34%,這意味著,一度在兩年前領跑的國產手機勢頭受挫。 但據說正賦閑在家的萬明堅眼下卻仍然是業界熱烈談論的話題。 這個作風強硬、經驗豐富的狂人雖然仍在“肺部小恙”的調養期之中,但各種信息顯示萬明堅正成為多家手機制造商甚至一些外資企業職場熱捧的主角。這其中,當屬萬明堅7月將正式擔任承載著長虹手機大業發展藍圖的國虹數碼董事長的傳言最令市場聳動,而這件事情至今已經幾乎沒有太多懸念,雖然TCL很快就發布了“萬明堅7月加盟長虹”為流言的聲明。沒有人會懷疑萬明堅所謂“病休”乃是韜光養晦、待價而沽之舉。 支持業界作此判斷的理由有四。 首先,長虹需要萬明堅。在巨虧37億元之后,長虹真是太需要新的利潤點來承載其多元化的發展勢頭了,因此長虹斥資2億元,謀求的正是在移動手機領域內的新增長。目前,國內手機市場仍然擁有相對高速的增長速度,3G等行業絕佳機會也逐漸行近,擁有龐大生產能力、資金背景與品牌力的長虹的確具備在業內迅速進取的多重優勢。 長虹也一直在保持著進入手機領域的沖動。早在1998年,長虹就曾計劃與廈華、電子七所合作生產手機,但在具體細節上雙方分歧太大,最終未能談成。其后,長虹手機計劃又因趙勇在2000年離任而擱淺,但是2001年倪潤峰在與鼎天科技、飛利浦的合作談判中,手機領域始終都是關注熱點。 此外,TCL、康佳和創維這些長虹在彩電領域的老對手都一度在手機的內銷和外銷上出現亮色,這也刺激著長虹,預示手機業務前路可行。 其次,長虹已經成功復制了萬明堅昔日的團隊。4月,萬明堅曾經的同僚、原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謝安健,這位當年曾經成功幫助萬明堅及其管理團隊贏得10%TCL通訊股權的金融界人士,成為國虹通訊數碼董事副總裁。不只是謝安健,萬明堅過去的助理高斌成為國虹通訊總裁助理,TCL移動原市場策略部長劉文權成為國虹通訊的市場部長。 按照長虹負責手機業務籌備行動的周法寶的說法,目前由謝安健兼任總經理的國虹數碼深圳分公司方面的員工有40多人。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這40多人的深圳分公司里,來自TCL通訊的員工就多達20人。 可以說,長虹借TCL內部調整之際,輕松地獲得了萬明堅體系下一個成熟的從研發、生產到融資渠道全部覆蓋的管理團隊,整個團隊與當初TCL手機業務的核心隊伍幾乎是一套班子,惟一的區別就是他們辦公地點的改變,與萬明堅的缺席。不過,雖然萬明堅本人沒有到任,但是種種端倪足以讓人們相信,這樣的團隊安排是在為萬明堅提前“熱身”。 而且,國虹通訊在設立之初就為管理團隊提前預留出10%的股權激勵機制。按照規劃,國虹通訊不僅獨享長虹在移動領域的惟一經營方向,而且將以2000萬元的成本價為管理團隊留下股權轉讓空間。這一幕很容易讓人想起萬明堅及其管理團隊在2002年通過齊福投資向TCL國際控股以低價購得TCL通訊近10%的股權,最終獲得超過10億元的市值收益。 再次,真正能打動萬明堅為長虹效力的還是國虹數碼董事長的實權。正如高斌此前對媒體表示,由于趙勇身系長虹的整體發展,身兼國虹數碼董事長的他對國虹并不能事必躬親。這也使謝安健獲得趙勇的授權掌管國虹。 顯然,趙勇掛名的國虹數碼董事長一直在虛位以待。而萬明堅曾經在2002年率領TCL通訊以12.7億元凈利潤的業績令李東生讓賢于萬明堅,這樣的功績想必也足以令趙勇放心交棒。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還是國虹數碼的獨立上市。這甚至涉及到長虹一直以來的股權改制,簡單點說也就是分拆長虹。 對于這一幕的猜想,如同當年的TCL移動海外上市一樣令人激動。的確,像萬明堅這樣擁有TCL移動分拆經驗和成功運作手法的人在業界并不多。畢竟從新近出事的熊貓手機和中科健(資訊 行情 論壇)來看,資本運作問題一直是國產手機制造商共同面臨的難題。因為只有充裕的資金才能使僅有制造和銷售優勢的國產手機制造商的戰略布局得以游刃有余地實施,并邁向更高的運作平臺。 雖然目前長虹的手機牌照還未到手,這些TCL的舊部能否依賴其過去成功的經驗復制出一個長虹移動尚待觀摩,但在長虹分拆這個龐大的體系內,萬明堅似乎有著從經驗到成績各方面的話語權。不可否認,趙勇對通訊產業的志在必得為萬明堅的東山再起留下多重想象空間。 不過,就算萬明堅能夠順利加盟國虹,長虹的手機理想能否如趙勇所愿地實現,仍然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沒錯,萬明堅從1000萬美元開始創業,最終完成高達10多億美元的高速擴張,其在戰略、管理、營銷等多個領域的個人能力得到檢驗。但是,畢竟時過境遷,在高速發展的機會已經不可重來的今天,萬明堅能否憑借曾經的經驗完成長虹的手機大計呢? 這一點誰也不敢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