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透視:稀土高科和維維股份公告疑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3日 19:01 《財經時報》 | ||||||||
5.04億元投資的生產線,關鍵部件居然存在問題,且問題數年都沒有能夠解決,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稀土高科5.04億元巨資換回的究竟是世界領先的先進設備,還是一堆無用的“廢銅爛鐵”
張彤 早在1999年,稀土高科(600111)就將自己的未來“押”在了鎳氫動力電池項目上,然而時過近6年之后的今天,稀土高科耗資5億余元投資的鎳氫動力電池項目距全面投產仍遙遙無期。 搪塞 1999年8月26日,稀土高科與美國ECD/OBC公司簽署了有關鎳氫動力電池項目的合同及協議。 據稀土高科稱,ECD/OBC公司被公認為世界上該領域的領先者,公司將從ECD/OBC公司引進世界先進生產技術及設備,合作生產電動車用鎳氫動力電池及其相關的正、負極材料。種種跡象表明,所謂的“世界領先”和“世界先進”明顯名不符實。 2000年4月,稀土高科與美國ECD/OBC公司、美國WKC(和光)公司共同設立了內蒙古稀奧科貯氫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貯氫合金公司)、內蒙古稀奧科鎳氫電池極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池極板公司)、內蒙古稀奧科鎳氫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動力電池公司),合資經營鎳氫動力電池項目的三條生產線。 截至2002年12月31日,稀土高科已累計投入到三個合資公司資金5.04億元,然而三個合資公司的三條生產線卻沒有一條能如期投產。 此時,稀土高科稱投產滯后的原因是ECD/OBC公司的部分設備供應廠家和設備制造商沒有按時提交設備。 到2003年年報時,除貯氫合金公司的生產線進入了生產運營期以外,其余兩條生產線依舊沒有投入生產,項目建設進度已經嚴重滯后。這時稀土高科又將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和2003年發生的“非典”疫情等作為延期的理由進行搪塞,而此時讓人擔心的事情開始發生了。 變臉 稀土高科在公司2003及2004年年報中稱,電池極板公司的產能為年產鎳氫電池正負極板700萬套;動力電池公司的產能為年產鎳氫動力電池700萬只。而在此前,稀土高科曾稱電池極板公司的產能為年產1500萬套,動力電池公司的產能為年產1000萬只。 在投入了5.04億元巨額資金之后,不僅生產線的投產日期被以各種理由拖延,連兩條生產線的產能也莫名其妙地大幅降低了,這不由得讓人開始懷疑稀土高科5.04億元投資的三條生產線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更讓人擔心的是稀土高科在2003年年報中竟然稱貯氫合金公司只能生產合金錠,公司要將合金錠銷售給中山天驕公司后,由該公司制成合金粉銷售。 稀土高科在貯氫合金公司的投資為1.31億元,該公司的生產能力為年產1500噸,而目前另一家上市公司廈門鎢業(資訊 行情 論壇)(600549)同樣投資了一條貯氫合金粉生產線,該生產線年產貯氫合金粉2000噸,而廈門鎢業的總投資不過4173.4萬元,雖然投資金額不足稀土高科的三分之一,但生產能力高出稀土高科33%有余,且該生產線投入時間僅一年就已經開始投產,這讓稀土高科相形見絀。 2003年稀土高科的貯氫合金公司虧損1458.79萬元,由于貯氫合金公司投產后第一年一次性攤銷較大,因此該公司2003年的虧損無可厚非。然而2004年年報顯示,2004年貯氫合金公司在產量已經達到設計能力,且產品銷售率達到110%的情況下,竟再次發生虧損。此時值得質疑的已經不僅僅是生產線的質量問題,其盈利能力更值得質疑。 疑問 2004年半年報時,稀土高科稱電池極板公司和動力電池公司的生產線將在2004年內投入生產,然而實際情況再一次讓人失望,直至今日這兩條生產線都沒有能投產。 當初引進設備時,稀土高科稱設備供給方“世界領先”,稱引進的設備“世界先進”;如今貯氫合金公司竟然連將合金錠制成合金粉的能力都沒有,稀土高科當初引進的設備究竟是先進還是落后,已經越來越讓人懷疑了。 在2004年年報中,稀土高科終于說出了兩條生產線至今仍不能投產的真正原因。據稀土高科稱,由于這兩條生產線關鍵部件存在問題,因此不具備投產條件。 5.04億元投資的生產線,關鍵部件居然存在問題,且問題數年都沒有能夠解決,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稀土高科5.04億元巨資換回的究竟是世界領先的先進設備,還是一堆無用的“廢銅爛鐵”。 一面是上市募集的近10億資金大多未產生效益,一面卻是巨額借貸去從事股票、期貨等短期投資,而許多重大信息又語焉不詳,這樣的公司總要讓人多問幾個為什么 賀宛男 本周三,維維股份(600300)年報公布后,其股價直撞漲停,這在連連陰跌的弱勢市道是極為少見的,原因就在于公司推出了10派2增10的高送股方案。 分配方案雖然優厚,公司業績卻不敢恭維,不僅如此,還有許多重大信息不知是疏忽還是刻意隱瞞,使人對該公司的基本情況如墜云里霧里。 主要利潤來自何處 眾所周知,維維股份主營食品業,其生產的維維豆奶聞名全國,2004年度公司主營收入達22.62億元,同比增長36.23%;凈利潤9051萬元,下降9.74%,每股收益為0.27元,情況還算可以。但是,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為2124萬元,同比下降61.59%,每股僅0.064元。 在9000余萬元凈利潤中,主業經營利潤僅2000來萬,那么還有近7000萬元利潤又來自何處呢? 公司給我們的提示是:各種形式的政府補貼1000來萬,資金占用費1040余萬,短期投資收益近6300萬元,然后沖抵所得稅1700余萬元,非經常性收益共6926萬元。 顯然,利潤的大頭是短期投資收益。但2004年度公司短期投資總共才8700余萬元,主要是股票投資,到年末幾乎全部賣出(還剩3萬多元),還虧損了幾百萬元,自然不可能有近7000萬的收益。 原來,投資收益大增主要是從事期貨套期保值所得的收益。 鑒于公司主要原料為黃豆,目前黃豆價格又持續上漲,多儲存一些黃豆從事套期保值自無不可。 實際上其原材料已從年初的150萬元增至1.18余億元(想必主要是黃豆)。但不管怎么說,作為風險投資,公司從事期貨交易似乎并未得到相應授權,更未進行必要的信息披露。 一年多前,證監會有關部門在對維維股份進行巡查時曾指出“公司進行股票、國債等短期投資未經授權”。公司方面也為此一再表示,今后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依法規范運作,加強短期投資的管理,杜絕類似事項的發生”。 怎么整改之聲言猶在耳,又舊病復發了呢?要知道短期投資收益有極大的不穩定性,今年盈利7000萬,明年說不定就會虧損7000萬,投資人有權了解更多的信息。 1000萬資金占用費是怎么回事 維維股份的非經常性收益中還包括資金占用費1040萬元,那么,又是誰占用了公司資金,占用費又是按什么標準給予的呢? 根據年報提示,資金占用費主要來自兩家投資公司,一家名“上海富利勤投資公司”,到年末占用資金1198萬元;另一家名“北京天一聯合投資管理公司”,年末占用資金1000萬元。 公司沒有說明這兩家投資公司是否關聯企業,此事也從未有過公告。但是,總共2000來萬元的資金占用是不會支付1040萬元的占用費的,何況半年報中并無此事。這兩家公司是從下半年起占用公司資金的,半年占資2000萬元,支付1000萬元,更讓人難以想象! 我們不得不懷疑,公司被人占用的資金恐不止這2000萬元,因為一個重要事實是,其銀行貸款從上年1.99億元增至年末10.47億元,足足增加了8億多元,為此增加財務費用2800多萬元。 公司在解釋貸款劇增的原因時,說是因為“業務發展需要增加投資”,但短期投資如上述從8700多萬元減至3萬元多,長期投資僅從280多萬增至400多萬,正在建設的項目(在建工程)也不過從1.4億多元增長2.4億多元?總共增加1億元投資,又何須新增8億多元貸款? 倒是在資產表的一個角落里,筆者發現其年末庫存商品居然高達6.68億元,而年初為0,這6.68億元庫存自然是豆奶等乳制品,而不是作為原材料的黃豆。 年初為0說明其產品非常暢銷,沒有任何積壓,既然如此,年末又為何積壓那么多?6億多乳制品壓在倉庫里,僅保鮮就是個大問題啊。 對維維股份來說,真的積壓了6億多元乳制品(這也不是好事),還是借庫存為名在偷梁換柱? 最終控制人到底是誰 對2004年年報,監管部門有個新規定,那就是必須披露最終控制人。 直到此時,我們才知道維維股份的終極股東原來是7位自然人,這7個人合計持有維維投資51%股權,維維投資又持有維維集團65.1%股權,爾后維維集團再以44.44%的股份成為維維股份的第一大股東。 7位自然人中,有上市公司董事長、監事會召集人和兩名董事,還有維維集團黨委副書記等,即都是上市公司或集團公司的高管,但7個人對維維投資的持股比例卻未見披露。簡言之,我們還是不知道這家上市公司的最終控制人到底是誰。 上市公司維維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從來就沒有清晰過:2000年5月公司招股上市時,只提到維維集團是一家定向募集公司;以后,在2001年年報中又提及,維維集團的股權結構為:銅山縣國資部門占20%,維維投資(作為社會法人股)占65.1%,內部職工股占14.9%,至于維維投資是誰投資的,則從來沒有披露過。 從現在公布的情況看,顯然7位高管將原來定向募集發行時的眾多社會法人股東,改制成為一家高管控股公司,或者說MBO也未嘗不可。問題是,MBO的背景到底如何?7位高管買下維維投資的資金又來自何處(維維投資共持有維維集團10486萬股,按每股1元也需1億多資金啊)?所有這些,該如實告知投資人了。 一面是上市募集的近10億元資金大多未產生效益,一面卻是巨額借貸去從事股票、期貨等短期投資,而許多重大信息又語焉不詳,這樣的公司難道不該多問幾個為什么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