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協調發展 構建和諧浦口
□ 馬衛東
12月21日,國家環保總局通過了對南京市浦口區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驗收。這個昔日的郊區縣一躍成為江蘇省實施“沿江開發戰略”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浦口區位于南京市西北部,與主城隔江相望,200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由原浦口區、江浦縣合并而成,區內山、城、江融為一體,資源豐富。作為南京的江北新市區,該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圍繞“生態環境最佳的居住區、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區、著名的大學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發展定位,搶抓沿江開發機遇,爭做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先行區,努力展現“活力浦口、實力浦口、魅力浦口”的新形象,養育江蘇沿江最美的明珠。
新區設區以來,南京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劉捍東帶領全區50萬人民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城市化進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富民步伐,建設和諧社會,開創了浦口發展的新局面:一、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該區今年三次產業比重可達12:41:47的良好格局,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9億元,增幅20、5%,實現財政收入25億元,增幅30%以上,排名全省前列。
浦口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升“浦口板塊”的核心競爭力。其打造“實力浦口”的思路是重點啟動五個“百億”工程,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電制造、軌道車輛、商貿等“五大產業集群”,形成以骨干企業為支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產業鏈比較完整的特色經濟板快。
兩年來,浦口區突出產業興區,以產業集聚促進產業整合,依托整個“浦口板塊”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重點培育以大吉鐵塔、江標鋼結構、電力變壓器等為龍頭的機電產業,以中脈科技、先聲東元、老山制藥為龍頭的生物醫藥產業,以華脈、天潤、裕祥為龍頭的紡織服裝產業,以浦廠輕軌城、天印專用汽車為龍頭的特種車輛制造產業,以海螺、江星為龍頭的建材產業,形成一批專業化特色明顯、產業鏈體系完整、企業集聚效應顯著、充滿發展活力的區域性產業集群,提高了產業集中度。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區工業總產值中五大產業集群占到了73%。
在城市建設方面,浦口區今明兩年各投入100多億元扶持重點工程,推動新市區快出形象。該區積極做好長江三橋、寧淮高速等境內重大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和服務工作,全力推進過江隧道建設,進一步改善長江南北交通狀況,盡快形成與南京主城及周邊地區連接暢通的快速交通網。堅持以道路建設為突破口,投入7億元,加快沿山大道二期、三期工程和浦珠路北延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濱江大道試驗段,迅速構建新市區縱向城市通道,新建七條城市橫向通道,形成內外銜接、快速通暢的一體化區域交通網絡體系。推進橋北片區、珠江北門片區、龍華片區、頂山南門片區和珍珠路片區的建設和改造,提升了城市主要功能區和中心區形象。明發大酒店等一批現代城市氣息濃厚、建筑風格獨特、濱江特色鮮明的標志性建筑的百米高樓矗立在長江北岸。
“顯山、露水、現綠”,浦口區致力于“生態浦口”的打造,初步展現出新市區生態魅力。浦口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山泉林寺等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該區依托天然優質的溫泉生態資源及國家級老山森林公園,優化生態環境,建成了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區、佛手湖風景區、獅子嶺景區,成功舉辦了“中日南京浦口生態旅游節”、首屆南京浦口生態行藝術節。嚴格保護自然風貌,加快推進老山保護性開發,推進濱江生態綠化帶和景觀帶建設,實施10萬平方米城南河景觀帶工程,開工建設北堡公園和寶塔山公園,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大力實施綠化工程,擴大覆蓋范圍,提高水平和檔次,盡快形成道路、廣場、小區綠化聯片成網的新格局。大力推進“文化浦口”建設,充分保護利用好浦口豐富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資源,擴大影響、放大效應,釋放文化生產力,使文化資源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加快文化產業化進程,建設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文化精品工程。如全國聞名的“當代蘭亭”求雨山文化園,占地200多畝,園中擁有“金陵四老”館:林散之紀念館、蕭嫻紀念館、高二適紀念館、胡小石紀念館,形成書畫欣賞、培訓、交流于一體的文化工程,年接待各類賓客50萬人次。
在落實富民安民方面,該區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培訓,努力開辟就業新空間,確保新增區內就業崗位6000個;實現農村勞動力區外轉移就業7000人,力爭區內及區外推薦就業超15000人。加快完善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確保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征繳率達96%、覆蓋面90%、醫療保險覆蓋面達92%、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和失業人員保障金發放率均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