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大造林:誓為荒漠披綠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1日 18:04 PRNEWS.cn中國商業電訊 | |||||||||
通遼 2005-04-21(中國商業電訊)——陳相貴曾經作為一名森警戰士在大興安嶺武警森林部隊服役。當年,因撲救一場森林大火使他萌生了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遠大理想。退伍后他一邊經商一邊密切關注著林業發展動向。2002年秋天,他憑著一個商人特有的機敏,感覺到我國林業改革的春天即將到來。深思熟慮之后,他帶著經商20余年積蓄下的數億元的資金,開始轉產到科爾沁沙地植樹造林,并編織出自己后半生的奮斗目標——在荒漠化土地上營造一道百萬公頃的綠色萬里長城,為人類的美好家園阻擋風沙。
作為中國“民營企業造林第一人” 、內蒙古萬里大造林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相貴2004年年底被評為第四屆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 “百萬公頃大造林”:是癡人說夢還是造福工程? 說起陳相貴,了解他的人都說他有點奇。當年,他從部隊退伍后,懷揣不足百元的退役金投身商海,從為洗衣粉廠做包裝、銷售,到經營自己的“8分鐘系列”洗滌產品、“好得快”制藥企業,每走一步,都因點子新、決策準、步伐快、效益好給人留下說不盡的傳奇故事。上個世紀末,他就積累起了數億元的資產。多年來,雖然忙于經商,但投身林業、植樹造林的愿望一直沒有淡漠。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國家正在起草發展林業的相關文件,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部門獨家辦林業的格局將被打破。憑著商人的機敏,陳相貴意識到全社會參與辦林業的時機即將到來。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帶領一班人馬沿著內蒙古沙區由東向西進行實地考察,大半年的時間里,他們走過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穿越庫布其、騰格里、烏蘭布和、巴丹吉林沙漠和千里大戈壁,然后進入新疆境內的塔克拉瑪干,一路上頂風冒雨,曉行夜宿,進農家、住窯洞、取樣土,與農牧民座談,請教專家學者,拜訪當地政府部門,調查了解他們對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的意見和建議。隨后,毅然做出了轉產決定,注冊了萬里大造林和萬里大農業有限公司,并提出了一個讓世人為之震驚的設想:在我國東北至西北的風沙帶上,展開“百萬公頃大造林工程”。消息一傳出,輿論一片嘩然。有人說這是吹牛皮,是癡人說夢,也有人說他是沽名釣譽,甚至連一些從事林業工作幾十年的老專家對此都表示不能認同。然而,向來以奇制勝的陳相貴依然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 事情正像陳相貴預料的那樣,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壟斷多年的部門辦林業的格局終于被打破,“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被列為林業建設基本方針的第一條款。 得到《決定》發布的消息之后,陳相貴興奮得連續幾天幾夜都睡不著覺。 為了完成“百萬公頃大造林工程”,陳相貴采用在國外實行了幾十年的“合作(托管)造林”方式進行“借雞生蛋”。因為,要完成“百萬公頃大造林”工程,至少需要投入資金200億元人民幣。僅靠自己20余年經商積累的數億元錢,完成這項規模空前的綠色工程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時,經過深入的調查之后,陳相貴明確地感覺到,當前,許多投資者十分看中植樹造林這項利國利民的“善舉”,是因為人民群眾的生態觀念有了新的變化,日益頻繁的干旱、洪災、沙塵暴讓大家認識到植樹造林的必要性。作為商人,他在人民群眾觀念的變化中看到了商機,找到了完成“百萬畝大造林工程”的突破口。很快,陳相貴不但果斷地出資近兩億元錢,簽訂了1500萬畝荒山荒地的租賃合同(意向),訂購了500臺拖拉機、上千臺(套)造林機械和5架用于林木管護的飛機,而且還完成了5000畝的試驗造林任務,取得林權證之后,推向市場向投資者進行轉讓。結果,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就被搶購一空。 隨后,陳相貴帶著萬里大造林公司的造林隊伍開進了茫茫的科爾沁沙地。在這里,農牧民守著一望無盡的沙地,過著缺水少電的日子,甚至有許多村民淪為生態難民,被風沙逼得遠走他鄉。多少次,陳相貴面對沙區百姓的貧困生活流下了傷心的淚水。為了盡快讓科爾沁沙地重披綠裝,實現造林隊伍的軍事化管理,他廣泛招聘專業退伍軍人,經培訓后成為造林隊伍里的中堅力量,受聘者中僅團職以上干部就多達60余人。截止2004年底,萬里大造林公司在科爾沁沙地植樹80余萬畝,打機井近3000眼。由于有水澆灌,行行綠樹中間牧草繁茂,許多農牧民也因拿到了土地租賃費和植樹造林勞務費而有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據不完全統計,僅花呼碩一個鄉的民眾就增加收入160多萬元。地處沙區深處的海斯垓村,因萬里大造林公司的到來才結束了沒電的歷史,才喝上了世世代代夢寐以求的甜水,才實現了坐在炕頭看電視的夢想。當萬里大造林公司的造林隊伍轉移戰場時,村民們自發地前來為他們送行,并將一面銹有“萬里送光明,沙坨變綠洲”的錦旗送到指揮員手中。 萬里大造林公司在科爾沁沙地周邊,采用機械化造林新技術植樹80余萬畝,并以集約化經營管理模式進行管護,為當地農牧民和下崗職工創造固定就業崗位2000多個,間接崗位5000余個,使5萬多人次因參加植樹而獲得數額不等的勞務收入的同時,還學到了科技含量高的苗木培育、四季造林新技術,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的生存以及價值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 萬里大造林公司落戶通遼,不僅讓沙地重現綠蔭,而且還為振興當地的經濟做出了突出貢獻。2004年,公司上繳稅款1100多萬元,成為整個通遼市第二納稅大戶。在談到林業建設成就時,通遼市林業局局長馬琢不無感慨地說:2004年通遼市林業建設招商引資2.4億元,其中萬里大造林公司投入1.5億元。 在指責聲中審視自己 用業績贏得社會各界首肯 長期以來,中國的林業建設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一直處在相對封閉的狀態下自我發展。部門獨家壟斷經營林業的格局,嚴重制約了行業發展步伐的大跨越。隨著國家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開放林業大門,改革經營模式,已經成為實現林業建設跨越式發展的歷史必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頒布,像一盞明燈一樣,為新時期的林業建設指明了方向。《決定》指出:國家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各種社會主體都可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協商、劃撥等形式參與流轉……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可依法繼承、抵押、擔保、入股和作為合資、合作的出資或條件。積極培育活立木市場,發展森林評估機構,促進林木合理流轉,調動經營者投資開發的積極性。 但是,《決定》作為宏觀上的“大政方針”,它難以起到具體操作過程中細節上的規范作用,加之“合作(托管)造林”是剛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新生事物,與我們的國情以及民眾的接受能力還有許多不相適應之處,具體運作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夠盡善盡美的地方。為了避免偏離政策軌道過遠,在做每一項具體決策時,陳相貴都不忘提醒自己要盡量考慮周全,盡量在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內“摸著石頭過河”。 為了使自己的經營管理符合國家政策規定,陳相貴對《決定》進行了反復研讀,不僅把重要段落抄錄在筆記本上,記在心里,加深理解,還把相關章節刊登在公司創辦的《萬里大造林文化報》上,供員工學習。 為了把好造林質量關,公司高薪聘請了十多名經驗豐富的林業專家,成立了專家顧問組,為公司領導當參謀,定期提供決策參考。每當造林時節,還把他們派往一線進行跟蹤檢查指導。進入關鍵時期,陳相貴都要吃住在造林一線,與員工同甘共苦。 為了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失,公司已累計拿出數千萬元錢為轉讓的林木投了“林木基本險”,一旦遭遇火災、風災、雹災、蟲害、濫砍盜伐等損失,均有保險公司給予相應的賠償。萬里大造林公司的這些舉措,更讓投資者信心倍增。一時間,前來洽談投資林業的客戶絡繹不絕。 與此同時,順應全社會辦林業的形勢需要,繼萬里大造林公司之后,全國范圍內先后有數百家林業公司相繼掛牌營業,其中不乏有一些“三無牌”的皮包公司以“買空賣空”的手法從中賺取暴利。面對這種現象,善于觀察的陳相貴早已意識到了這一行業所潛在的信任危機。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盡快使“合作(托管)造林”走上規范、健康的發展道路,他從2004年7月起就多次寫信給有關部門和領導,諫言國家盡快出臺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相配套的政策法規,對“合作(托管)造林”行業以及形形色色的林業公司加以規范。否則,遲早一天會發生問題的。 事情的發展又一次驗證了陳相貴觀察問題的敏銳。10月,長春市的幾家媒體對“合作(托管)造林”是否合法進行追蹤報道,繼而把矛頭直指萬里大造林公司。一時間從報刊雜志到互聯網上,“陳相貴萬里大造林是騙局”的報道隨處可見,甚至還有人直接打電話給陳相貴對其進行辱罵。 陳相貴借鑒三株口服液以及沈陽飛龍等企業與媒體“交戰”,最終“贏了官司輸了企業”的教訓,做出了比較理智的選擇:在低調應對的同時,冷靜審視企業迅速成長壯大過程中存在的不夠完善的地方,從而加強企業內部整改,使企業經營管理進一步規范化。對此,有許多人表示不理解。而陳相貴則表示:萬里大造林公司是民營造林行業的龍頭企業,在我們的身后有成千上萬家投資客戶,就算我們花費若干時間打贏了官司,真正受損失的還是企業和它身后的客戶。企業倒了,轉讓給客戶的林地誰來管護?我們手中的幾十萬畝林地怎么辦?再說,“合作(托管)造林”這個行業也確實需要規范。如果我們倒下了,就說明這種經營模式是失敗的。全社會辦林業的路子今后怎么走,勢必還要重新摸索。這樣,剛剛起步的全民投資林業建設的步伐必然會停滯,國家林業建設將會蒙受更大的損失。我們公司作為行業的一只麻雀,遭到解剖,為國家制定相關的行業政策法規提供依據,用我們的局部損失換取全局性的獲得,這種損失有價值! 于是,陳相貴在別人的指責聲中,悄然把注意力放到了企業自身內部的整改上。 陳相貴用植樹造林的業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首肯。12月19日,陳相貴的身影出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在這里,他從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手中接過了“第四屆中國十大改革新聞人物”的獎杯! 精心整改:用誠信與和諧重塑“萬里”品牌 為了審視自身的缺點毛病,陳相貴讓人把媒體對公司進行質疑的文章全部收集、下載、打印出來,組織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坐下來,逐一對照檢查,對號入座。有事實存在的,限期整改,沒有的,作為警示,防微杜漸。 通過總結與反思,陳相貴為重塑“萬里”品牌開出了一劑藥方——“誠信+守法=信譽+和諧”。 國家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對陳相貴制定經營戰略又有了新的啟發。他說:什么是和諧?和諧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的一種至高境界,是誠信社會的具體體現。人與人之間,上下左右之間,行業之間,有了誠信這個基礎,才會產生和諧。有了和諧的氛圍,家庭內外、民族之間、國家之間才會有和睦,機會才能均等,競爭才有公平,發展才有動力,進步才有希望。我們的企業立足于社會大家庭之中,只有以誠信的姿態、和諧的愿望出現在眾人面前,我們才能被社會廣泛接納,我們的經營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提出的“百萬公頃大造林工程”才能夠順利完成。 為此,萬里大造林公司推出了旨在通過誠信建設營造和諧氛圍的新舉措。 新舉措之一:招商宣傳標準化。在廣告宣傳、項目介紹、產品推介過程中,內容要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嚴禁夸大其辭,嚴禁以“低投入、高回報、無風險”誤導客戶,特別是業務員在向投資客戶作相關介紹時,必須客觀實際,必須把投資風險講清楚。所有投放媒體的廣告內容必須經公司統一審定,不準私自散發小廣告,不準在車站、碼頭、機場、廣場等公共場所鋪地攤進行業務宣傳。 新舉措之二:設立客戶監督委員會。該委員會由一名主任、數名副主任以及多名委員組成,除主任由公司指派、客戶代表表決通過,其余人員均從投資客戶中直接選舉產生。該委員會的職責是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對公司的林地管護等具體事項進行監督檢查并向客戶反饋。 新舉措之三: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向客戶發布相關信息,增強公司經營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新舉措之四:開設銀行擔保業務,最大限度化解投資風險。公司在為轉讓林木全程投放“林木基本險”的基礎上,又與農業銀行合作,連手推出林木轉讓銀行擔保業務,客戶與公司簽訂林木轉讓合同后,除將林木生長期的管護費按管護合同規定交給公司外,其余款項直接交到銀行,由銀行給客戶開具同等交款數量的存款證明。在林木生長期內,投資者如因林木長勢不好,感到投資收益沒有保證時,可以隨時將存款連同利息一并支取,解除與公司簽署的林木轉讓合同。 新舉措之五:為提高林地質量,確保成活率,決定調整2005年春季造林計劃,減緩造林速度,同時對以往所造林地進行成活率再調查,對有死苗缺苗的進行同齡苗木補植,力爭使所有林地的苗木成活率達到100%。 所有這些,在陳相貴看來都是為了誠信,為了聯合更多的人投身林業建設,把更多的社會閑置資金吸納到林業生產上來。陳相貴常對大家說:目前,我國居民的個人的銀行存款已經達到13萬億元還多,我們通過合法的渠道、合理的方式把其中更多的資金吸引到林業建設中來,國家倡導的全民辦林業的綠化之路才會暢通,我們提出的以“建設綠色萬里長城,守護人類美好家園”為宗旨的“百萬公頃大造林工程”才能順利進行,才能讓更多的荒山沙地重披綠裝,讓大地母親更加秀美,才能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間,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順利實現! 轉眼之間,媒體風波已經過去幾個月的時間了,因風波的沖擊對營銷市場造成的影響也正在逐漸隱退,新的市場啟動工作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但董事長陳相貴依然沒有松口氣的感覺。他指示生產部門要在3月底前完成射流補植后,做好春季造林的全面準備工作,重點把好苗木病蟲害檢疫和造林質量關,同時,他依然像過去那樣,主動與國家及相關省份的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呼吁盡快出臺與《決定》相配套的政策法規,使“合作(托管)造林”這一新生事物的“幼苗”健康成長,讓更多的有志于參與林業建設的投資者都能夠與正規經營的公司進行合作,推動國家林業建設盡快走上健康發展之路,實現國家林業局局長周生賢提出的“讓投資者真正得到收益,讓經營者經濟上有實惠,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耀”,以此推動林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早日實現林業的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