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制藥五年爭奪戰剖析 螳螂捕蟬的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7日 10:46 《財經時報》 | |||||||||
明日實業、深深房(資訊 行情 論壇)一起簡單的股權收購,在5年中被反復演繹,其間,吉林制藥的名稱改來改去,有人歡笑登臺,有人黯然退場,還有人在默默奔跑,利益得失,一眼即見 本報特約撰稿 呂愛兵 姚文祥 本報記者 李峰
11月2日,吉林制藥(資訊 行情 論壇)股份有限公司(000545,吉林制藥)原二東家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029,深深房)退出,其所持吉林制藥13.64%股份,轉讓給吉林省明日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明日實業)。后者原是吉林制藥第三大股東(占股5.01%),轉讓之后,它將以18.65%的持股,成為二股東。 這是明日實業在歷時5年的獲取吉林制藥控制權之路上的一個句點。不幸的是,它只獲得第二大股東之位,另一個收購者,卻輕易地獲得了吉林制藥的控制權。 這樁馬拉松式的收購,起點是1999年7月6日。當天,明日實業與深深房簽訂協議,收購后者所持吉林制藥1850.75萬股(占總股本的13.64%),總價款4145.68萬元。轉讓之后,明日實業將成為并列第二大股東(見圖1)。 這是一起明顯有悖于法律的收購:明日實業成立于1999年7月8日,一個還未出生的公司就以5000萬元的注冊資本,進行4145.68萬元的收購,越過了對外“累計投資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50%”的法律規定。 這種著急的心態,8天之后也許人們方可推測其詳。7月14日,吉林省恒和集團以每股2.31元的價格,向吉林國資局收購其所持全部吉林制藥21.12%股權,作價6500多萬元,成為吉林制藥第一大股東。 但明日實業有備而來,在1999年12月,它再下一城,從原并列二股東天驥基金購得吉林制藥13.64%的股權,作價僅1.25元/股,總價2313萬元,股比直達27.28%。由于其他非流通股只有1.4%,恒和集團要想與明日實業爭奪大股東,只有去收購高價流通股。 這是一步非常出色的棋,但明日實業并不如意。在第二次出手的4天前(12月20日)它起訴深深房,以后者沒有依照合同規定在3個月內取得國資管理部門審批為由,要求解除合同、退還已經支付的首期轉讓款1200萬元并賠償損失。 現在看來,這是一樁離奇訟案。7月初兩公司簽署協議時,約定由深深房在3個月內取得審批。而到1999年11月3日,深圳市國資辦才批準這次轉讓,并要求價錢不得低于每股凈資產——截至1998年底,吉林制藥每股凈資產2.31元,而轉讓的作價2.24元/股。 獲批超出合同不過1個月,明天實業何以起訴,小題大作?我們發現,1999年,吉林制藥巨虧9869.3萬元,每股凈資產已降1.18元,前兩個盈利年度也被追加調整為虧損。可見原本資金不足的明日實業大動干戈,也是為了降低收購成本。 果然,2000年7月3日,經法院調解,雙方決定繼續履行原合同,但每股轉讓價降至1.6元,轉讓總價款相應降為2961.2萬元。 2001年1月,深深房再度降價,先由明日實業一次性支付余款1761.2萬元,深深房給予每股0.1元的優惠,明日實業則優惠款185萬元購買深深房的商品房一套,房價235萬元,不足部分50萬元明日實業一次性支付。 但此后,這起曲折的國有股轉讓,引發了深深房高管人員被控內幕交易,其董事長為此身陷囹圄,轉讓也一拖再拖。合同直到今年11月2日得以實施,因為11月4日深深房大股東改組,此次轉讓有著明顯改組前結清舊賬的考慮。 但在此期間,吉林制藥已經物是人非,從1997年到1999年連虧三年。按常規,大股東恒和集團在付出6500多萬元的買殼成本,應有一場資產重組。但它只派出管理層,但由于經營權受明日實業牽制,顯然難以通過重組套現獲利,因此數年一直沒有實質行為。 1999年以來,吉林制藥凈利在盈虧之間來回跳躍,一直僵持到2003年,在此期間,沒有任何分紅。隨著市場的逐步放開,殼價在1999年也許價值不菲,到2003年已一落千丈。 與明日實業難以共處一室,支撐了數年的恒和集團終于走不下去。根據國家審計署披露中國工商銀行審計結果:1994年至2002年末,恒和集團等13家關聯企業,采用多種手法騙貸,累計向工行吉林省分行貸款28.06億元,余額7.23億元,其中面臨損失3.66億元。 2003年6月24日,新買家現身。當日,這對“冤家”:恒和集團、明日實業同時向吉林金泉寶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寶山藥業)出售吉林制藥股權。恒和集團出售2865.5萬股(占總股本21.12%),明日實業只轉讓1170.75萬股(占總股本8.63%)。此后,寶山藥業持股達29.75%,坐穩第一大股東(見圖2)。 寶山藥業注冊資本只有9822萬元,與恒和集團、明日實業的實力相差不大,在醫藥行業里,它的股東來頭卻不小。其中張守斌持股40.46%,張孔陽持股17.33%,黑龍江省雙城市金鼎物資經銷有限責任公司持股21.38%,李永喜等13人持有20.83%,股東中多人為其直系親屬,因此是一間“父子兵、兄弟連、夫妻檔”式的家族企業。張守斌于1997年曾以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身份帶領通化金馬(000766)成功上市,后來由于大股東變更,他隨之于2000年9月從通化金馬徹底退出。 與明日實業當年一樣,張守斌也面臨著收購資金不足、如何獲得控制權等難題,但他卻輕易地化解了——在收購前夕的2003年上半年,寶山藥業進行兩次債務重組,將1600萬元的資本公積金入賬,最終使得凈資產一舉增加到13292萬元,剛好是收購金額的2倍,符合《公司法》的需要。 為完成收購,張守斌要拿出6500萬元現金,但他拿不出來。央行規定,公司不得拿銀行貸款進行股權收購,但張守斌通過承擔債務的方法,成功繞過這一法規:2003年6月,寶山藥業與工行通化市分行簽署《銀行借款合同》,以承擔恒和集團等額銀行債務的方式支付收購資金,借貸數額6500萬元。 張顯然吸取了當年明日實業“購而不得”的教訓,他在簽署收購協議的同時,分別與恒和集團和明日實業簽訂股份托管協議,托管并依法行使除股份處置權外的其他股東權利,迅速鎖定股權。即使明日實業心有不甘,也只有去收購高成本的流通股。 而且,張守斌只需收購不超過0.24%的股權,即可穩守29.99%的安全線,后來者要想獲得控制權,勢必觸發全面要約收購,又將推高其成本。 明日實業、深深房一起簡單的股權收購,在5年中被反復演繹,其間,吉林制藥的名稱改來改去,有人歡笑登臺,有人黯然退場,還有人在默默奔跑,利益得失,一眼即見。 對深深房來說,其所持吉林制藥股價由原先的2.24元,降到1.6元,再降至1.5元,在深圳市國資辦堅持轉讓價格不得低于2.31元的凈資產的要求下,為了129.5萬元?1850.75?(2.31-2.24)?,深深房等來的結果是總成交價大降1370萬元。 恒和集團當初以6527萬元購得21.2%的股權,現在卻只以4615萬元出售,在當了4年名義大股東后,還凈賠1912萬元。 明日實業的盈虧則未定。它向天驥基金收購13.64%的股權花費2313.4萬元,收購深深房股權拿出了2776.1萬元,出售8.63%的股權后收回1885萬元,其手中尚余18.65%的股權。截至9月30日,這部分股權的凈值2781.3萬元,明日實業也虧了423.2萬元。 在一場紛爭之后,張守斌得到一個前途渺茫的公司(見表)。如不注入新資產,就很可能去重復恒和制藥的故事;但如果張守斌注入資產,一直圖謀大股東未果的明日實業是否甘心看見自己的果實旁落? 在1998年底之前發生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的120次案例中,至今已有近40家經歷了控股權的再次甚至三次轉讓。根據對上市公司重組前后各三年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分析:在重組當年,凈利潤會有明顯回升,業務得以逆轉,隨后穩步增長;但到第三年,主業利潤率一般會下降,基本恢復到并購前的水平。在恒和集團的掌控下,吉林制藥已經沿這樣的軌跡走過一回,在即將開始的這場爭則兩敗、合則雙贏的利益博弈中,吉林制藥將走向何方?
|