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行長”韋杰夫導演的這場人事“風暴”中,其果斷、嚴厲及大刀闊斧的風格可見一斑。
據稱,韋杰夫今年52歲,擁有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于1988年替美國花旗銀行在深圳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分行,成為美資銀行在中國第一任行長,亦曾于1999-2002年間任臺灣渣打銀行的行長。在加盟渣打銀行以前,他曾任美國運通銀行消費金融與旅行有關
服務的臺灣地區經理九年。
在國內外金融界工作數十年的韋杰夫,對中國市場有自己的深刻見解。而且他曾以過渡期風險管理顧問委員會執行工作組主席的身份進駐深發展,這意味著韋杰夫對深圳發展銀行的現狀有著非常清楚的認識。
在其2005年的工作報告中,他指出:“從更大的視角來看,深發展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中國金融業的共同問題。與國內同業相比,我們略顯落后;與國際先進同業相比,中國商業銀行都面臨著較大的差距。”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深發展的問題是過分強調區域特點,個性化的場定位和差異化管理,不利于一家銀行整體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CITIBANK等國際大銀行的全球一體化戰略,強化了它們的全球競爭力。我們要用“一家銀行(one bank)”的理念來整合和改造深發展。”這就是韋杰夫著名的“One Bank”計劃,“One Bank”計劃共分八大體系,上述正執行中的授信風險和計劃財會垂直管理體系正是其有機組成部分。按韋杰夫的思路,這一計劃具體是指:一致的服務界面、共同的操作平臺、統一的控制體系、標準的工作流程、明晰的市場定位、一體的人本環境、一貫的經營理念、凝聚的企業文化。韋杰夫欲以這項龐大的系統計劃來再造深發展, “要用5年左右的時間,達到國際先進銀行標準。”
一位深發展員工評價,應該說,“洋帥”的新政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是在“對癥下藥”。對于因此掀起的人事變動會給基層員工帶來什么影響,新橋入股之后會調整部分深發展的人事,這本身是在多數人的意料之中。他坦言,“目前深發展員工隊伍的心態比較平穩。”
不過,韋杰夫也有其溫情的一面。
據悉,這位資深銀行家其實是個“中國通”,會講一口流利的中文。1979年至1980年間曾作為外國專家在北京大學授課一年。據稱韋杰夫在哈佛大學本科期間即主修中文,其畢業論文甚至將嵇康的《聲無哀樂論》譯成英文。
在完成總行高管分工調整和8家分行行長換崗兩件大事后,韋杰夫起草了兩封《致全行員工的信》,并通過OA系統下發給深發展全體員工,公開信通報和解釋了這兩場人事變革的基本情況。“向員工做出親自解釋”的舉動在行內得到了認同,深發展總行一員工稱,這體現了韋杰夫在“One Bank”計劃中所闡述的公正透明的企業思維模式。
韋杰夫認為,“人才選拔和考評不科學,培訓少” 、“缺乏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員工凝聚力、歸屬感不強”是深發展兩大劣勢,據此他提出:“要為員工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特別是保證客戶經理的實際收入不低于同業中上水平;要加強培訓,提高員工專業素質,尊重能力,培養人才;要以人為本,關心員工事業發展,實施員工職業生涯規劃。”(鐘 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