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化與茂煉之爭的背后 石油市場何時告別偽競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2日 09:03 中國經濟時報 | ||||||||
北京評論崔克亮 近期,發生在中石化的控股子公司茂煉股份,與民營控股的上市公司茂化實華(資訊 行情 論壇)之間的一場風波引起了業內人士和經濟學界的強烈關注。 茂化實華原屬中石化旗下公司——茂名石化的三產企業。茂化實華80%的原料采購
表面看,此事件屬兩企業間對原料價格和企業收購價格的爭議,實際上揭示了我國石油化工業體制的痼疾:中石化因其絕對的壟斷地位而將對方的生存命脈操之己手,對方沒有任何市場經濟關系中應有的買賣選擇和討價還價余地。 石化行業的壟斷性如此之強,理應由政府管制價格,但中石化卻有單方定價權。這反映了在石油業中存在著不受管制的壟斷:任由壟斷一方制定壟斷價格,并以中止交易相要挾。這種“缺乏管制的行政性壟斷”與市場經濟的原則明顯格格不入。 事實上,中國石油市場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三次大調整,形成了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以黃河為界、南北分治的局面。同時,在各自轄區所有的油田、煉廠,包括地方的省、市、縣石油公司,一并納入囊中。 但這種劃分并沒有達到當初決策的預期,兩大集團在各自區域內形成其實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式的高度壟斷,它們演繹的只是令它們暗自竊喜而讓民企欲哭無淚的“偽競爭”。 我國石油行業的這種強壟斷性主要表現在:批發零售企業的油源目前都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這三大公司手中;按現行規定,國家發改委只制定零售中準價,而成品油的定價則完全由中石油、中石化操縱,迫使民企只能接受“批零倒掛”;按照商務部出臺的國內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從今年1月1日起,將允許民企開展批零業務,建立加油站將不再由兩大石油集團參股。但時下已有一些省市制定了配套條例,其門檻之高令多數民企望而卻步。 這種強壟斷性造成的顯而易見的后果是:一方面,國內油源緊張;另一方面,多達數百億元的民間資本卻不得其門而入,得不到充分利用。 為此,許多民營企業呼吁,欲改革石油流通體制,首先應擴大民企的成品油源頭和放開成品油進口權,改變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民企油源的現狀。 越來越多的專家也認為,集中和壟斷不能帶來資源和市場的繁榮與安全,在國際石油市場供大于求的形勢下,開放有序的市場有利于吸引更多、更穩定的石油供應。因此,我們應立即著手放松石油市場準入管制,放開石油終端銷售市場,在對外開放之前首先對內開放。在此基礎上,形成我國自己的競爭性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推出石油期貨,則可以逐步改變中國企業被動接受世界石油價格、“買漲不買落”的局面。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去年底以來,一系列可喜的消息聯翩而至,似乎昭示著打破石油市場壟斷堅冰的春汛已有決堤之勢:據悉,溫家寶總理2004年11月曾在一份報告上批示要“抓緊時間進行石油體制改革”。2004年12月11日,我國首個民營石油商會成立。在此前后,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中國石油上游市場化研究》已完成初稿。2005年元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也聯合有關部門開始研究起草石油體制改革方案。2005年2月22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在該《意見》第二條,石油被列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之后,成為國家明令對非公經濟放開的壟斷行業。 尤為讓人們關注的是,國務院法制辦今年已把《反壟斷法》列為第一號立法任務,草案已完成,今年6月底之前可提交全國人大,明年有望出臺。 《反壟斷法》歷來有“經濟憲法”之稱,因此,這個消息也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春天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