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暴漲股價暴跌 吉化摘帽賣殼疑云重新籠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7日 10:09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李鋒 3月25日,ST吉化(資訊 行情 論壇)(000618,368.HK)發出《關于撤銷公司股票交易其他特別處理的公告》,經該公司申請并獲深圳證券交易所批準,公司股票簡稱由“ST吉化”恢復為“吉林化工(行情 論壇)”。
兩地上市的吉化,分別有5.62%的流通A股和27.09%的流通H股。吉化得以在A股成功摘帽,是因為其2004年度獲勁賺純利25億余元,高出2003年4.3億元利潤5倍之多。 讓投資者極度失望的是,在3月18日的業績報告中,吉化披露將盈利用作抵銷過去的累計虧損后,仍然有約5.64億元人民幣的累計虧損,故無法派發股息。 與此同時,吉林化工由于去年度與母公司中石油(0857.HK)有兩項持續關連交易超過既定上限而未獲披露豁免,香港聯交所已通知該公司,其會保留追究權利及采取適當行動。 消息一出,兩地股價暴跌,A股跌停、港股創4月來新低。吉化輕視股東回報的做法,與吉化的控股公司中石油優良的市場表現大相徑庭,低效的企業治理水平令市場失望。坊間更擔心,種種不尋常的變動,讓消彌數月的吉化賣殼重組疑云重新籠罩市場。 3年摘帽保殼 在2000年、2001年,吉化因連續虧損,于2002年4月24日起,被深交所實施ST特別處理。到了2003年4月,由于公司連續三個會計年度審計結果顯示的凈利潤為負值,深交所對ST吉化股票作出了暫停上市的決定。 2003年9月,經普華永道審計,吉化2003年半年度已實現盈利,股票簡稱由“ST吉化”更改為“*ST吉化”。 2003年財年,吉化最終實現全年盈利,但因每股凈資產低于面值,深交所仍對其實施其他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ST吉化”變更為“ST吉化”。 進入2004年以來,受惠于行業景氣、東北稅改及母公司極力支持的吉化,贏得暴利變得理所當然。 2004年起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高,其價格傳導迅速轉移至下游石化產品,并形成石化產品價格漲幅高于原油價格漲幅的局面,下游產品價格暴漲100%-300%。以石化產品為主營業務的ST吉化,毛利率增長3成,成為利潤增加的主要來源。 從2004年第三季度開始國際油價迅速上漲,創下每桶50美元新高,漲幅逾20%,而中石油與ST吉化的原油供應價格則是參照前一個月的價格結算,而另一方面,下游石化產品的銷售價格則是和國際市場同步的,致使價差進一步拉大。 不僅如此,2004年東北增值稅改革啟動,財政部、稅務總局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落實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政策的緊急通知》,就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有關政策進行補充,從“增量抵扣”政策調整為“全額抵扣”政策。 吉化從2004年三季度起,成為首家享受東北稅改優惠政策的上市公司。所享受優惠額度,相當于增加全年凈利潤約4.4億元。 行業周期的不確定性與稅收優惠的偶然性,并不足以讓吉化鎖定未來盈利,而來自母公司的業務支持,則確保了吉化利潤持續增長的能力。 2004年,吉化與中石油和吉化集團分別簽訂了《產品和服務互供總協議》、《服務協議》。 根據協議,吉化與中國石油先前訂立的交易、每桶原油的價格在2004年到2007年期間會按復合增長年率約9%上漲。吉化原油加工量則從2004年的大約630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約700萬噸。這種協議給吉化的原油價格建立了安全的界限,保證了原油價格和供應的穩定。 來自各個方面的利好支持,讓吉化在被ST特別處理的第3年,創造了上市以來的最佳業績,一舉摘帽。其2004年企業純利達到25億多元,超過公司注冊資本23億元。 利潤暴漲股價暴跌 自吉化3月18日公布業績以來,在香港股市上遭遇洗倉,一周累計跌幅高達25%,3月24日報收2.25港元,創4個月以來新低。 吉化公告顯示,2004年度純利25.4億元人民幣,用作抵銷過去的累計虧損后,仍然有約5.64億元人民幣的累計虧損,故根本無法派發股息。 此外吉化宣布,2004年度與母公司中石油(0857.HK)有兩項持續關聯交易超過既定上限而未獲豁免,但公司延遲披露上述關聯交易,且沒有取得獨立股東批準,違反上市規則,香港聯交所保留追究權利。 吉化兩項不獲豁免交易分別為向中石油購買生產原料,去年涉資74.5億元人民幣,占營業額比重為23.4%,另外去年吉化向中石油出售石化產品總值115.5億元人民幣,占總營業額比重為36.3%。分別超出香港聯交所豁免規定的17%和3.3%。 就在3月24日,另一家內地上市企業中國環保電力(290.HK),因違反港股相關披露規定而受罰,但懲戒力度相當微弱。 中國環保電力因未提供有關股東持股量的情況,向法院承認了12項控罪,被判處罰款合共9000港元及被命令須向證監會繳付調查費9765港元。 在利潤暴漲的情況下,吉化的不派息政策及管理疏漏被聯交所譴責的市場表現,遭到市場賤價拋售。 賣殼疑云重新籠罩 2004年第四季度,坊間傳出吉化以會計方法隱藏利潤,中石油負責審計的人士亦證實,隱藏利潤是為賣殼做準備,亦有香港財團接洽買殼事宜。中石油賣殼則可能以回購資產、凈殼出售的方式進行。 在吉化2004年的大幅利潤增長中,有一半以上的利潤在第三季度創造,該季度實現0.46元/股的收益,而第四季度僅為0.09元/股收益。 吉化2004年凈利潤增長5倍,主要原因在于產品價格上升,公司的石油產品加權平均價較2003年同期增長25%,石化及有機化工產品的加權平均價則上漲了47%。 而業內多有預測認為2006年石化景氣周期將結束,下游產品價格上漲空間已經見頂。 中石油兌現當年海外上市之承諾,對國內上市子公司進行選擇性退出當是必然。期間,通過轉讓“殼”資源適當收縮整合,謀求規模優勢的戰略布局,在產權流動中實現更大的優化組合,完成新的價值定位,也是行業發展選擇的方向。 在此賣殼背景下,坊間試圖以減少賣殼阻力、降低未來回購成本,來解釋吉化種種不尋常之企業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