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拿下兩國企老總 國資委監管是否在動真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4日 18:19 《財經時報》 | |||||||||
當國企負責人逆國資委國企改革政策要求而動時,國資委日趨嚴厲的“管人”職能
本報記者 謝姝 61歲的哈藥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600664)董事長劉存周沒有等到年底任期結束便倉促下野。10月份剛剛獲得董事會再次提名的大冶特鋼(資訊 行情 論壇)(000708)董事長朱憲國上周一紙調令將他調離了苦心經營多年的冶鋼集團。 年內,繼三九集團、長城集團、中石油集團之后,多家大國企負責人紛紛下野。央企負責人私下里已形容李榮融為“直屬老板”。國資委對國企負責人日趨嚴格的監管,不啻于遼寧省政府對于仰融的未雨綢繆,讓很多人明顯感到壓力。 國資流失之嫌? 本次“上榜”的哈藥集團和大冶特鋼同處在重組敏感期,有很多說不清道不白的問題。 哈藥自2001年拉開重組序幕,先與上海華源集團談判,因為遭疑“重組黑洞”而失敗,現在正與中信集團、東盛集團、中國醫藥集團等進行重組談判。 按照曾經的“華源方案”,華源集團將以其控股上市公司華源制藥(資訊 行情 論壇)(600656)及其他7家公司入主哈藥,占47%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哈爾濱國資局減持至44%,哈藥集團經營層和職工擁有9%。 華源集團欲以5億元的現金加5億元的不良資產換取哈藥9.7億元的凈資產,遭到來自哈藥集團職工的巨大反對,被稱作“閉著眼睛讓華源騙”。部分職工認為,哈藥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加起來有80億元至100億元,特別是“世一堂制藥”等品牌價值沒有得到體現。2001年哈藥集團還被證監會查出,以提取工資的方式隱藏巨額利潤,這筆“私房錢”達到11億元。 劉存周近年提的最響亮的口號是“產權革命”。哈藥產權革命的目標是通過引入新股東實現產權多元化并同時實現經理層人力資本的貨幣化。而劉存周的“經理層人力資本的貨幣化”提法被市場迅速理解為經營層持股。 正在進行的重組中,哈藥集團欲將旗下主力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有限公司轉讓給正在重組的哈爾濱天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已頻頻砸下數億元廣告的“哈藥三精制藥”欲轉讓60%股權,協議價3.48億元,令坊間質疑其公允性。 大冶特鋼現任董事長朱憲國同時也是冶鋼集團的董事長,而冶鋼集團大幅減持大冶特鋼股權就是從這位董事長上任之后開始的。 以“購銷合同糾紛”為主要理由,27個月內,冶鋼集團向湖南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等處出讓掉了8495萬股大冶特鋼股權。 事實上,冶鋼集團出讓掉的8495萬股大冶特鋼股權,都是以相當低的價格成交的。今年2月19日,中融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從洋浦滄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手中購得了4230萬股,從而成為大冶特鋼的第二大股東——中融國際的購入價為2元/股,而洋浦滄龍當年買進這些股權的價格,最高的僅為1.18元/股,最低的可能只有1.105元/股。 分別持有大冶特鋼1500萬股的北京頤和豐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方程興業投資有限公司,它們購得這批國家股的價格更低,僅為0.65元/股。這兩個公司是大冶特鋼第三、第四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是大冶鋼鐵的高管。 這一系列的操作引起當地政府不滿。2003年,黃石市委政研室、市經貿委、市國資辦、市國資公司、市體改辦、市勞動和保障局等部門發動一次聯合調查,提交了《關于冶鋼集團改革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對“冶鋼集團由應收帳款訴訟問題而造成國有資產在合法外衣下流失的情況”,表示了明顯擔憂。大冶特鋼公告顯示,2002年9月20日,冶鋼集團的凈資產還高達3.42億元,到3個月后的2002年底,就已經下降到了2.54億元。 在哈藥集團和冶鋼集團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涉及國企高管以不公允價格持股、隱性MBO、國有股低價轉讓等一連串敏感問題,均觸犯國資委有關政策。據消息人士透露,兩集團董事長下野,均與正在進行的重組有關,而且卸任調任都是在“政府意志”主導下決定的。
  [1]  [2]  [3]  [下一頁] 【版權聲明】本文為(媒體名稱)授權刊登之作品,其他網站不得轉載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除非經和訊網-《財經時報》授權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